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電影《芳華》:苦孩子與英雄!

兩次看《芳華》,都是到了同兩個段落心頭一凜。


說實話,就像從她一入伍就嘲笑她的文工團戰友們,我也不喜歡女主角何小萍。她拘謹、太小心翼翼,又愛大驚小怪。直到她打著手電給在遠方流放的父親寫信。那個畫面讓我想起了什麼。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苦孩子。在父親被打成反革命之後,她就成了有家的孤兒,僅有一次被重新組建家庭的母親相擁而眠,還是把自己生生凍病換來的。

馮小剛電影《芳華》:苦孩子與英雄!

這個人物,很馮小剛。

馮小剛於2003年出版的《我把青春獻給你》一書,我每隔幾年都會看一遍。隨便翻到一頁,都是故事都是腕兒都是世間百態,而作為敘述者的馮小剛,時而耍貧時而妙語時而掏心掏肺。也正是在這本書裡,我們知道了馮小剛父親曾被打成右派,但是,除此之外,再也沒有過多描述。

馮小剛電影《芳華》:苦孩子與英雄!

看著何小萍寫信時,我其實在想:馮小剛是否也曾經這樣過?少年或青年的他,在外受到委屈,夜深人靜之時,是不是會有些心裡話想對父親說?那個20年前拍電影連裁跟頭,在張建亞的玩笑中一心想加入革命隊伍長征卻又趕上肅反被槍斃的土匪,是不是有些心裡話想對觀眾們以及當年宣判他電影命運的人們訴說?

如果你有注意的話,會發現自《集結號》之後,被遺棄被冤屈,似乎成了馮小剛電影的固定主題。

馮小剛電影《芳華》:苦孩子與英雄!

一個明明已經功成名就,一個明明已經無需為金錢拍電影或許可以通過拍電影獲得更多金錢或資源的人,為什麼拍起了“苦孩子”電影?那個寫出“地主家也沒有餘糧”流行語的人,為何後來卻在絞盡腦汁講述地主家如何在逃荒路上殺貓充飢?

還是說,這才是他的本來面目?

這個曾經因為劇本通過喝美了的人,這個用電影“麻醉有志青年,維持安定團結”的喜劇電影寵兒,大概已經不想再為電影討好別人了,不想求人也不想人格分裂了。

這大概是一個導演最純粹的狀態。拍電影,首先為了讓自己高興,可以不去考慮票房,而更在意儘性,或是任性。

馮小剛電影《芳華》:苦孩子與英雄!

當車護欄被打開時,眼前是逼真、令人毛骨悚然的場面。相信很多中國觀眾已經無法適應在銀幕上看到這種場面,它令人頭皮發麻、不知所措,儘管只有短短的幾秒鐘,儘管成片鏡頭已經做了亮度修飾。

如果二十年前,有人告訴你,那個《甲方乙方》的導演,未來他的電影裡會出現像《辛德勒名單》一樣的殘酷鏡頭時,你會相信嗎?

馮小剛電影《芳華》:苦孩子與英雄!

雖然看完電影后胃口不佳,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中國觀眾需要看到這樣的場面,很多不知道這一卡車士兵來自哪個戰場的人們,需要知道

在將近四十年前,我們經歷過一場戰爭,有一些可以被稱為英雄的人,曾經為做出過犧牲,他們的肉體,已經被掩埋,但他們的名字,不應該被淹沒。

馮小剛電影《芳華》:苦孩子與英雄!

這是一種“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應有的態度和身先士卒。

片中還有一位英雄。原來的他,作為活雷神和先進標兵,光彩奪目、高高在上,直到一起所謂桃色醜聞將他打入谷底,被髮配到邊遠連隊。他是男主角劉峰。在後來的戰場上他勇不可擋,最終成了傷殘的戰鬥英雄,又在若干年後,混跡於邊陲,屈辱餬口。

馮小剛電影《芳華》:苦孩子與英雄!

影片最後,男女主角兩個命運的苦孩子相擁在一起,沒有鮮花也沒有祝福。

還是說,那個曾經以逗人民發笑為己任的人,其實內心一片悲涼?

當然,我不知道他到底怎麼想,我希望他未來的電影能告訴我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