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聚焦|邢台七旬门卫“深藏不露”,一手好字惊艳七中师生!

一位身穿保安制服上了年纪的老人,一手握笔,一手按纸,随着笔尖在纸上摩擦,几分钟后,一首毛主席的词《清平乐·六盘山》挥笔而成。整个书法作品行云流水,恢弘大气。他叫朱成林,是邢台第七中学的一名门卫。同时,他还是中国老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一手好字,成了全校师生的“崇拜对象”,师生们常向朱师傅请教书法,他的字在网上流传,成了位“网红书法家”。

本地聚焦|邢台七旬门卫“深藏不露”,一手好字惊艳七中师生!

这位门卫师傅名叫朱成林,是桥东区朱家庄村人,今年72岁。2008年来在市七中做了一名门卫。别看朱师傅工作平凡,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朱师傅是中国老年书法协会会员,写着一手令人叹为观止的好字。

朱师傅又名朱尊德,这是他自己起的名字,想让自己成为一名有德行修养的人。人如其名,别看朱师傅高高的个头,但身上掩不住一股文人气息。

朱师傅高中毕业,在同龄乡亲中算是高学历了。高中毕业后,朱师傅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平时带着学生们写字,不知不觉就对书法产生兴趣。

后来,由于工作调动,调离了老师的职位,但始终没有放弃书法。“其实我从小就喜欢写字,但一直没有机会练习书法。”朱师傅回忆,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就在煤油灯下用小毛笔写字。因为字写得工整漂亮,当年他的作业常被贴在教室后墙做示范。

激励朱师傅练好书法,还因为一件不愉快的事。有一年春节,朱师傅想找当地写书法好的老师傅写一副春联,可等在门前求写春联的人排起了长队。好不容易轮到他时,老师傅竟然不写了。这让朱成林很生气。“别人能写好,我难道写不好吗?”从此,朱成林立志,一定要把毛笔字练好。

本地聚焦|邢台七旬门卫“深藏不露”,一手好字惊艳七中师生!

“当时是物质相对缺乏的年代,所以我开始练习时没有一本字帖。”朱师傅回忆说。当时他临摹别人的字,随身带着一个废纸合订成的小本,路上看到哪副对联写得好,字体优美,便将其临摹到本子上。这种好学的精神,让朱师傅的书法功力大增。

有一次朱师傅出差到南和县办事,沿着路边行走时,看到一户人家对联上的“海”字书写得格外有特色,一摸兜,小本忘带,朱师傅就站在门口对空描绘,想把字印刻在脑子里。他足足站在人家门口半个小时,村里的邻居看到,还以为他要对这家人做坏事,于是,村里青壮男子气势汹汹赶来,朱师傅哭笑不得,这才解释到站在门口的原因。回到家时已至傍晚,朱师傅赶忙把记在脑海中的字临摹本上,却感觉不太规范,第二天又跑到这户人家,把字临摹一遍,才安心离去。

“我练书法没别的窍门,就是好钻,看见一个字写得好,我能临摹上百甚至上千遍。”朱师傅说,十年后,他成了村里有名的书法家,每年春节,邻居们的对联都出自他笔下。

“有人说写书法靠努力和天分,我的天分极差,只有靠后天努力才能将不足的地方补齐。”朱师傅笑着说。

本地聚焦|邢台七旬门卫“深藏不露”,一手好字惊艳七中师生!

“字是人的脸面,作为中国人都应该把汉字写好。”朱师傅常把这话挂在嘴边。朱师傅经常会拿着一杆海绵水笔,到开元寺广场书写。常常引起晨练的市民围观。

朱师傅如今有20多个徒弟,平时经常会在一起练习书法。

“您写得是哪种字体?”朱师傅挠挠头,“我也不知道。”朱师傅介绍,当时没有书法字帖,只是看到谁的字好看就模仿谁,说不出自己练得是哪家字体。2008年朱师傅当门卫后,有朋友看到他的字贴近于欧体,于是朱师傅到新华书店买了第一本字帖。

“有了字帖后,我才感觉有了真正的老师,之前练得字太不规范了。”朱师傅说,从那时起,白天闲暇时读帖,晚上回家临帖,往往写到凌晨一两点钟才放下笔睡觉。开始是欧体,后来又临摹王羲之的行书,在后来有学习草书,如今的字就越发的“四不像”了,有了自己的风格。“同事们总是开玩笑,说我写得字为‘朱体’。”朱师傅诙谐地说。

朱师傅从抽屉里掏出一本字帖,这本欧阳询的《九成宫》早已被朱师傅翻烂了。

“自叹不如啊。”学校年轻的老师们凑过来,看看朱师傅的字,红着脸低下头。“作为老师,应该多向朱师傅学习学习。”

“学啥学?字帖上的字写得比我好的多,咱都该向字帖学!”朱师傅站在一旁,谦虚地说。

本地聚焦|邢台七旬门卫“深藏不露”,一手好字惊艳七中师生!

一天12小时工作,很是枯燥,趁着闲暇时光,朱师傅总会拿出纸笔,写上几笔。“晚上值班,时间难熬,我准备了水写布,晚上在灯下练练字。”

看着朱师傅的作品,笔酣墨饱,每个字都显得十分大气。听到夸赞,朱师傅总会不好意思地笑笑。

“其实获得证书也是一个意外之喜。”谈及朱师傅的中国老年书法协会会员身份说道,当时朱师傅的朋友说有这样一个机会,将书法作品寄到老年书法协会,经过评委评选,可能会被录取。于是,朱师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寄出两幅作品,没想到一个月后,他竟然被录取了。

“2015年,我参加学校书法比赛,竟然还获了一等奖,校长亲自给颁发了奖状。”从那时起,朱师傅的名号在校园打响。师生们争相讨要朱师傅的墨宝,而朱师傅来者不拒,别人要什么他就写什么,每间教室里,几乎都挂着朱师傅的墨宝。

在练字的同时,朱师傅还爱好楹联和诗词,他掏出一本《唐诗宋词元曲》,朗朗上口地一首首背了起来。《琵琶行》、《长恨歌》……他都常挂在嘴边。“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朱师傅背诵起他最爱的《清平乐·六盘山》,“一些常用的诗词我都会背,没办法,长给别人写这些,想不记住都难。”朱师傅说。

本地聚焦|邢台七旬门卫“深藏不露”,一手好字惊艳七中师生!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我有生之年办一期个人书法展。”朱师傅看着自己的字说,“虽然我知道自己的字并不好,但我想把这股精神传递出去,让人人都爱上书法。”朱师傅已是古稀之年,他想让更多人知道,书法其实很好练,只要肯下功夫,人人都能学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