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北京中的90年代初:申哥尋訪老北京系列之卅九

圖片北京中的90年代初:申哥尋訪老北京系列之卅九

改造之前的前門外大柵欄東口。據說,這大柵欄所在地——廊坊四條,自明代開始,便已成為京師外城的商業繁華區域。待到大清康熙年間,為了防止偷盜、維護治安,清政府決定——外城也要像內城一樣,在各條衚衕口安裝柵欄。而繁華的廊坊四條,由於商號過於眾多,所以修築起來的柵欄,也比別處要大。因此,民眾把這裡稱之為“大柵欄”。

圖片北京中的90年代初:申哥尋訪老北京系列之卅九

與大柵欄一街之隔的,是同處在前門外的糧食店街衚衕。於我的腦海裡,對這條衚衕的印象——早已有些模糊了。相比較而言,開設著“天興居炒肝店”鮮魚口衚衕,更加讓我記憶猶新。

圖片北京中的90年代初:申哥尋訪老北京系列之卅九

未改造以前的大柵欄商業街

。其市容市貌,與如今並無多大差別。只有走出商業街,你才會感受到——那滄海桑田般的鉅變。

圖片北京中的90年代初:申哥尋訪老北京系列之卅九

這是擴路之前的老牛街。無論機動車,還是自行車,抑或行人,都是在牛街清真寺——與大影壁牆之間穿梭而行的。如今再走走這條街,或許你會發現——影壁牆與清真寺之間的道路,竟是如此地狹窄,可當年,卻一點也感覺不出來。伴著牛街地區的擴路,所導致的——是大量的平房與四合院隨之消失。

圖片北京中的90年代初:申哥尋訪老北京系列之卅九

這條滿布著牛羊肉“床子”的喧鬧街巷,如今——早已存留在老牛街居民的記憶深處了。曾經被譽為是“清真食品一條街”的輸入衚衕,正是由“熟肉衚衕”更名而來。只可惜,在2001年的街區改造過程中,這處散發著濃濃的肉香之地,被徹底改變了模樣。當然,吐魯番餐廳、洪記小吃店、寶記豆汁店還都在,創業未久的“

老城伊鍋”也能聚斂來不少人氣。

圖片北京中的90年代初:申哥尋訪老北京系列之卅九

此乃劉心武筆下的那個“鐘鼓樓”。直到90年代初,鐘樓與鼓樓之間的廣場,還被大片的民房所佔據。在那個時候,儘管新式的服裝早已流行開來,但倘若你嫌冷,披上一身“軍大衣”,也不算有多落伍。這就是新舊時代交替之中的北京。(別看軍大衣有點兒“土”,但穿上它,確實分外地暖和。這種體型寬大、不分男女的服裝,整整溫暖了幾代中國人。)

圖片北京中的90年代初:申哥尋訪老北京系列之卅九

後海東北角的菸袋管斜街。此圖乃是衚衕改造前的景象。雖然有個時髦的“檯球廳”夾雜於其間,但“老張家”、“老李家”,該住在哪兒還是住哪兒。那時的後海居民,都生活得實實在在——不為讓客人來拍照,不必在外人面前顯示什麼“傳統文化”,也不用討論如何“接地氣”。早上起來蹲茅坑,解手出來,相互一打照面,準是一句“吃了麼您內

”。

圖片北京中的90年代初:申哥尋訪老北京系列之卅九

90年代初的後海銀錠橋。話說在二十年前,這後海一帶,還沒有那麼多的酒吧、咖啡館。京城的百姓們,安安靜靜、舒舒坦坦地在這裡居住生活著。他們一早起來,上廁所、買早點、晨練、遛鳥、釣魚、放鴿子。待到午飯之後,便支起躺椅,泡好一壺茶,自得其樂地觀望著後海,以及對岸的景緻。看迷了,就美美地睡上一覺。現如今,這些後海的居民們,生活條件大凡比原來好了許多,但曾經擁有過的那份悠閒,幾人還能安享呢?

圖片北京中的90年代初:申哥尋訪老北京系列之卅九

東嶽廟前的琉璃牌坊。在90年代初,這座牌坊的三處門洞,還都是可以過車、走人的。不像如今——圍著欄杆,被整體地保護了起來。牌坊前的小平房,如今已由停車場所取代。而牌坊中心門洞內——那座東嶽廟的鼓樓,依然清晰可辨。這似乎在提示我們——該圖片所拍攝的時間。因為於此前不多年,東嶽廟還保留著廟門。後來,出於擴寬街道後會阻礙交通的考慮,廟門被無情地拆毀了。

圖片北京中的90年代初:申哥尋訪老北京系列之卅九

這個老式的公交站牌,上面標註著“7路”公交車的每處站點。90年代初的7路公交車,與如今的線路無甚區別。只是車輛款式不同而已。圖片中的站點,是民族文化宮。這裡的具體位置,乃是昔日之二龍坑,解放後的二龍路。著名的二龍路中學,便在這一帶。北京本土小說大家王小波,就畢業於這所——與教育部有著莫大淵源的西城區重點中學。

圖片北京中的90年代初:申哥尋訪老北京系列之卅九

故宮筒子河邊的早市。這種景觀,在現如今——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但對於二十年前——生活在此的北京市民來說,可謂是其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遊客再多,也不能妨礙普通民眾的正常生活。那會兒北京市政府的態度也很明確——政府該管的管;管起來麻煩的,就統統讓利給老百姓算了。

圖片北京中的90年代初:申哥尋訪老北京系列之卅九

90年代初,位於故宮午門洞口——那洶湧澎湃的參觀人群。當年的故宮,還遠未達到要限制客流的地步。所以,也就不存在從“午門進、神武門出”的“不許走回頭路”之硬性要求。而當年的故宮,無論是文華殿,還是武英殿,都還屬於未開放的區域。這就更不要提——如今早已遊人如織的慈寧宮及慈寧花園了。

圖片北京中的90年代初:申哥尋訪老北京系列之卅九

北京的老胡同,按照大元朝時留下的尺碼,其寬度為9.24米。這個距離,對於行走與採光,都有著莫大地好處。由於房舍大都低矮,所以——趕上冬季“老爺兒”(太陽)出來,天氣晴好。整條衚衕裡,便灑滿了暖暖地冬日陽光。午後歇罷了晌,出來走走,那才叫一個舒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