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道歉,很難麼?

好好道歉,很難麼?

好好道歉,很難麼?


小量哥我在蒐集素材的時候,扒到了一個堪稱完美的反面教材,怎麼捨得不給大家分享呢!

好好道歉,很難麼?

好好道歉,很難麼?


但網上依然找得到整個事件的發展歷程,大概是這個樣子的——

好好道歉,很難麼?


2016年8月30日,融資自媒體“鉛筆道”發佈了一篇文章,介紹了洗衣O2O項目的宅代洗的創業故事。這篇文章並沒有10w+,閱讀量不到2w(當年也剛1w出頭),但隨後不久,朋友圈就炸了。


好好道歉,很難麼?



文章中提到,宅代洗創業初期為了增加訂單量,剪斷了高校宿舍樓所有自助洗衣機的電源線,迫使大學生使用宅代洗,這個餿主意隨後“風靡”整個朋友圈並持續刷屏中。

對於這種有違三觀的、敗壞名譽的營銷方式,宅代洗的公關人員卻自以為是、頗為自豪的在朋友圈慶祝分享,自稱“我這PR做的越來越專業了”。

好好道歉,很難麼?


網友們憤怒的情緒呈爆發式增長,各種罵聲蜂擁而來——

  1. 還好他不是賣棺材的。

  2. 為了賣水,原來還可以給其他的水源下毒。

  3. 這難道不是犯罪,需要被抓起來法辦的嗎?怎麼在這報道里似乎還成了“成功經驗”了?如果做食品,這就是加三聚氰胺的思路啊。

  4. 滴滴曾自己花錢僱人打車,但並沒有去扎出租車的車胎。

中警安徽則直接在微博上指出,剪電線屬於“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行為,涉嫌違法,應該追查!


好好道歉,很難麼?


各方輿論也呈譴責之勢。


好好道歉,很難麼?


好好道歉,很難麼?


好好道歉,很難麼?

原則一,快速反應(Speed)


好好道歉,很難麼?

危機事件剛發生的時候,消息傳播的最快,公眾的猜測和懷疑也最多,如果不及時回應,擴散的範圍就會呈爆炸式擴散。第一時間站出來發聲,有利於控制事態發展方向,遏制不利輿論的傳播。


看一下宅代洗。

從發佈時間來看,8月30日爆發的危機,8月31日凌晨便做出回應,有速度,做到了第一個原則,快速反應。


原則二,承擔責任(Shoulder the matter)


好好道歉,很難麼?

即便公眾在危機事件中也有責任,但企業應主動承擔,不推脫,不找藉口,否則會引起公眾反感,留下“店大欺客”的印象。因此,要站在公眾的立場上,表示理解和安慰。

看一下宅代洗。

首先承認這是一件商業炒作行為,表示根本沒有剪電線這回事,並且願意接受公安機關的調查。


因為鉛筆道自媒體的定位是創業人群,所以轉發文章並譴責宅代洗這種營銷行為的,大多是創業圈人士,所以對“創業者”致歉。


如果剪電線是杜撰的,那事情的本質就是欺騙社會公眾,給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其次,還辜負了消費者和投資人的信任,應該致歉社會公眾和輿論、消費者、投資人等。而不是因為自己是創業型企業,就只給創業者致歉。



整個危機公關的重心都沒有放在輿論和消費者身上,這是最大的失誤。

原則三,態度誠懇(Sincerity)


好好道歉,很難麼?

要有誠意。面對輿情,有時候態度比事實更重要。不要把自己說的像個多委屈的受害者一樣,也不要誇大事態給自己帶來的損傷,言語之間,不要摻雜個人情緒。要第一時間向公眾說明情況,表達歉意,體現出企業勇於承擔、對用戶負責的態度。


看一下宅代洗。

“可能本次創辦宅代洗商業模式比較被資本市場認可,想快速打出品牌知名度。公關團隊才會策劃本次“剪電線”事件。


都已經備受譴責了,乖乖認錯就好,偏偏還在這個時候給自己打廣告——“比較被資本市場認可”,想要給自己的行為“正名”,難免會讓公眾心裡不是個滋味。


“如果一定要為此事負責,那麼我願意接受任何懲罰。


受到了這麼多譴責,已經給社會輿論造成了不良影響,難道不應該為社會公眾和消費者負責嗎?

原則四,權威證實(Standard

)

好好道歉,很難麼?

危機出現後,企業不能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而是要請權威第三方來站臺打call,重獲用戶的信任。

看一下宅代洗。

首先,並沒有披露警方的調查結果,只是單方面說這是一個“炒作”,那到底“剪沒剪”呢?如果沒剪,何不把警方的澄清也一併放上呢?豈不是更有公信力?


“鉛筆道在此過程中確實本著採訪過程中客觀事實進行報道。


此處能夠很明顯的看出來,宅代洗在和自媒體“鉛筆道”撇清關係,並幫其“洗白”。但鉛筆道的文章閱讀量和影響力都很有限,對危機的挽救並沒有實質性的作用。

原則五,系統運營(System)


好好道歉,很難麼?

企業內部要統一口徑,統一立場,協調一致。

做出危機公關解決方案後,要迅速實施,充分利用行業資源、新聞媒體,聯合解決危機,增強擴散力和傳播範圍。

在控制輿情發展後,要總結反思,找準危機的核心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看一下宅代洗。


好好道歉,很難麼?


結果好像只有鉛筆道做出了相關澄清,公安那邊展開調查之後,宅代洗也沒有展示任何的跟進結果,只剩下CEO獨自作戰。這種單方面的說辭對危機的緩解作用,微乎其微。

好好道歉,很難麼?


“鉛筆道在此過程中確實本著採訪過程中客觀事實進行報道。


“本著…的原則”難道不是小學老師教的嗎?
難道只有小量哥覺得整句話只能看見“在此過程中”和“採訪過程中”嗎?


“我本人對於此次事件給創業者帶來的負能量,我表示誠懇道歉。


一句話出現兩個“我”,不覺得累贅嗎?



“對於我的所有團隊人員,對於本次事件帶來的心裡負擔,我表示深感歉意。


“表示”和“深感”一起用是什麼鬼啊?

“願我下一次可以給大家帶來的是好消息!”


“願我下一次給大家帶來的是好消息!”這麼說不是很通順嗎?或者“願我下一次給大家帶來好消息!”

好好道歉,很難麼?


此外,宅代洗CEO表示,“剪電線”是商業策劃:

“可能本次創辦宅代洗商業模式比較被資本市場認可,想快速打出品牌知名度。公關團隊才會策劃本次“剪電線”事件。


這真的屬於公關策劃嗎?

1.“惡名”不等於“品牌知名度”。

2.策劃的目的,是要出名。

所以,宅代洗找融資自媒體鉛筆道來報道,實際上鉛筆道的閱讀量和影響力都比較有限。傳播內容也是按照創業企業融資成功的套路來寫的,顯然,如果要打出知名度,不應該是這個套路。

3.如果宅代洗早就設計好了“剪電線”…

那最初開始策劃的時候,連“剪電線”屬於違法範疇也不清楚嗎?如果清楚,也不至於中警安徽發佈微博點名批評後,才匆匆忙忙“坦白”,策劃團隊難道是法盲嗎?

好好道歉,很難麼?


危機事件發生後,要先進行判斷識別,不妨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這次危機的核心質疑是什麼?

損害到了誰的利益?

利益損失者會怎麼看待這件事?

企業的形象受到了什麼樣的損毀?

我需要站在什麼樣的立場?採用什麼樣的口吻呢?

舉個例子看看。

所以,搞清楚自己的核心表達訴求和表達方式後,就可以圍繞著5S原則來寫了。


好好道歉,很難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