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电影《芳华》:苦孩子与英雄!

两次看《芳华》,都是到了同两个段落心头一凛。


说实话,就像从她一入伍就嘲笑她的文工团战友们,我也不喜欢女主角何小萍。她拘谨、太小心翼翼,又爱大惊小怪。直到她打着手电给在远方流放的父亲写信。那个画面让我想起了什么。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苦孩子。在父亲被打成反革命之后,她就成了有家的孤儿,仅有一次被重新组建家庭的母亲相拥而眠,还是把自己生生冻病换来的。

冯小刚电影《芳华》:苦孩子与英雄!

这个人物,很冯小刚。

冯小刚于2003年出版的《我把青春献给你》一书,我每隔几年都会看一遍。随便翻到一页,都是故事都是腕儿都是世间百态,而作为叙述者的冯小刚,时而耍贫时而妙语时而掏心掏肺。也正是在这本书里,我们知道了冯小刚父亲曾被打成右派,但是,除此之外,再也没有过多描述。

冯小刚电影《芳华》:苦孩子与英雄!

看着何小萍写信时,我其实在想:冯小刚是否也曾经这样过?少年或青年的他,在外受到委屈,夜深人静之时,是不是会有些心里话想对父亲说?那个20年前拍电影连裁跟头,在张建亚的玩笑中一心想加入革命队伍长征却又赶上肃反被枪毙的土匪,是不是有些心里话想对观众们以及当年宣判他电影命运的人们诉说?

如果你有注意的话,会发现自《集结号》之后,被遗弃被冤屈,似乎成了冯小刚电影的固定主题。

冯小刚电影《芳华》:苦孩子与英雄!

一个明明已经功成名就,一个明明已经无需为金钱拍电影或许可以通过拍电影获得更多金钱或资源的人,为什么拍起了“苦孩子”电影?那个写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流行语的人,为何后来却在绞尽脑汁讲述地主家如何在逃荒路上杀猫充饥?

还是说,这才是他的本来面目?

这个曾经因为剧本通过喝美了的人,这个用电影“麻醉有志青年,维持安定团结”的喜剧电影宠儿,大概已经不想再为电影讨好别人了,不想求人也不想人格分裂了。

这大概是一个导演最纯粹的状态。拍电影,首先为了让自己高兴,可以不去考虑票房,而更在意尽性,或是任性。

冯小刚电影《芳华》:苦孩子与英雄!

当车护栏被打开时,眼前是逼真、令人毛骨悚然的场面。相信很多中国观众已经无法适应在银幕上看到这种场面,它令人头皮发麻、不知所措,尽管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尽管成片镜头已经做了亮度修饰。

如果二十年前,有人告诉你,那个《甲方乙方》的导演,未来他的电影里会出现像《辛德勒名单》一样的残酷镜头时,你会相信吗?

冯小刚电影《芳华》:苦孩子与英雄!

虽然看完电影后胃口不佳,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中国观众需要看到这样的场面,很多不知道这一卡车士兵来自哪个战场的人们,需要知道

在将近四十年前,我们经历过一场战争,有一些可以被称为英雄的人,曾经为做出过牺牲,他们的肉体,已经被掩埋,但他们的名字,不应该被淹没。

冯小刚电影《芳华》:苦孩子与英雄!

这是一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应有的态度和身先士卒。

片中还有一位英雄。原来的他,作为活雷神和先进标兵,光彩夺目、高高在上,直到一起所谓桃色丑闻将他打入谷底,被发配到边远连队。他是男主角刘峰。在后来的战场上他勇不可挡,最终成了伤残的战斗英雄,又在若干年后,混迹于边陲,屈辱糊口。

冯小刚电影《芳华》:苦孩子与英雄!

影片最后,男女主角两个命运的苦孩子相拥在一起,没有鲜花也没有祝福。

还是说,那个曾经以逗人民发笑为己任的人,其实内心一片悲凉?

当然,我不知道他到底怎么想,我希望他未来的电影能告诉我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