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诚有如神助

心诚有如神助

清朝乾隆年间,苏州有个读书人,叫雷允上,因为酷爱医学,在家里一门心思研究岐黄之术,写了不少医书,后来又在苏州阊门开了爿药铺,招牌就叫“雷允上”。他精心制作的丸散膏丹和各种成药,远近闻名,生意越做越兴隆,后来手头积攒了一笔钱,就在上海老北门开了爿雷允上分店。这爿分店传到他儿子雷子藩手里时,遇到一场大火,药店被烧得精光。幸好雷子藩在他父亲那里学到一手好医术,他就一面摆设药摊,一面肩背药箱,穿街走巷,做走访郎中,才得以勉强维持生活。

有一天,雷子藩碰上了一个患喉风的人,这人喉门溃烂,滴水不进,呼吸十分困难,雷子藩出诊了好几次,药方换了又换,可毛病还是一天比一天重。雷子藩查遍了父亲留下的所有药书,也找不出一个好方子。

这天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忽然外面“嘭嘭嘭”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他赶紧起来开门。只见进来一位白须白发的老人,一身道士打扮,肩上背着一只药葫芦。

老人见了雷子藩就叹气:“哎!这年头,这些开药店的只管自己发财,不顾病人活命。你看这脉案,病人是守不到天亮就要断气了,可是我敲了好几家药店的门,连理也不理我。”

雷子藩一面招呼老人坐下,一面接过方子看,只见脉案上写着:“喉风溃烂,呼吸阻隔……”心里顿时一惊。他想:照这病势,这人已经是无药可救了,不知老人用的是什么秘方。赶紧朝下一看,只见用有六味主药:牛黄、麝香、珍珠、蟾酥,还有冰片、雄黄。雷子藩心里连连叫好,可一想到自己小摊本轻利薄,其中有几味药价钱很贵,正好一时断档,急得直搔头皮。

老人眼看希望泡汤,急得连连顿脚,说:“哎!真是急惊风碰上慢郎中!大药店有药不开门,小药摊开门没药撮。”

这时,雷子藩一急,倒急出个办法来,说:“老先生,上海摊上大小药店我有不少熟人,来,我再陪你跑一趟,或许能敲开几家店门。”说完,雷子藩打起灯笼,和老人一道跑了大半夜,果然敲开了几家店门,总算把药配齐了。

老人拿到药,谢过雷子藩,两人就分了手。

老人走后,雷子藩反复琢磨老人开的那张方子,想起自己手上的那个喉风病人,也想用这方子来试试。天一亮,他就撮好了药,急忙送去。不料刚进门,只见那病人已经起床,见了雷子藩就说:“多谢你请那位老先生送来了药,这药灵得赛过仙丹,吃下去只觉得满口清凉,立刻止痛消肿,一口气总算接上了!”说完,“扑”跪下来就朝他叩头。

这下,弄得雷子藩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再一想,这送药的老先生,莫非就是那位急着替喉风病人配药的老道士?细细一问,果然不错。

雷子藩恍然大悟:昨夜来撮药的老道士,一定不是个凡人,而是神仙在指点我啊!我一定要想法把这帖药制成丸药,方便病人服用。

于是,雷子藩根据自己多年治病的经验,在这六味主药中又加了不少副药,研制成像芥菜籽那样细小的丸药,装在痧药瓶里出售。因主药六味,又乃神仙指点,故把这种药取名叫“六神丸”。

雷子藩得了真方不忘本,一面继续研制、出售六神丸,一面依然肩背药箱为穷人治病。不多几年,“雷允上”药铺在老地方重新开张,名气一天比一天响。

(杨彦衡陆如松搜集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