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頻率相同的那一刻,我們優雅著

在頻率相同的那一刻,我們優雅著

一個月前的某天,猛然間看到朋友空間的文章《刺蝟的優雅》,我的心頭為之一顫,我們又何嘗不是孤獨的刺蝟,心底最柔軟的那根弦,只有遇到頻率共振的人,才會悄然撥動。

當天回到家中,便亟不可待地將電影《刺蝟的優雅》細細咀嚼了一遍,影片中的人和事,悄無聲息地在我的心房生根、發芽。只不過時至今日,才想起把一些思緒整理成篇罷了!

一、關於共振頻率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雅。我相信這世上一定有一個能感受到自己的人,那人未必是戀人,他可能是任何人,就像電影中的忘年之交:荷妮與芭洛瑪。在偌大的世界中,我們會因為這份珍貴的懂得而不再孤獨。”

每個人都渴望被讀懂,只是在不被理解的那一刻,人們漸漸學會了穿著厚厚的鎧甲,內心的柔軟被藏匿著,直至有人能夠感觸得到她,才會透過縫隙,一點點、一點點地敞開心扉,讓溫煦的陽光折射。

“從外表看,她滿身都是刺,是真正意義上的無堅不摧的堡壘,但我的直覺告訴我,從內在看,她不折不扣地和刺蝟一樣的細膩,刺蝟是一種偽裝成懶洋洋樣子的小動物,喜歡封閉自己在無人之境,卻有著非凡的優雅。”

聽到這麼一句話,有那麼一瞬間,我的眼眶是澀澀的。一個卑微的看門人,在許多人看來,渾身長刺,粗鄙不堪,可竟然在那麼一瞬間被某個人讀懂,不得不說這是荷妮的幸運。尤其當小津先生稱她為米歇爾夫人時,瞬間被柔軟擊中,從內而外折射出來的優雅不得不讓人歎服。

或許在有些人看來,優雅只屬於有著一定社會地位的富人,可我並不這麼認為,優雅沒有身份、地位等的區別,只有內心芬芳是否願意在特定的場合綻放而已。

寫到這裡,我不由自主想起一個故事,講的是同一個女人在遭遇不同婚姻狀況下不同的境況。姑且稱她為C女士吧。

主人公C女士在第一段婚姻中,的確是好妻子,只不過丈夫對她卻是頤指氣使,在長時期地家務瑣事中操勞著,沒有時間梳妝打扮,更是脾氣變得暴躁不已,丈夫最後忍無可忍提出離婚。

故事發展很具戲劇性:C女士離開原先婚姻的圍城,重新嫁了一個丈夫,前夫一次無意間帶著新娶的夫人剛巧遇上前妻挽著現任丈夫的胳膊,神采飛揚,滿滿的全是小女人的愜意和嬌憨。

兩個男人之間的對話是令人深思的,我不想過多重複,只想提醒一下男人或者是女人,自己的另一半的形象其實不單單是對方的原因,更是自己塑造的結果。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個故事和我今天要說的話題沒有毛關係,還是別急,容我慢慢道來麼!

早晨看到這麼一篇文章中說到:“中國有70%的婚姻關係不是因為愛而存續的。”這個佔比讓人難以想象,可也讓人深思:如果夫妻之間沒有愛,只是因為孩子、利益等等外在因素而在一起,雙方難免都會被消耗,由內而外的精神面貌也定然是不佳的。正如上面提到的C女士一樣,原本起因是自己感受不到對方對自己的關愛、鼓勵和支持,沒有愛了的滋養,慢慢地,女人難免失去光華;C女士後來的丈夫則是不同,由衷地欣賞妻子,讚美妻子,給予妻子充分肯定和愛護,更為重要的是C女士覺得自己能夠真心被一個人懂,如此內心的溫柔與細膩也被毫無保留地激發出來,這樣的女人如何不美麗?如何不動人?

對於男人,也是同樣的道理。

都說馬雲成功,可我覺得他背後的女人更偉大!正是因為在馬雲孤獨掙扎的時候,妻子和他處於同樣的頻率,彼此惺惺相惜,那一刻,馬雲懂得,即便天下所有人都不理解他,那也沒關係,有妻如此,值得!

在頻率相同的那一刻,我們優雅著

二、吸引力法則

“我們從來都是侷限在自己根深蒂固的感知之中,卻不能放眼看周遭的世界,而更嚴重的是,我們放棄認識他人,而認識的僅僅是我們自己,然而卻無法再這些永恆的鏡子上認清我們自己。如果我們認識到這點,意識到我們在別人眼裡只看到了自己,我們是大漠中的孤影,也許我們可能會發瘋吧。”

世間事,其實莫過於一個“變”字,“變則通,通則達”。或許在我們不必那麼刻意封閉自我的時候,收穫也就來了。

現實生活中,我們或許可以嘗試著去做“吸引力法則”。

通俗一點講,就是透過某種渠道去展示自己的獨特,而你的與眾不同自然會吸引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比如:有的人特別擅長手繪,在手繪的過程中,也展示了自己的思想脈絡;而喜愛手繪的人自然也可以透過對方的作品看到對方的與眾不同,由此產生出的思想碰撞,自然會讓人心生溫柔。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當我們自己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靜待花開,相信終有一天會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路前行!

在頻率相同的那一刻,我們優雅著

三、有關生命的探討

“生命或許便是如此吧:有很多絕望,但也有美的時刻。只不過在美的時刻,時間是不同於以前的。就好比是音符在時間之內永遠打了一個圓括弧,一個休止符,而在這外面,則是'曾經’之中的'永遠’。”

人的一生何其短暫,如流星,轉瞬即逝,卻在不經意間鑄就永恆。

誠然,生命的長度我們不能決定,可我們終究可以把我好生命的寬度。即便是面臨死亡,也能清楚地明白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

正如影片中提到:

“重要的不是死,而是我們死的那一刻在做什麼,荷妮,您死前那刻在做什麼呢?您準備好要愛了。”

我們每度過一分一秒,便意味著自己向死亡靠近了一步。因此,“每一天”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向死而生,何不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份時光呢?

四、談談“辯證法”

關於“辯證法”的思想,生活中無處不在:

與人相處,懂得多看別人長處,因為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優點和缺點;

遇到不愉快,學會換個角度去理解,因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勝不驕,敗不餒”,因為任何事物的兩面在特定時候會發生轉化;

------

影片中,關於“圍棋遊戲”的這段論述很是精彩:

“圍棋遊戲最成功的一點在於,它證明為了取得勝利,必須生存,同時也必須讓對手生存。過於貪心的人終歸會失去對手:這是一個平衡的微妙遊戲,一方面得到勝利,另一方面卻不要打垮對方。歸根結底,生與死只是構建得好與壞的結果。正如谷口筆下的一個人物所說的:汝生,汝死,皆是果。這是圍棋的格言,也是人生的格言。”

這何嘗不是對“辯證法”思想精彩的闡釋呢?

有一種勝利叫做:對手生存基礎上的勝利。的確,沒有了“對手”,便是孤家寡人,再大的榮譽也沒有了意義。的確,許多時候,一個人的成就往往是對手成就的。

突然間想起,《頭號玩家》中,第三把鑰匙“水晶鑰匙”便是隱形的,它藏在迷宮中央的小屋子裡。許多人追逐遊戲的勝利,然而往往結果是贏了遊戲,卻輸了比賽。這兩者難道沒有異曲同工之妙麼?

在頻率相同的那一刻,我們優雅著

結語: 

“某些事情必須結束,某些事情必須開始。 我只是渴望一件事情:那就是希望別人能讓我平靜地度過此生,不要對我太苛刻,此外,我能每天花點時間,能夠盡情滿足自己的飢渴,足矣。 ”

再度想起米歇爾夫人的這段自述,我依然是感慨的。

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面對著紛繁蕪雜的世間事?

面對許多人,或許我們無法做到圓滑世故;

面對許多事,或許我們無法做到圓滿周全。

只不過,在我們盡心去做事,無悔去做人的那一刻,我相信有著相同頻率的人會懂。

即便我們察覺不了有誰會理解,那也無妨,每天能花點時間,豐富自己的靈魂,又何嘗不是件樂事呢?

不管怎樣,我依然堅信:

我們每個人的頻率都會有共振者,只不過,相遇早晚的不同罷了。

對於我而言,即便只有一人理解,便此生無憾了。

高山流水,伯牙摔琴成就千古佳話;

靜待花開,頻率相同自會優雅同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