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为何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钊君在此

苏德战争(1941年~1945年),是指二战时期,苏联反抗法西斯德国及其盟国侵略的战争,也称苏联卫国战争。

1941年到1945年,整个广大的东欧平原上上演一场牵涉整个欧洲军队的一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机械化部队作战,战线绵延几千公里。每场重大战役,双方都投入百万大军,坦克数千辆,火炮数万门,平均每天数万官兵伤亡,武装力量几乎全军覆灭,就连斯大林的儿子和赫鲁晓夫的儿子也死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让这场战争成为了至今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我们先来看一下苏德双方伤亡及损失情况:

苏军因各种原因死亡916.48万,受伤人员为1520万人,平民死亡1740万人,军民总计亡约2660万人,相当于全国人口的14.3%。1945年苏联男性人口只剩43.2%,女性则为56.8%。

苏联有1700个城市、7万多个村庄、3万多个企业、10万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被毁,6万5千公里铁路破炸毁,经济损失7000亿卢布。


德军死亡、失踪近500万人,其中死于苏德战场的约430万。 德国城市被毁95%,被毁房屋360万户,平民死亡500多万人。

苏德战争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大体有以下六个原因:

一、苏德战争爆发集中在东欧平原上,十分适合大兵团集群作战,苏联有多层纵深防御的设置,因此反复的拉锯战便使苏德战争更加血腥残酷。又因战事不能结束,纳粹德国又从法国、比利时等地抽调增援部队,使得德军的密度、规模是太平洋岛屿争夺战等无法比拟的。

二、苏德双方都是重工业强国。他们可以生产出坦克、自行火炮、飞机与化学武器,特别是德军方面的火力更是其所向披靡的重要保障。在虎式坦克、豹式坦克、费迪南自行火炮、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等尖端武器比起步枪和机枪在战场上的杀伤力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造成的人员伤亡比以前的战争都要大的多,在战争初期如入无人之境。苏军只能实行焦土政策以延缓德军前进的脚步。

三、纳粹德国所秉持的种族清洗政策使得苏联内部各地区间的矛盾白热化。在苏德酣战的同时,在乌克兰、波兰、南斯拉夫、白俄罗斯等地都发生了程度不一的种族屠杀和血性冲突,大量的犹太人、吉卜赛人在苏联境内被枪杀活埋,斩草除根令无数平民感到恐慌。被苏联压迫的少数族裔则选择了在战时与德国人合作,这样无疑使得苏联内部的矛盾加剧,杀戮流血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

四、苏德战争中德军中有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等国军队,此外还整合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工业、法国的农业、比利时荷兰的食品工业和工程,实际中可以说是大半个欧洲与苏联一决雌雄。

五、苏德战争完全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决!希特勒将日耳曼人比作优秀人种才能生存,斯拉夫人是劣等人种必须消灭,在这种谬论鼓舞下,双方互相疯狂的杀戮,冤冤相报,使仇恨无限升级,双方的军人都变成了杀人机器,双方决的不是胜负,而是生死!

六、苏联并没有加入《日内瓦公约》,所以双方均可以不接受战俘的投降。斯大林拒绝为苏军战俘提供任何帮助。被俘苏军高达400多万,有300多万都死掉了。


美丽青春您真痘

苏德战争在军事史上以残酷而闻名,在二战期间是交战国之间死伤最为惨烈的一场冲突。看看伤亡数字就知道了:纳粹德国3950344人阵亡,苏联5097552人阵亡。希特勒在冬季来临前速战速决的希望落空,那么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相比于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苏德战争爆发的地区大部分集中在东欧平原上,十分适合大兵团集群作战,因此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都成了战斗双方反复拉锯争夺的前线。由于战事久推不绝,纳粹德国也不得不从西线法国、比利时等地抽调增援部队,因此苏德战场上德军的密度、规模始终是各战场之最。苏联又是人口大国,国土面积广阔,有多层纵深防御的设置,因此反复的拉锯战便成为了苏德战争的常态,这使得平原上的战斗更加血腥残酷。相比之下,太平洋岛屿争夺战虽然激烈,但涉及的战斗形态、重武器使用是有限制的。
其次,纳粹德国所秉持的种族清洗政策使得苏联内部各地区间的矛盾白热化。仅以乌克兰为例,在乌克兰境内,就出现了各种派系的亲德组织,对周遭的波兰人进行屠杀报复。历史学家已经证明,在苏联和德国酣战的同时,在乌克兰、波兰、南斯拉夫、白俄罗斯等地都发生了程度不一的种族屠杀和血性冲突,这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视为地区的内战。正因为如此,大量的犹太人、吉卜赛人在苏联境内被枪杀活埋,斩草除根令无数平民感到恐慌,而曾经遭到苏联压迫的少数族裔则选择了在战时与德国人合作,这样无疑使得苏联内部的矛盾加剧,杀戮流血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电影《沃伦》所反映的就是当时乌克兰人与波兰人之间的仇杀冲突,民族主义的火焰被点燃,释放出了毁灭性的力量,造成了苏德冲突范围的扩大化。于是鞑靼人、芬兰人、乌克兰人、波兰人都牵涉其中。
除了上面所讲的,武器装备精准性、杀伤性的提高也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在苏德战争期间,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坦克、自行火炮、飞机与化学武器,特别是德军方面的火力更是其所向披靡的重要保障。在虎式坦克、豹式坦克、费迪南自行火炮、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等尖端武器的武装下,纳粹德军给苏联红军造成了大量毁灭性打击,在战争初期如入无人之境。苏军不得不实行焦土政策以延缓德军前进的脚步。可以说技术的进步让战争更加可怕,也更为旷日持久。
苏德战争从某种意义上不是苏德两国之间的战争,而是整个西欧多国与苏联的大pk。德国的仆从国里就有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等国军队,此外还整合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工业、法国的农业、比利时荷兰的食品工业和工程,惟其如此德国更像是整合了大半个欧洲而和苏联一决雌雄。
苏德战争的残酷为世界战争史上之最,种种原因让东线成为吞噬无数生命的血盆大口。德国和苏联双方都为战争投入了大量战略物资,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这段历史,珍爱和平,反思彼此。
参考资料:
1、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简史》
2、《东线》
3、《苏德战争解密》

历史研习社

我想先给大家讲述几个苏德战场发生的真实事件:

1、1941年德军刚刚发动“巴巴罗萨”行动进攻苏联时,德军第3步兵师在一次反突击中,发现一个包扎所里的3名德军军官和30名士兵伤员,已被苏军打死,并残忍肢解!


3、德军在开战之初,最高统帅部便发出了著名的“政治委员命令”:所有被俘的红军政治委员均应当作布尔什维克思想工作者,予以枪决!

这些仅仅是在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发生的事,随着战争愈发惨烈,双方的仇恨愈加猛烈!所以苏德战争不同于西线的战斗!苏德战争完全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决!希特勒痛恨布尔什维克主义,斯大林同样认为法西斯是邪恶的。一开始双方决的不是胜负,而是生死!



同时,苏联并没有加入《日内瓦公约》,所以双方均可以不接受战俘的投降。这也是苏德两军都没有优待对方俘虏的传统的其中之一原因!


小小狼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三点:

第一,实力有差距。

虽然两国国力相差不大,但苏军和德军的作战能力差距是明显的。质量上顶不住,要想胜利,就等用数量,也就是不惜人命去拼命。

拿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例,就是绞肉机,不惜代价用人去填。士兵进入战场后,平均存活时间还不到24个小时。

当时从伏尔加河增援的苏军,渡河首先就是九死一生,很多直接被炸死在河里。

渡过河,一个新兵要突破德军几道封锁线进入市区中心。通常来说,士兵会在10分钟内被打死,当时苏军传说所谓9分钟士兵,也就是你只能活9分钟了。

万一冲到市区中心你还没死,就算是老兵,可以带着新兵打仗了。

为啥?虽然区区几个小时,最起码在生死关头走了好几次了。

就算是苏军基层军官,平均也活不到3天。

95岁的苏军老兵波波列夫说:我的部队战斗之前有7000多人,2个月后这一数字变为60人多一些。”

第二,人命不值钱

不把士兵的命当命。

新兵进入战场,开始害怕是很正常的。

但只要你敢不冲锋,一律当做叛徒枪毙。苏军枪毙的新兵,可以编组一个整编师。

枪毙士兵还可以理解,为了面子却不允许老百姓撤退。

30多万老百姓,只有干部家庭和重要工人约6万多人撤走,其他都留在城内。

结果23日这天德军一次无差别轰炸,就有5万多人死伤,绝大多数是平民。

第三,斯大林就是一个冷血动物

这厮有句名言:苏联没有战俘,只有祖国的叛徒。

斯大林拒绝为苏军战俘提供任何帮助。

要知道,很多苏军战俘是被德军合围,弹尽援绝,无法抵抗才投降的,也包括斯大林的儿子。

其实,苏联也俘虏了大量德军。只要斯大林愿意,还是可以以德国战俘为条件,要求希特勒善待苏联战俘的。

但丫根本不管,导致苏军战俘成为弃儿,大批被杀害或者虐待致死。

被俘苏军高达400多万,最终战后幸存的只有100万,有300多万都死了。


萨沙

为什么苏德战争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那是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在最短时期内交战双方投入军队最多,死亡人数最多,而且是大规模机械化军队作战最多的战争,因此被称为最惨烈的战争。

虽然中国的抗日战争死伤的人跟苏德战争死伤人员差不多,但中国抗日战争打了14年,而苏德战争才打了三年多,时间没那么集中,再说当时中日军事力量对比太悬殊,日军前期对中国军民来说,简直相当于屠杀,因此抗日战争只能用悲壮来形容,而说惨烈程度则只能是苏德战争了。



1941年到1945年,整个广大的东欧平原上上演一场牵涉整个欧洲军队的一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机械化部队作战,美英虽未直接参予苏德战争,但为苏联军队提供了源源不断地战争援助,再加上苏联地域的广大,更加上苏联人口众多,军民一心,苏联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最终羸得此役的胜利,让这场战争成为了至今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湘平古珍邮馆

苏德战争的惨烈当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其中最惨烈悲壮的主战场,就在斯大林格勒主城区的一个山丘小高地马马耶夫岗。

马马耶夫岗是一处古代鞑靼人坟墓形成的小山丘,后来成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主战场。马马耶夫岗位置十分重要。在马马耶夫岗高地上,可以俯视整个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市和伏尔加河,控制住这里就能控制一个很大的范围,包括作为斯大林格勒命脉的伏尔加河运输线。


2018年2月2日,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州: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斯大林格勒战役七十五周年纪念活动,并向在马马耶夫岗战斗中壮烈牺牲的苏军英雄纪念碑敬献花束。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无论从苏德双方投入的兵力,还是从整场战役双方的伤亡,都足以代表苏联卫国战争的殊死与惨烈


希特勒妄图占领莫斯科的所谓‘’台风行动‘’破产后,又命令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向斯大林格勒发起进攻:妄图拿下军事工业重镇斯大林格勒后,不仅可以控制伏尔加河水上运输线,还可以得到伏尔加流域盛产的粮食谷物供养军队。而且还能够获取附近油田生产的石油,甚至还可以进逼威胁莫斯科,惨烈悲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由此而爆发。


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七日,德军投入一百五十万人的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甚至定下了七月二十五日以前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计划。德军集中了四十个师的精锐部队,每天出动上千架飞机,把一百多万颗炸弹投向斯大林格勒,整个城市的建筑几乎全部被炸毁。一九四二年九月十三日,德军在几个地段突破苏军防线,进入市区阵地。在这危急时刻,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斯大林格勒的市民们也人人手执武器,在废墟中与德军展开殊死血拼。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冲上去,展开了一场最为残酷、最为激烈的街区巷战。防守斯大林格勒的苏军第六十二集团军官兵,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与德军浴血奋战。为了争夺一个火车站,苏军与德军双方争夺激烈:一周之内火车站居然5十三次易手。为了争夺被德军占领的马马耶夫岗山丘小高地,苏军猛扑高地东北面的陡峭斜坡,最终夺回了马马耶夫岗山丘小高地。斯大林格勒最终没有落入德军之手但苏军也付出了超过百万人的伤亡……。


Mrttlzz99

你好!由冬眠蛇来回答此问题!

苏德战争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我觉得以下几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苏德双方都是重工业强国。可以说,在欧洲,苏联和德国的工业发展都是后起之秀,但发展迅猛,都超过了同时期英法的水平,他们可以生产出所有必须重工业发达才能生产出来的武器,如坦克,重炮,战机等等,这些重武器比起步枪和机枪在战场上的杀伤力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造成的人员伤亡比以前的战争都要大的多,可以说,重武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战局的胜败,所以双方不惜一切代价投入这种杀伤非常严重的武器,使得战争的惨烈程度超过以往历次战争。




二,纳粹思想极端的种族主义带动了战场上惨烈的厮杀,几乎成为了死亡的催化剂。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将日耳曼人比作优秀人种,而斯拉夫人是劣等人种,而这个世界应该让优等人种生存,劣等人种就应该被消灭。在这种不正确思想的鼓舞下,德军对苏军展开了疯狂的杀戮,并且对待战俘也是如此,因此,他们遭到了苏联军队野蛮的报复,苏联军人很少接受德军投降,基本上也是杀光他们,冤冤相报,使得仇恨无限升级,再也没有一点宽恕的人性,双方的军人都变成了杀人机器,造成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三,苏德双方都有着顽强的作战意志和绝不屈服的作战精神,遂造成战场上死伤枕籍,横尸遍野。苏德两国都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并且都有自己的思想宣传,整个战争,从动员到开打,宣传十分到位,使得苏德的军人都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对敌作战中,并且都深信自己一方最终能获得胜利。按照以往的常规战争,士气都是一定的,双方拼杀时,多数情况下,都是一方士气耗尽,就被另一方击溃,而苏德战场几乎不存在这种问题,你要想获得胜利,就必须将对方彻底击垮,想通过耗士气这种方式,往往是徒劳的,双方士兵作战意志超级坚定,这也带来了无法想象的伤亡,超过以往。




综上,苏德战场的这些特点注定了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战争,没有之一。


史书上冬眠的蛇

苏德战争(1941年~1945年),是指二战时期,苏联反抗法西斯德国及其盟国侵略的战争,也称苏联卫国战争。

战争背景:1941年春,德军侵占巴尔干半岛后,便开始在东欧集结兵力,加紧完成对苏联的作战部署。同年6月,德军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7月,斯大林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作殊死斗争,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这场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1年6月~1942年11月):战争爆发后,德军因准备充足、武器装备占有优势且突然袭击,一举攻破苏军防御。仅仅3个星期,德军便占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全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大部,并侵入俄罗斯西部各州,进抵列宁格勒远接近地。苏联仓促应战,节节败退,被迫转入战略防御。9月底,德军封锁列宁格勒。11月,德军北、中、南三路军兵临莫斯科城下,莫斯科岌岌可危。苏军被迫改以积极防御疲惫和消耗敌人作战策略,并于12月初转入反攻。

第二阶段(1942年11月~1943年12月):苏军从斯大林格勒南北两翼实行大规模反攻,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1部。随后击败前来援救被围的德军2个突击集团,取得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从此,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苏联方面,苏德战争出现了历史性转折。

1943年7月,苏军与德军展开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交战,史称“库尔斯克会战”,歼敌50余万人。此役胜利,使德军南方集团军完全丧失战略进攻能力,被迫转入全线防御。

第三阶段(1943年12月~1945年5月):苏军在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整个战线上展开全面进攻,彻底打败德军,解放全部领土。从1943年底至1944年冬,苏军收复全部失地。

1945年春,600多万苏军发起进攻,胜利的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进攻战役,不断追歼残余德军。5月2日,苏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战争总结:苏德战争每场重大战役,双方都投入百万大军,坦克数千辆,火炮数万门。参战的士兵来自整个欧亚大陆数十个国家,平均每天都有数万官兵伤亡,一直打到一方的国土全部被占领,武装力量几乎全军覆灭。战争彻底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并且把胜利者打成了超级大国。苏联以重大的代价换来的胜利,为彻底击败法西斯德国和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以说,没有苏联政府及人民的顽强抵抗,二战的胜负很难判断。


爱听音乐的小香蕉

因为苏德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从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5月9日,整整1418个日日夜夜,两个世界级工业强国以死相拼,从北极圈打到高加索山脉,从伏尔加河打到欧洲心脏地带的易北河,战线绵延几千公里。每场重大战役,双方都投入百万大军,坦克数千辆,火炮数万门。参战的士兵来自整个欧亚大陆数十个国家,平均每天数万官兵伤亡,一直打到一方的国土全部被占领,武装力量几乎全军覆灭。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损失统计数字,二战期间,苏军阵亡、伤重死亡、病亡和被俘后死亡相加,共计866.48万人,再加上动员入伍途中死亡的50万人,总计军人死亡916.48万。苏军受伤人员为1520万人,总伤亡数达到2400多万。

除了军人的伤亡,还有数量惊人的平民伤亡。俄罗斯统计,二战苏联平民死亡1740万人,总计军民军死亡约2660万人,相当于全国人口的七分之一。1945年,苏联人口从1941年的1.9亿下降到1.67亿,男性人口只剩43.2%,女性则为56.8%。

德国也彻底打得筋疲力尽,其人力枯竭的问题甚至比苏联还要严重。与苏联不同,德军同时在多条战线上作战,北欧的森林,意大利和巴尔干的山地,法国的平原,北非的沙漠,乃至大西洋的海底,到处都是德军士兵的坟墓。但总的来看,苏德战场毫无疑问是主战场。二战期间德军死亡、失踪近500万人,其中死于苏德战场的约430万。


苏联有1700个城市和市镇被破坏,有7万多个村庄被烧毁,有3万多个工业企业、6万5千公里铁路破炸毁,有10万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变成废墟,经济损失7000亿卢布。

德国城市被毁95%,被毁房屋360万户,平民死亡500多万人。


适情雅趣

苏德战争之所以称之为惨烈,是因为双方都损失惨重。战争发生在苏联境内,所以苏方损失更大一些。城市,人口,经济都遭受重创。而德方则将最精锐的部队损失殆尽,再也无力组织进攻,只能采取守势。

战争初期,由于斯大林的麻痹大意,面对纳粹德国的不宣而战的闪电战,苏军根本组织不起来有效的防线和反击,只能是不断的溃败。战争爆发之前,斯大林利用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赢得“喘息”之机,刚刚对工业体系进行了整合与完善。战斗部队的整训计划也早已制订完成,但还没来得及全面展开实施。因为对苏德战争形势的误判,斯大林将当时绝大多数的精锐部队部署在中苏边境和外蒙边境地区,与日军对峙,阻止日军“西进”。后来通过诺坎普会战,击败并震慑了日军,使日军放弃了“西进计划”。驻德军偷袭的苏联边防驻军,只有少量的精锐部队(完成整训的部队不超过3个师),其余都是杂牌军。面对有备而来,横扫整个欧洲的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和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的德国边防军,除了束手就擒,别无他途。斯大林下死命令,构筑了数条防线来阻击德军的进攻,都不能奏效。迫不得已,不得不将德军拖入了“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城市攻防战中。最后,还是斯大林冒险将部署在外蒙,与日军对峙的数十万精锐部队偷偷调回,才在一片废墟中战胜了德军,迎来了战争转机。为了赢得战争,用人民的命,战士的血,,赢得了时间了和空间的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