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歷史的一場對決(上)

影響世界歷史的一場對決(上)

(狼一樣的敵人,驢一樣的臣民,狐狸一樣的盟友。)

1

公元1452年12月,一個陰雲密佈的日子。

地中海東岸聳立著一座古老的城市——君士坦丁堡,它是千年帝國東羅馬的首府。

此時,一場隆重的慶典儀式正在城內聖索菲亞大教堂舉行。慶典的主角除了受人尊敬的牧首格列高利,還有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羅馬教皇的使節伊斯多魯斯,他倆分別代表東正教與天主教。

大廳裡燭火通明,擠滿了想要見證歷史時刻的貴族、教士和普通民眾。兩位主角攜起手來,在眾目注視下緩緩走上聖壇,肩並肩站在一起,虔誠地做起了禱告。

這意味著,經過一千多年的隔閡與衝突,兩個兄弟教派終於冰釋前嫌,握手言和。當初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而分為東正教與天主教的基督徒們,如今總算重歸一家了。

在場的許多人不禁熱淚盈眶,齊聲唱起了讚美詩。

影響世界歷史的一場對決(上)

人群中間坐著一位特殊人物,他是這座城市的主人,也是這個衰朽帝國的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

君士坦丁比誰都清楚,為了促成這一刻的到來,自己付出了多大努力:頂住全國上下的強烈反對,向多年來一直想要騎在東正教頭上的羅馬教廷認慫。

只要能平安度過眼前的危機,區區面子又算得了什麼?

君士坦丁正想著,忽然聽到教堂外面隱隱傳來爭吵聲。他快步走過去,只見一位教士正在慷慨激昂地發表演說:“羅馬公教是基督的叛徒,拉丁人背叛了上帝!憑什麼讓我們正教聽從拉丁邪教的指揮?”

君士坦丁立即制止他:“納蒂奧斯修士,您是個博學之士,怎麼如此分不清輕重!”

納蒂奧斯修士見到皇帝,低下了頭,眼神卻依舊倔強。

這時,一個侍從匆匆跑來稟報:“陛下!廣場上聚集了很多市民,他們把空酒瓶摔了一地,正在那裡吵吵嚷嚷。”

“吵什麼?”

“他們說不需要教會合並,不需要拉丁人的幫助。還有,俄羅斯也派人來了,說要跟我們斷絕關係,還要自行選舉他們的大主教。”

君士坦丁怒道:“斷就斷吧!我們需要幫助時俄羅斯人在哪裡?”

發了兩句火,他平復了一下情緒,又說道:“你們腳下的這塊彈丸之地,已經是帝國最後的財產。要保住家園,就必須跟羅馬教廷合併,這件事無論如何一定要辦成!”

影響世界歷史的一場對決(上)

2

君士坦丁的憂慮,源自鄰國奧斯曼土爾其。

就在一年前,土耳其產生了一位新的蘇丹——21歲的穆罕默德二世。

君士坦丁對穆罕默德並不陌生。他是穆拉德二世的第四子,曾在父親清修期間擔任過臨時蘇丹,小 小年紀就立下了征服四海八荒的志向。

父親去世後,穆罕默德第一時間帶兵趕回首都亞德里亞堡,剛宣佈繼位,就做了一件震驚國內外的事情:毫不留情地殺死所有兄弟,包括8個月大的幼弟。

穆罕默德的加冕典禮場面十分盛大,君士坦丁也派使節去送去了賀禮。這位新蘇丹看起來親切友善,還主動向使節示好,說他會信守父親與東羅馬皇帝簽署的一切條約。

越是這樣信誓旦旦,君士坦丁心中就越感到不安。

他發現,穆罕默德在向東羅馬遞送橄欖枝的同時,也忙著跟周邊其他鄰居匈牙利、塞爾維亞、波斯尼亞等簽訂友好條約。也就是說,假如土耳其與東羅馬打起來,它們即使不直接加入土耳其軍團,至少是不會幫東羅馬了。

影響世界歷史的一場對決(上)

東羅馬早已不是從前那個地跨歐亞非的超級大帝國,它被強大的鄰國不斷蠶食,如今只剩下君士坦丁堡這座孤城。就連君士坦丁堡也不完全屬於東羅馬,郊區已被熱那亞人佔據,只有城牆裡面的市區才歸皇帝所有。

小小的東羅馬被龐大的土耳其包成了餡兒,只要那些頭上纏著白布的伊斯蘭教徒一翻臉,東羅馬立刻藥丸。作為一個剛即位三年的皇帝,君士坦丁起手便拿了這麼一副臭牌,連洗牌的機會都沒有。

君士坦丁的擔憂很快變成了現實。穆罕默德跟鄰居們拜了一圈把子之後,轉身就將戰棋下到了東羅馬面前。

一天深夜,穆罕默德忽然召見首相大臣,對他說:“我最近輾轉難眠,總在想一件事情,就是成為君士坦丁堡的主人。”

君士坦丁堡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東、西方交通貿易樞紐。得到它,就相當於擁有了開啟霸權世界的金鑰匙。

拿定主意後,穆罕默德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撕毀和平條約,越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到對岸的君士坦丁堡城門外修建一座要塞。

博斯普魯斯海峽是東羅馬的貿易通道,平時各國商船來來往往,好不熱鬧。要塞一建成,便切斷了這座城市的生命線。有幾艘不明真相的商船照常駛進海峽,立刻被土耳其人開炮擊沉,從此再也沒有商船敢接近君士坦丁堡。

這座要塞名叫Rumeli Hisari,意思是“割喉者”。

穆罕默德想割誰的喉,再也清楚不過。

影響世界歷史的一場對決(上)

東羅馬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形勢圖

3

戰爭迫在眉睫,再不採取行動,就只能坐以待斃了。

君士坦丁明白,在強大的土耳其帝國面前,東羅馬不過是一隻弱雞。要想保住它,只能向西邊的天主教兄弟求助。

他搶在土耳其海軍集合之前,向羅馬教廷派出了使節,請求教皇看在上帝的份上儘快派戰船前來支援。

教皇尼古拉五世提出了一個條件:東羅馬必須歸順天主教。

君士坦丁答應了。消息傳出後,民眾立刻鼓譟起來:不行!絕對不行!

作為虔誠的東正教徒,東羅馬人忘不了那些年與羅馬教廷爭奪基督教正統地位的仇恨,忘不了四百年前羅馬教皇聲稱“我寧願讓君士坦丁堡落在伊斯蘭教手中,也強於受東部邪教統治”,更忘不了兩百多年前十字軍東征時打不過伊斯蘭教、卻將毫無防範的東羅馬洗劫一空。

與羅馬教廷合併的決定,只有一部分貴族和知識分子表示支持,大多數教士和民眾卻高喊著:堅決不受拉丁人支配,大不了一起迎接末世到來!

君士坦丁無奈地發現,說服自己人簡直比說服敵人還要難,就算告訴他們只有教會合並才能保住家園,他們也毫不動心。

君士坦丁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讓東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認識到:天下基督徒是一家,抗擊伊斯蘭異教徒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於是便有了開頭那一幕。

雖然出現不愉快的插曲,教會合並儀式總算完成了。君士坦丁滿心期待著,羅馬教皇會以他無上的權威力量,組織基督教各國派兵前來救援東羅馬。

他高估了教皇,也高估了歐洲局勢。

影響世界歷史的一場對決(上)

4

教皇不是不想救東羅馬,而是救不了。

身在中東的君士坦丁不瞭解,此時的歐洲各國,誰都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向東方派兵:

英國和法國互毆了一百多年,到現在仗還沒打完,自己都快撐不住了。

德國名義上叫“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實際上都是些諸侯割據,皇帝被架空了沒什麼權力,有點像中國的東周列國。

意大利比德國碎得更厲害,城邦之間各玩各的,四分五裂不成氣候。

比利牛斯半島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西班牙人正忙著自己家的大事:從穆斯林手中收復失地,統一國土。

面對這樣一盤散沙,就算教皇以拯救基督教的名義發出號召,它們也不可能凝聚成團。何況這些年教皇的威信已大不如從前,對於他的指示,各國王公們不是玩敷衍,就是在觀望。

君士坦丁日復一日苦苦等候,終於盼來了幾支救兵,他們是:教皇派來的兩百名弓箭手,熱那亞人喬萬尼帶來的七百名士兵,一支因為迷路而滯留的意大利船隊,等等。

就這麼些稀稀拉拉的援軍,還是冒著土耳其人的炮火,拼死才抵達君士坦丁堡。

1453年3月,一個寒冷的清晨,君士坦丁站在城牆的垛口,望著腳下不斷湧來的土耳其士兵和星月旗。他問下屬:“我們一共有多少人馬?”

“市民應徵入伍的有四千九百七十三人,加上援軍大約共有七千人,陛下。”

“敵軍有多少人?”

“號稱二十萬。”

“……集合吧,重新編隊,分戰區守城!”

影響世界歷史的一場對決(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