小央美美术:儿童美术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

儿童来到这个世界,最先接触到的是图形和声音,当儿童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就会想办法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感,绘画成为儿童表述自己内心世界和对世界认识的最好的媒介,有了这样一个心灵的渴求,美术活动自然而然的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在美术创作中,儿童不仅能得到精神上的升华,而且能获得人生难以言语的快乐、幸福和满足感。

以创意美术的形式引导儿童对事物主动探索、发现、思考和表现的过程中成为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现代儿童美术教育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对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审美力的培养,是人格塑造的培养。

从幼儿绘画心理的角度来看,幼儿绘画痕迹中包含了很多的信息,其中有他们的智慧、有他们的幻想、有他们的性格特质和内心气质等,他们的绘画是最纯净的无意识艺术形态,他们大胆的画线,率性的着色,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拘一格的创造力,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和视角。

儿童美术的重要性

小央美美术:儿童美术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

儿童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播和继承人类文化艺术、进行审美教育、健全心理教育、完善人格教育,它也被认为是一种以开发大脑潜能,培养儿童创新精神为重要目标的综合教育课。

它是培养各类人才全面发展的基础。首先,美术教育能健全儿童的大脑。

它能让人的两个半球都转起来。脑的左半球具有语言、计算、逻辑、理念分析能力,脑的右半球具有绘画、音乐、想象、知觉空间鉴别能力,即左脑善于抽象思维,右脑善于形象思维,即艺术思维。

过去大家总是将具有语言优势的左半脑称为优势脑,而将不具备语言功能优势的右半脑称为劣势脑。为此一切教学设计都围绕左脑训练,艺术只是作为一种点缀而已。每逢考试或智力测试都是以左脑能力发展作为标准,把教育看成是培养左脑的教育,即语言、数学推理分析能力的教育。因此重科学、轻艺术;重求同、轻求异;重因循、轻创新占据了整个教育阵地。于是,当我们抽象逻辑能力增强的时候,我们的右脑因缺少锻炼而退化了,形象思维的能力渐渐减退了。

而美术教育不仅能使沉睡的右脑得到开发,而且有利于全脑发育,即大脑潜能的全面开发。加强美术教育、艺术教育,让每个儿童的两个脑半球全转起来,这种人类自身资源的开发,将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来计算的,而是以五倍、十倍或是更多的倍数来递增的。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也曾谈了这一问题,他说:“常常看见专治科学,不兼涉美术的人,难免有萧索无聊的状态。因为专治科学,太偏于概念,太偏于分析,太偏于机械的作用了……就是对于所治的科学,也不过依样画葫芦,绝没有创造精神。”

由此可见,忽视了艺术教育,就会导致大脑偏废,使心理正常的人变成精神失调的人。美术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成长,保护大脑的健康。

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儿童智慧潜能开发的黄金年华,也是大脑的“突发生长期”。

大脑发育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信息源”或者说是“营养素”,就是反复而适宜的教育环境刺激。这种适宜的刺激,将从根本上白边大脑的微观结构和整个大脑的性能。

大脑发育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如果信息源刺激是僵死的、重复的、凝固的,如公式、数字、语言,并且这种信息频繁刺激大脑,就会造成大脑疲劳和思维定势,产生学习厌烦情绪。而美术教育就恰好兼二者之长,既能刺激大脑迅速成长、发育,又不会造成大脑疲劳,保护大脑健康。

因为美术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它的形象性、直观性、形式的新颖性、色彩的鲜明性,特别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为儿童喜闻乐见。因此美术作品最忌雷同,最重创造,好的作品会使儿童学习时产生欢乐愉快的情绪。

美术教育不应以培养艺术家为其唯一的目的,而是要面对全体学生,挖掘每个人的创造性资源,把它作为完整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绘画和制作的本质是一个创造性过程,是一种脑力锻炼,同时也是一种提议成功或挫折的过程。孩子们期待着画出精彩的画面,他们变换着不同的颜色,变换着表现的方式。每一种绘画形式都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永远都有更好的表现方式,应用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这就是美术的魅力。通过绘画,幼儿的智力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想象力得到了发挥,潜在能力得到激发,最终使人格趋向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