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是怎樣一種文體?


其實跟我們寫作文差不多,我感覺和議論文的寫法極為相似,老師出一個題目,然後由考生們去寫,不同的是八股文對文章的格式有嚴格要求,在語言上必須使用古人的語氣,字數也有嚴格限制,且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都要相對成文。由於這類文章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構成,所以被稱為八股文。

八股文的形成與廢止

我們都知道八股文形成於明朝,其實在明初的科舉之中雖然對科舉制度和文體都有明確要求,但文章的寫法上仍然沒有嚴格的限制,對考生的限制還不是很嚴格。

(王鏊)

到了明憲宗成化年間(1464年—1487年),在王鏊、謝遷、章懋等人的提倡下,八股文才開始真正形成了以講究格律、步驟的文體,並逐漸形成了比較嚴格的程式。

到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科舉考試開始正式從考“經義”變成了開考八股文,並規定考生必須嚴格按照八股的方式寫作,格式嚴格,限制字數,不許違背經注,不能自由發揮。

清順治三年(1646年),清廷宣佈恢復科舉取士,並沿用明朝的八股文,只是在明朝八股文的基礎上做出了一些小改變。

(康熙)

清康熙二年(1663年)到康熙七年(1668年),八股考試曾一度短暫廢止,但又被恢復。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宣佈停止科舉考試使用八股。1904年,清政府舉行了最後一次科舉,翌年起廢除。

八股文的具體格式

八股文的寫法需要嚴格按照“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完成。

我來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下吧,八股文和我們現在的議論文有許多類似的地方,先是“破題”,也就是說簡單闡述一下題目說的是什麼;緊接著是“承題”,也就是根據題目提出自己論點;然後是“起講”,相當於對論點進行闡述;然後是“入手”,是從論點引出正文的突破口。接下來是“起股”“中股”“後股”和“束股”四個段落,“起股”“中股”“後股”可以理解為議論文的論據,而“束股”則相當於對文章進行總結,提出自己的結論。

看起來似乎不難,難的地方在於他對文章的寫法有嚴格要求,不僅要用古人的語氣,還對斷句、對仗、字數都有嚴格要求,這就有點太難了。

八股文的危害

不得不說,八股文對文人的寫作功底要求很高,如果以此來挑選作家的話,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畢竟極為考驗文字功底,而且如果的寫的好,文章的確很漂亮。可是科舉是用來挑選官員的,挑選出來的人才是要用來治國理政的,這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學術方面,華而不實。八股文對文章的題目、內容、格式限制太死,考生們第一考慮的不是文章的內容,而考慮的是如何將文章寫的漂亮,結果造成八股文內容大多比較空洞,只講究了形式的好看,簡直就變成了文字遊戲。而且題目僅限於經書,完全束縛了讀書人的思想,科舉制度逐漸變得僵化,失去了選仕的實際作用。

治國方面,敗壞吏治。八股文大行其道之下,為了能夠考中,讀書人開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不再關心政治、社會、民生等實際問題,而是窮盡一生精力去研究八股文的寫法。這樣的人一旦考中成為了官員,對於民間疾苦毫無瞭解,在治國理政方面更是小白,國家在這種人的治理下怎麼好的了,而朝廷充斥這樣的官員,吏治怎麼能好的了。

八股文鑑賞

下面附上一篇八股文推動者之一王鏊的八股文章,不得不說,如果寫的好,八股文的確很漂亮。雖然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王鰲《百姓足,孰與不足》(論語·顏淵)

民既富於下,君自富於上。

蓋君之富,藏於民者也,民既富矣,君豈有獨貧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體之意,以告哀公。

蓋謂:公之加賦,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誠能百畝而徹,恆存節用愛人之心,

什一而徵,不為厲民自養之計,則民力所出,不困於徵求;民財所有,不盡於聚斂。

間閻之內,乃積乃倉,而所謂仰事俯育者無憂矣。

田野之間,如茨如梁,而所謂養生送死者無憾矣。

百姓既足,君何為而獨貧乎?

吾知

藏諸閭閻者,君皆得而有之,不必歸之府庫,而後為吾財也。

蓄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積之倉廩,而後為吾有也。

取之無窮,何憂乎有求而不得?

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無備?

犧牲粢盛,足以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資朝聘之費。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給之也,其孰與不足乎?

饔饗牢醴,足以供賓客之需;車馬器械,足以備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應之也,又孰與不足乎?

籲!徹法之立,本以為民,而國用之足,乃由於此,何必加賦以求富哉!


香茗史館

科舉制度本來就是選拔使用人才的制度,是社會階級流通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優秀的人才推動時代的進步,一個優秀的時代一定要公平公正的人才選拔機制。為了選拔出來國家的棟樑之才,科舉制度在大多數時期都秉持著公平公正的態度。而八股文盛行於明清,嚴重脫離了時代發展的需求,紙上空談不切實際,使得科舉制度成為了愚民政策。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最重要的是八股文選出來的人才並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

西方人將中國的科舉制度稱為第五大發明,它的產生推動了科教文衛的發展,對中國乃至世界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隨著時代的發展,即便是優秀的制度也會逐步僵化,這就要求制度也應該與時俱進適度改革。在明清時期科舉考試製度規定了一種特殊的文體就是八股文。要想知道八股文的危害必須瞭解八股文究竟是什麼。寫八股文不必寫使用內容因為每個段落都有固定格式連同字數都有一定限制,人們寫八股文不需要經過思考只需要將字句結合在一起敷衍成文,根本看不出這個人的政治素養及治國理政的才能。

八股文最初的誕生是寫議論文章的格式,就像一個實用工具,本身並沒有是非對錯好壞之分。八股文是變相的科舉制度作弊,一些人為了考取功名,整日揣摩聖賢的書寫規範以及背誦格式。俗話說的好天下文章一大抄,沒有思想的文章是沒有靈魂的,八股文的起承轉合都有嚴格規定,正是符合了這種沒有思想的文章,人們為了考取功名只能亦步亦趨將自己的思想裝進牢籠之中。八股文字考察歷代聖賢的言語,這些聖賢不瞭解時代的形勢,只是生搬硬套遠離現實的聖賢之言,用來考取功名和最初選拔人才的意圖完全相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