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回龙山下的林家大湾

林家大湾,地处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是林彪的出生地。当地人世代相传,回龙山原名枣儿刺岭,有九条触犯天条的小龙被东海龙王囚禁在此岭巨石之下。龙王有言:只有岭上铁树开花,九龙才能得返东海。终于岭上铁树开花,九龙返回东海。但其中一小龙思念枣儿刺岭的峻秀雄伟,毅然返回定居,此后,枣刺儿岭便被称为回龙山。回龙山上常有祥云瑞气云雾盘绕,仙气十足。回龙镇因而得名。离回龙镇约六七里,耸出一座形神俱似一头山羊的山岭。山岭海拔约300米,山势不险不陡却气势不凡,满山草木、竹树、繁花。相传这座山是一头雪白的神羊坐化而成,命名白羊山。白羊山南麓,山势三面环围着两座中间只隔着一道冲田的两上小山村。这就是林家大湾和染铺湾。

走进回龙山下的林家大湾

林氏家族原是商朝比干后裔。比干之子,名坚,被周武王赐为姓林,林坚便是林姓的始祖。黄冈林氏起源于福建,唐宋之际,林祖迁至安徽,后由安徽迁至湖北麻城。宋末,林‘千一公’从麻城迁至黄冈贾庙九龙山,林氏逐渐繁衍,成为当地旺族,九龙山也改名林家山,讫今已有 600 多年。林家奉 “千一公’为黄冈林姓始祖。‘千一公’后分出 ‘焕、敬、兴’三支,‘焕’系为林 彪本原先祖。林家大湾的林氏为黄冈贾庙的分支,在白羊山下生根,讫今也不过十几代。”

走进回龙山下的林家大湾

林彪祖屋由曾祖父林大静于清末建造,倚山面水,可俯视全村。房屋分前、中、后三幢,室内大小天井三口,雨水通过暗沟流向自家农田。全屋共有房间、堂房、茶厅双间,总面积300余平方米。在此诞生过林育南和林彪,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林育南和林彪故居。林彪祖屋有着一尺多厚的门框,墙体均为黄土砖垒起。是个殷实农家,林彪老家有祖山一百余亩,水田48亩,铁布机82台,完全算是一个富庶之家。 到林彪祖父林时朗一代,林时朗一家已是30多人的大家庭,于是分家,分成六份,5兄弟及他老俩口各人一份。 林明卿(林彪父亲)份下只分得水田2.25亩,房屋3间,老堂房的六分之一,菜园地一块。当时家中9口人,不够住,便将三哥林协甫(林育南父亲)的房子借用一间。1936年林明卿又举家搬出,另外建房而居。以后又数易其主,直到“文革”初期才重新辟为故居,以供观瞻。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声名大作。1938年9月,日本石原支队占领黄冈,为逃避日军报复,林彪父亲林明卿率全家逃往湖南衡阳。 1939年6月4日中午,日军在汉奸的带领下,从黄冈团凤直扑林家大湾,从白羊山下的西北方向闯入,首先点燃了最大的建筑——凌新学校旧址兴隆寺,村民纷纷躲进山里,捉到了不能跑的林彪瞎子舅爹,用刀逼着他指认林彪的家,老人随便一指,日军便放火烧屋,其实日军点燃的不是林彪的家,而是邻居林福寿的家。火势蔓延把林家老屋的两间堂屋全部烧毁,当时全村不到30户,就有18户焚毁。

走进回龙山下的林家大湾

“文革”开始,由于林彪地位的日益上升,前来林家大湾参观的人们也日见增多,由于林家大湾整个显得荒凉破旧,参观者颇有微词,反映到当地政府,又不敢自作主张,于是写信到北京,征求林彪本人意见,林彪指示,明确反对:维持原状,不予修复,要突出韶山,突出伟大领袖毛主席。因此,“文革”初期,林家大湾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据相关资料显示,最早来到林家大湾的是1966年8月,北京清华大学的红卫兵。紧接着,武汉“钢二师”、武汉测绘学院、武汉十七中的红卫兵也随后来到。1966年下半年,前往“朝拜者”达80多万人次。并有不少外国留学生。在红卫兵带动下,以后工农兵各界络绎不绝,纷至沓来。仅1967年参观人次达100多万人次。

走进回龙山下的林家大湾

1966年黄冈县委在林家大湾设立接待站,用以解决参观者的生活问题。1967年刘丰升任武汉军区政委之后,对林家大湾非常重视,开始大兴土木,大搞建设。将原走回龙山镇第二水库的106国道改道直插林家大湾,为此移平了林家大湾门口的小山。紧接着又开挖了一个小型水库,既可解决参观者饮水问题,又可用于农业灌溉,据说人多的时候,曾将池塘的水都喝干了。以后还建起了全省唯一的一座乡村书店,出售相关书籍、像章、纪念章等纪念品,一天竟可卖一麻袋像章、纪念章。县里还投资上万元美化环境,栽种了大量的垂柳、女贞、雪松、栀子花等树木。1967年初,林家大湾家家户户接通电源,当时黄冈全县通电的农村还不到1%。 林家大湾作为一个相对规范的纪念馆,始于1967年春季,随着部队介入地方的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林家大湾建设逐步升温,黄冈军分区与黄冈县成立了“林彪同志故居管理处”,军分区作战科长任管理处主任,下设接待、宣传、后勤三个组,有工作人员20多人。作为林彪故居纪念地的最后定型是在1968年春季。管理处根据省里“突出介绍林彪同志的光辉业绩,减少家庭介绍”的要求,对林彪故居进行了调整和充实。

走进回龙山下的林家大湾

在开始“朝圣”时,是把林庆佛的旧居作为“圣堂”参观的,尽管林彪压根就没有见过父亲、兄长于1936年建起的这幢宽敞大屋,但因为林彪家人后来是在此生活居住,故开始都是来这参观,其实是误以为真了。林彪并不是出生在这里。 加上当时宣传林彪是出生贫寒,后来建的这幢房子又较宽敞气派,这样问题就来了,一是这并不是真正的林彪出生地,二是房子与宣传两者之间相矛盾。于是又将当时已是数易其主的林彪祖屋,1966年时已是一个名叫林七婆在此居住的,林家早在1936年前搬出的破旧老屋重新恢复,作为故居对外开放。起初修复的故居仅仅恢复了原样,只是门楣上有块朱红底板,凸形金字的“林彪同志旧居”的匾牌。以后才逐渐充实调整到后来的样子。 就在修复林彪故居的同时,还拆除了林彪家的一个旧屋,那就是原来林彪父亲的织布厂,尽管它早已是社办企业,但毕竟是有损林副统帅的“光辉形象”。于是将厂子拆迁到林家大湾的西头以避人耳目。

走进回龙山下的林家大湾

在林彪故居的门外,树着一块红底白字的“参观须知”铁牌。走进屋内,北墙是80cmx50cm的语录牌:“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行动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里面还有林彪青少年时期的照片,毛泽东和林彪的合影,有红军攻克漳州的照片,有“龙源大捷”的素描,有毛泽东与林彪在井冈山握手的油画,寓意“毛林会师”。北墙还刊有湖北省革委会1968年2月14日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掀起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伟大群众运动新高潮,全面落实毛主席最新指示的决议》。

南墙有“林彪在长征中”的油画,有毛林穿灰色军服在延安的半身合影,有林彪在抗大作报告的照片,有林彪率八路军赴前线的照片,有林彪在平型关指挥战斗的照片,有林彪在锦州指挥的照片,有林彪在中南局作报告的照片,有林彪在中央军委会议上的照片。

西墙挂着180cmx120cm的木牌,上面刊有一篇颂扬“文革”和林彪的《人民日报》社论。

在西边的卧室,摆放着架子床、睡柜、衣柜、三屉柜、桌凳、洗脸架等物。

东边是林彪出生的卧房,里面放着木床、纺车、桌子等物,房顶吊着一台织布机。两边墙上分别挂着林彪父母和林向荣等家人的照片。

走进回龙山下的林家大湾

现在的林家大湾

1995年,林彪的一个侄儿子林从安回到故乡,修复旧宅,办起“帅门”。其后,林育南、林育英的后人也相继修复旧居,办起展室。大家自筹资金、个人开发,政府对林家大湾的旅游业持“不支持、不干涉、不投入”的“三不政策”。如是乎,谁投入谁受益。加之互相之间利益矛盾,还是自发的、各自为政的“山寨状态”。后整合在一起,不包括林彪祖屋。

1936年,林彪父亲林明卿在现“帅门”位置新建一栋一进三重五开间砖木结构瓦房,1938年被日本人烧毁,后经修复勉强使用。1967年再次维修,对外开放。1971年12月因九一三事件被强制拆除。

林从安,是林彪大哥林庆佛的小儿子。他65年入伍,68年在上海空四军江腾姣麾下任团参谋,71年林彪事件后株连入狱,囚禁6年,78年谴送回武汉重型机床厂做工,95年回故乡林家大湾,在原房址上按照林彪父母亲1937年在门口照的一张照片原貌修建,总面积近30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内设天井一口,土砖墙,灰瓦覆顶,歇山顶式,木构梁架,夯土地面,建筑结构及布局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冠名“帅门”。

走进回龙山下的林家大湾

走进回龙山下的林家大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