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聚焦|邢臺七旬門衛“深藏不露”,一手好字驚豔七中師生!

一位身穿保安制服上了年紀的老人,一手握筆,一手按紙,隨著筆尖在紙上摩擦,幾分鐘後,一首毛主席的詞《清平樂·六盤山》揮筆而成。整個書法作品行雲流水,恢弘大氣。他叫朱成林,是邢臺第七中學的一名門衛。同時,他還是中國老年書法家協會會員,一手好字,成了全校師生的“崇拜對象”,師生們常向朱師傅請教書法,他的字在網上流傳,成了位“網紅書法家”。

本地聚焦|邢臺七旬門衛“深藏不露”,一手好字驚豔七中師生!

這位門衛師傅名叫朱成林,是橋東區朱家莊村人,今年72歲。2008年來在市七中做了一名門衛。別看朱師傅工作平凡,他還有另一個身份,朱師傅是中國老年書法協會會員,寫著一手令人歎為觀止的好字。

朱師傅又名朱尊德,這是他自己起的名字,想讓自己成為一名有德行修養的人。人如其名,別看朱師傅高高的個頭,但身上掩不住一股文人氣息。

朱師傅高中畢業,在同齡鄉親中算是高學歷了。高中畢業後,朱師傅當了一名鄉村教師,平時帶著學生們寫字,不知不覺就對書法產生興趣。

後來,由於工作調動,調離了老師的職位,但始終沒有放棄書法。“其實我從小就喜歡寫字,但一直沒有機會練習書法。”朱師傅回憶,小時候家裡很窮,他就在煤油燈下用小毛筆寫字。因為字寫得工整漂亮,當年他的作業常被貼在教室後牆做示範。

激勵朱師傅練好書法,還因為一件不愉快的事。有一年春節,朱師傅想找當地寫書法好的老師傅寫一副春聯,可等在門前求寫春聯的人排起了長隊。好不容易輪到他時,老師傅竟然不寫了。這讓朱成林很生氣。“別人能寫好,我難道寫不好嗎?”從此,朱成林立志,一定要把毛筆字練好。

本地聚焦|邢臺七旬門衛“深藏不露”,一手好字驚豔七中師生!

“當時是物質相對缺乏的年代,所以我開始練習時沒有一本字帖。”朱師傅回憶說。當時他臨摹別人的字,隨身帶著一個廢紙合訂成的小本,路上看到哪副對聯寫得好,字體優美,便將其臨摹到本子上。這種好學的精神,讓朱師傅的書法功力大增。

有一次朱師傅出差到南和縣辦事,沿著路邊行走時,看到一戶人家對聯上的“海”字書寫得格外有特色,一摸兜,小本忘帶,朱師傅就站在門口對空描繪,想把字印刻在腦子裡。他足足站在人家門口半個小時,村裡的鄰居看到,還以為他要對這家人做壞事,於是,村裡青壯男子氣勢洶洶趕來,朱師傅哭笑不得,這才解釋到站在門口的原因。回到家時已至傍晚,朱師傅趕忙把記在腦海中的字臨摹本上,卻感覺不太規範,第二天又跑到這戶人家,把字臨摹一遍,才安心離去。

“我練書法沒別的竅門,就是好鑽,看見一個字寫得好,我能臨摹上百甚至上千遍。”朱師傅說,十年後,他成了村裡有名的書法家,每年春節,鄰居們的對聯都出自他筆下。

“有人說寫書法靠努力和天分,我的天分極差,只有靠後天努力才能將不足的地方補齊。”朱師傅笑著說。

本地聚焦|邢臺七旬門衛“深藏不露”,一手好字驚豔七中師生!

“字是人的臉面,作為中國人都應該把漢字寫好。”朱師傅常把這話掛在嘴邊。朱師傅經常會拿著一杆海綿水筆,到開元寺廣場書寫。常常引起晨練的市民圍觀。

朱師傅如今有20多個徒弟,平時經常會在一起練習書法。

“您寫得是哪種字體?”朱師傅撓撓頭,“我也不知道。”朱師傅介紹,當時沒有書法字帖,只是看到誰的字好看就模仿誰,說不出自己練得是哪家字體。2008年朱師傅當門衛後,有朋友看到他的字貼近於歐體,於是朱師傅到新華書店買了第一本字帖。

“有了字帖後,我才感覺有了真正的老師,之前練得字太不規範了。”朱師傅說,從那時起,白天閒暇時讀帖,晚上回家臨帖,往往寫到凌晨一兩點鐘才放下筆睡覺。開始是歐體,後來又臨摹王羲之的行書,在後來有學習草書,如今的字就越發的“四不像”了,有了自己的風格。“同事們總是開玩笑,說我寫得字為‘朱體’。”朱師傅詼諧地說。

朱師傅從抽屜裡掏出一本字帖,這本歐陽詢的《九成宮》早已被朱師傅翻爛了。

“自嘆不如啊。”學校年輕的老師們湊過來,看看朱師傅的字,紅著臉低下頭。“作為老師,應該多向朱師傅學習學習。”

“學啥學?字帖上的字寫得比我好的多,咱都該向字帖學!”朱師傅站在一旁,謙虛地說。

本地聚焦|邢臺七旬門衛“深藏不露”,一手好字驚豔七中師生!

一天12小時工作,很是枯燥,趁著閒暇時光,朱師傅總會拿出紙筆,寫上幾筆。“晚上值班,時間難熬,我準備了水寫布,晚上在燈下練練字。”

看著朱師傅的作品,筆酣墨飽,每個字都顯得十分大氣。聽到誇讚,朱師傅總會不好意思地笑笑。

“其實獲得證書也是一個意外之喜。”談及朱師傅的中國老年書法協會會員身份說道,當時朱師傅的朋友說有這樣一個機會,將書法作品寄到老年書法協會,經過評委評選,可能會被錄取。於是,朱師傅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報了名,寄出兩幅作品,沒想到一個月後,他竟然被錄取了。

“2015年,我參加學校書法比賽,竟然還獲了一等獎,校長親自給頒發了獎狀。”從那時起,朱師傅的名號在校園打響。師生們爭相討要朱師傅的墨寶,而朱師傅來者不拒,別人要什麼他就寫什麼,每間教室裡,幾乎都掛著朱師傅的墨寶。

在練字的同時,朱師傅還愛好楹聯和詩詞,他掏出一本《唐詩宋詞元曲》,朗朗上口地一首首背了起來。《琵琶行》、《長恨歌》……他都常掛在嘴邊。“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朱師傅背誦起他最愛的《清平樂·六盤山》,“一些常用的詩詞我都會背,沒辦法,長給別人寫這些,想不記住都難。”朱師傅說。

本地聚焦|邢臺七旬門衛“深藏不露”,一手好字驚豔七中師生!

“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在我有生之年辦一期個人書法展。”朱師傅看著自己的字說,“雖然我知道自己的字並不好,但我想把這股精神傳遞出去,讓人人都愛上書法。”朱師傅已是古稀之年,他想讓更多人知道,書法其實很好練,只要肯下功夫,人人都能學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