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体”,终于见到了正确的解释

王阳明心学有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众多的人就此以为,心之本体是无善无恶的,因此是可善可恶的。

其实并非如此。

此次,大宋心学课给出正确的答案。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无善无恶心之体“,意思是,绝对本体,也就是天道,天理,天性,人的本性,是无善无恶的。

无善无恶,就是超越善恶。什么超越善恶?绝对至善。

每次说到这里,老师都会反复提醒心学课的同学,无善无恶 ,并不意味着没有善恶、不管善恶、不顾善恶,而是超越善恶的至善。

王阳明说:“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待也,故善恶只是一物。”

这里说得非常明确。还有更明确的,王阳明说:“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

至善在那儿,无所谓恶,也无所谓善,它不在我们讨论的善恶概念里面,但它就是善的。这一点,一定要牢牢记住。不记住这一点,就无法掌握儒家。你再读一万本书,再去听人家讲一万遍《论语》,终究是离题万里,一错再错。

对此,王阳明还举了个例子:“天地万物如同花草,哪里有什么善恶之分?你喜欢观花,就认为花是善,草是恶;你需要草的时候,又认为草是善的。这些善恶的看法,都是你心里的好恶派生出来的,所以是错误的。”(原文:“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故知是错。”)。

对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体”,终于见到了正确的解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