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升职了,在酒席上是先敬直属上司,还是先敬大领导?

安仔194650553

人类的心思最难猜,所以,人类发明规矩。因为规矩,可以遮掩所有人的心态。于是,众人通过遵守游戏规则,来保持场面上的和谐稳定,至于众人什么心态,还是水面之下的冰山。酒场,作为心态与规则交叉的场所,有人如鱼得水、八面玲珑,有人喝吐血、出力不讨好,甚至得罪人。所以,处理这样的问题,千万不要自作聪明,一定要牢记规则大于心态,规矩遮掩心态。

酒桌只有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就是酒桌职务(辈分)最高的人,往往是坐主宾位或主陪位,此人怎么说话怎么敬酒,都可以找到理由。其余的人,与其琢磨别人的心态,不如按照规矩(敬酒顺序)来敬酒,至少不会犯大错误。其他的任何方法,都会有得有失。

就拿题主这个具体问题,我来具体分析:

你升职的祝贺酒场,一是你自己摆的,用来感谢各级领导的(现在还允许摆酒席吗?),二是单位(公家)来摆的公务祝贺酒(现在应该不允许办了)。无论哪一种酒场,大领导和直接上司来捧场,都是对你的极大肯定。这个面子,已经给你给足了。那么,就看你怎么变现了,怎么把感谢的酒敬好。各级上司给你面子,你感谢各级上司要到位。这是这种酒场的主基调,就是感谢表态,让各级上司领情,高兴,更加促进相互之间的感情。

再回答先敬谁的问题。刚才交待了,酒桌上只有最尊贵、职位最高的人,也可以打破规则,其余的人,最好还是按照规则敬酒。所以,不要去琢磨别人的心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先敬大领导,依次敬下来,不要乱了秩序。中国的酒场就是职场文化的缩影和延伸,甚至比职场还要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这是五千年文明的沉淀,不能不承认它的现实性。

从心态上来推演,你先敬大领导,因为大领导领导直接上司,没有大领导点头,直接上司无法操作你的提职。你先敬大领导,直接上司能理解你。但你颠倒了试一试,赶上心眼小的大上司就吃味了。你脑补一下镜头就知道了,你端着酒杯先敬直接上司,你看直接上司会说什么?聪明的直接上司,会说,怎么能先敬我呢,你必须先敬大上司啊,没有大上司首肯,哪有你的提职啊。明白了吧。

至于敬酒词,如果你的嘴皮溜,你就多说几句感谢的话,怎么感谢都不为过,因为你这个酒场就是这个目的。如果你的嘴皮子笨,很简单,就一句话,感谢的话,不说了,全在酒里了,大恩不言谢,我先干为敬。


职场火锅

如果你不傻,这个局很好处理。以你为主角的升职酒席,你在请客前就该把要请的人的关系,背景,相互间的关系摸清了吧?通常升职不请隔级领导,这是潜规则,否则你的上司觉得你有二心,越过他拉关系,以后你们很难处。如果你的上司有让你请隔级领导,说明你的上司有意在举荐你,给你制造平台,侧面反映他和他的上司关系不错。那你敬酒当然是从大到小。官场如战场,领导最不喜欢的人就是你越过他找他的领导,无论任何事。国情如此。如果不是以你为主角的酒席,人员间的关系你不清楚,那就以静制动。偶遇的酒局完全不用去管。让主角表演就好,不要喧宾夺主。第三种是部门单位搞的庆祝活动,这个更简单,隔级上司都请来了,看似主角是你们几个升职的,实际的主角还是你的上司,他的主要目的不是庆祝你们升职了。多了不说了,打字累的很。


Slr事易

目前在职场已经8年了,专职职业经理人。对于你的提问 “在酒席上是先敬直属上司,还是先敬大领导?”给你几个方案:

情况一:如果你的直属上司跟大领导一桌 那必须是先敬大领导的。如果你先敬了直属上司反而大领导觉得提拔的人有问题,你的新直属上司也会很尴尬,紧接着可以敬直属上司 如果有原部门老上司也需要敬酒,感谢他的培养。

情况二:如果你跟直属领导在一桌,大领导在另外一桌,你可以先敬酒直属领导,在敬酒大领导。

另外几个要点需要注意:

一:敬酒要及时,最好第一个,这样老板才会记住你。如果你在后面敬酒就会显得诚意欠缺随众(当然如果桌上有 其余比你职级大的领导需要 在他们敬完最大的领导后你,你在敬酒不要抢了上级风头)

二:敬酒要满杯,不要只倒半杯或一点。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三:礼仪也很重要,一般在敬酒时都会说,领导我干了您随意。还有就是你在敬酒时需要双手拿杯,杯口不得高于领导杯口,最好在杯子的腰部。

四:碰杯时不要力量过大,适中就好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到你!


时事小生

我打工16年,中间升职宴吃了好几场,说说我的看法。

1、酒桌上心里有领导,表现无领导,全靠演技。

一般我们敬酒,第一杯都是敬全体,这个需要看大领导的习惯,有些大领导会自觉来举起第一杯,这是时候无须多虑,喝!

2、作为自己是主,大领导之后,自己敬全体一杯,这是礼,说法无非是:感谢大家的关照,感谢领导的提拔,之类的。

3、敬完全体,开始打圈,这个时候既不要从大领导开始,也不要从直属上司开始,从酒桌上年龄最大的人开始,然后依顺序,顺时钟,逆时钟就看你怎么安排,后面要说哪些话了。这个很有学问,如果你是要跟大领导提要求的,你就选比较靠后轮到大领导的那种轮法,但是跟大领导喝酒千万不要忘记表示你对直属领导的尊敬之情,一般这种升职宴,直属领导和大领导都能来,他们两个关系肯定不一般,基本是穿一条裤子的。这个判断心里要有数。

敬年龄最大的那位,嘴巴要甜,不要称呼职位了,某哥,某叔,祝福夸奖的话不要吝啬,别太恶心就行,表达你的敬佩,尊敬之情就好了。然后就这样一圈一圈,把领导们都喝好,就散了,别搞下半场,搞下半场就容易出事。


老宋聊人生

升职了,在酒席上当然要先敬大领导,其次才是直属上次,这是原则,莫要本末倒置,为自己的仕途平添麻烦。

人逢喜事精神爽,职场升职当然也不例外,但也不要沾沾自喜、得意忘形,须知:职场能上也能下,马失前蹄的事也时常发生。当然,升职了,酒场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是为庆祝自己的晋升的庆功宴,也不要掩盖大领导和直属上司的光环,要给足大领导和直属上司的面子,提前到场是必须的,尽量要与自己的直属上司坐在一起,以来可以表示自己对直属上司的感激之情;二来是可以显示自己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懂得之恩图报;三来可以显示自己和以前一样,永远是直属上司的手下,不会因自己的晋升而有所改变,可抚平直属领导的忧虑。如果是普通酒场,也要保持谦卑的态度,尽量与自己的直属领导坐在一起,少说话、察言观色,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要心中有数。


酒场中少不了敬酒,一般情况下要集体喝一杯或者两倍(白酒),随后就是领导提议单独敬酒,此处切记要由领导提议,一般大领导和直属领导提议后会选择顺时针或者逆时针顺序敬酒,如果你在这抢了领导的话,领导会感觉不舒服的,喝酒也不尽兴,领导提杯之后,你在选择没有人对饮的人敬酒,切莫选择领导应有顺序敬酒之人,在该你与领导敬酒时,一般来说,是我们先提酒,微起身身体向前倾,酒杯与领导示意相碰,当然喝酒的时候要比领导喝的多,这样才能给足领导面子。一圈之后,单独表示回敬时,要记住先敬大领导,最好小声先跟直属领导打个招呼,然后再向大领导敬酒,一般情况是端着酒杯走向领导,官场客套话一定要说,这样才能给足大领导面子。随后,再回到座位上,可以低调的向直属上司敬酒,“感谢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全在酒里了,我干了,您随意”,一般情况下,这杯酒是要干净的,如果你酒量不行,也得硬着头皮喝完。


当然,在酒场上也不能与直属上司显得过于亲近而忽视大领导和同事的感觉,如果有可能,可以私下的感谢一下直属上司。

职场就是这样,不管怎么说,升职在于自己的过硬能力,而不在于会不会喝酒、酒量多大,如果能力出众,酒量不出众,尽管酒场不得意,但在领导心里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以上就是我所说,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天涯0咫尺

你升职了,于情于理都要先敬对你帮助提携最大的那个人,无论他是主管领导还是大领导,人要知恩图报,嘴再笨,心要明。这样大家都挑不出理来。真要碰上小人,无论你怎么做是都能鸡蛋挑骨头的,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与其把精力过多的放在勾心斗角的阿谀奉承上,不如脚踏实地多放心思在业务上,这才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康庄大道。估计多数人升职也都是因为业务能力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所以说真有顺序错误或遗漏,事后找合适时机解释下,实干型的领导和值得托付的同事肯定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然那你可能真的是跟错认,交错友了。当然起码的情商总是要有的,升职了也是同乐的喜事,曾经的同事也要照顾到的。

其实关于酒字的由来,还有个笑谈。传说是杜康造的酒,然而他当年却怎么也造不成,后来就请教了一位算命先生,算命的告诉他要在某地某日的酉时取三个人的血,每人一滴,这样酒才能造成功。于是杜康就在算命先生指定的地方去等人取血,那是条偏僻的小路,路两旁是小树林。

不一会儿,过来一位书生,杜康上前说明原由,于是那书生便在杜康的酒里滴了一滴血。书生走后又来了一位武士,杜康再次上前说明了原因,武士也在酒中滴了一滴血。武士走后等了很久也不见有人来,杜康非常着急,眼看着酉时就要过去了,若过了酉时酒就造不成了呀,这可如何是好。正在着急时,猛然看到不远处树下坐着个人,杜康非常高兴就跑过去了,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个傻子,感到很难过,不想用傻子的血来造酒,但酉时将要过去了,杜康只有违心的拉着傻子走到酒边滴了一滴血,于是这酒就造成了。

酒虽然造成了,但以后喝酒的人却受这三滴血的影响了。 开始喝酒时,都很斯文,很有礼貌,象书生一样。喝了一会儿,脸红脖子粗的,声音也大了,嗓门儿也高了,就象个武士一样。喝到最后,都喝多了,舌头也不好使了,走路也晃了,脑袋也迷糊了,就象个傻子一样。

其实,不管你先敬谁,要是最后你能把大家都喝成傻子,无论上下级,勾肩搭背互道兄弟,即使你还没升职,那也离升职不远了。


龟成象

首先,这个问题按逻辑和传统肯定是要先敬大领导的。但每个区域甚至民族的规则都不一样,所以如果你是外乡人,在升职前的这段时间里务必要打探清楚本地的风俗禁忌和酒场规则,这是混职场的基本功。

其次,每个地方的规矩其实都是世代演化和不断完善的,你了解清楚后,按程序进行傻瓜式操作就行了,切忌为了炫耀智商搞什么临场创新,反而容易画蛇添足,得不偿失。

最后,举个例子,在北方地区,都有专门的坐次及方位安排,也有约定俗成的宴会程序。一般是主人和陪人在圆桌的中线对立而坐,最尊贵的人坐在主人右手位,次尊贵的在左手位。然后依次排列。开席后,主人一般会发起4口酒向所有来宾致敬或致谢,对坐的陪人则再发起3口代主人补充致敬,至此,第一杯酒就全部喝完了,共七口是借起的谐音寓意,而且节奏不快不慢刚合适,一杯大概3.3两吧。第二杯酒就开始单独敬了,但多不具体约定几口喝完,主人肯定是先敬右手位那个最尊贵的主宾,酒量好、感情深或者有事相求的话,可能这第二杯一口就干了,但一般不会只舔上一舔, 这分明是不尊重人家,还不如一开始就讲明自己不会或不能喝酒,也可全让对坐的副陪代喝。此时,其他人包括主人左手的副宾也要按坐次敬酒,不用都愣着看主人和主宾,那样反而显得有些冷场。这样敬一圈,第二杯酒也干了,大家酒劲都上来了,第三杯就各自发挥了,终场每人大概喝一斤左右,不尽兴的还会要啤酒继续,或者关系好的更会在散席后私邀再换个饭店继续喝。

综上,可以看出,八小时之外也是有标准流程的,实在不明白,不如多去请教老前辈,比如为了凸显你的感激,可以在第三杯时,再以加深感情为由敬主宾(大领导)一杯,并带上副宾(顶头上司),就说都是因为大领导的存在,自己才有机会获得顶头上司的栽培,你替副宾一起敬主宾一杯(这杯并不让顶头上司亲自喝,你代他喝也相当于同时敬他了),然后干了这一杯,这样你们三个人都很有面子。当然,前提是你酒量可以,而且要确保顶头上司的酒量也不是太差,因为你这个提议,一定会引发顶头上司为了再次感谢大领导而回敬。所以,如果你对规则还不太熟悉的话,还是老老实实按流程走吧。


职场圣经

当然是先敬大领导。

在职场高层之间摸爬多年的我明确告诉你,这就是唯一的正确答案,没有第二。

在你的升职宴上,即使是你的直属上司,也要陪坐于大领导之侧,除非中间还有领导层。

你的升职,当然是你直属上司赏识你、器重你、满意你,才一力升你,对吧?你感激得不行,愿意对上司无限效忠,所以

职场小白都误以为要先对直属上司敬酒。

错了! 如果没有大领导在,你敬直属领导,对的。 但是,领导的领导在这里,你就要先从最高敬起,尽管大领导不是直接提拔你,也许,大领导并不怎么认识你。

一个场子里有最高领导,那就是他的场子,即使是你的直属上司、你、你的同事们,都要先敬最高领导。

不用担心你的直属上司不懂,能做到你的直属上司,他是很明白职场规则的,是你不懂而已,那是他的上司,在大领导面前,他也要谦恭,即使表面上称兄道弟、交杯换盏。

你会做,他才好过。

就象我们大家庭里吃饭,你是先敬奶奶,还是先敬妈妈?你先敬妈妈,奶奶对你妈就心存芥蒂了,你妈就尴尬吧,日后穿小鞋的机会大把,你妈回头得有段日子对你奶奶陪小心了,都是你害的!你妈不会怪你,但怨你。

一样的道理。

职场上更加辈份分明,你要先敬大领导,再敬直属领导,要不然,你直属领导就忒显得“功高盖主”了,他会被你害惨了,不但没感恩到你的直属上司,反而是“摆他上台”,无心害了他还不自知。

你试试看,如果你先敬直属上司,他的表情会尴尬,而大领导的脸,就瞬即沉了,暗喝“没大没小!”。

好你个小子啊,你的兵眼里只有你没有我,还想不想混了,走着瞧!”,大领导哪怕表面笑着,内心已经不满了,不立马甩袖走算有涵养了,你的升职路也走到头了。

如果你会先从大领导敬起,说几句感激他英明领导的话,他会亲切地拍拍你的肩膀“好好干,我看好你”,再转头会意地看向他的下属——你的上司,一个温暖眼神递过去,“兵带得不错!”。

历史上就有个典型的反面例子:

清朝雍正皇帝召大将军年羹尧带手下大将进京论功行赏,年羹尧带了四名副将进殿,雍正先褒奖了年羹尧并赐坐,也赏了四副将,看他们胄甲厚重,让他们卸甲。

这四位副将跪着拜谢皇帝,却不起身,齐齐望向年羹尧。皇帝不解,年羹尧还不知死,得意解释自己行军打仗律下极严,如果自己不出声,就是皇帝叫,这几个副将也绝不敢擅动,说罢,他令下,这四副将才卸甲。

这时皇帝脸色已阴沉如水,杀机已伏,他还不自知。

下朝后,皇帝在书房来回踱,口中大怒,这些将士眼中只有年大将军而无皇上,这还了得。

后来皇帝示意各臣参奏,在一贬再贬后,终于一旨赐死。

这个故事,在前几年热播的《雍正王朝》和《甄环传》都有演绎。

这下你明白了吗?

敬酒还有学问:杯子尽量低于领导表示自谦,自己一口干了亮底还要敬呼领导随意,等等。

学会职场规则,愿你步步高升~


有书罗罗

呵呵,中国的酒文化,职场的潜规则都快把国人整神经了。没办法,谁让咱们是礼仪之邦呢。

敬酒,看似事小,实则兹事体大。小小一杯酒,既包括了人情世故,又包括了礼仪规矩。敬好了,皆大欢喜,敬不好,各不满意。所以不得不思忖掂量。



既然是你的升职酒,姑且认为是小范围,你是当仁不让的请客主人。而且,大领导和主管领导悉数到场,说明:一,你跟领导关系不错。二,两个领导之间没有矛盾。虽然如此,敬酒的顺序也不能错,敬酒的技巧和话术也不相同。总得原则是,大领导需高调地敬,要敬出恭敬;主管领导需低调地敬,要敬出感恩。具体细节如下:

一,敬酒时机。一定要在大领导和主管领导敬完一圈之后,你再开始敬领导。如果领导还没开始或者还没敬完,你就迫不及待地敬酒,就会越过领导的风头,显得自己不懂事,而且容易引起领导不满。马屁没拍好,一巴掌拍到了马蹄子上。



二,敬酒顺序。按照尊者为先的酒文化,理应先敬大领导,然后再敬主管领导。这一点你不用怀疑,你的主管领导绝对不会挑理。既然能做你的主管领导,这点酒场规矩他还是懂的。不过,为稳妥起见,你可以用眼色或者是小声跟主管领导打个招呼(如果恰好坐在主管领导旁边的话),这样,既尊重了他,又显得与之关系不一般。

三,敬酒礼节。向大领导敬酒的时候,能走到其右侧,恭恭敬敬的敬酒最好,那样会体现对领导的尊重,同时还可以顺便给大领导将空杯倒满。敬主管领导的时候,因为关系更紧密一些,可走到其左侧相敬。如果与领导的关系没有到熟不拘礼的地步,尽量不要隔空相敬。



四,敬酒话术。敬大领导时,一定要体现出恭敬,可以这样说:“李总,我敬您一杯。感谢李总的栽培,我先干为敬,您随意”。敬主管领导时,则要让他感觉到你是他的人,一般这样说:“领导(或称呼职务),我敬您一杯,我也不会说话,一切都在酒中吧。我干了,您随意”。

欢迎大家关注、交流、评论,转发。谢谢😜


管理那点事

把心思都放在这些方面,还美其名曰礼仪,脸不红吗?酒文化,茶文化,都被你们这群人玩坏了!

中国就是有那么多人正经事不研究,整天研究旁门左道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家掌握了手机系统的技术,不卖给你你就得休克,而我们把茅台酒的价格推得一浪盖过一浪。

拍马屁的烂文化,把大家搞得紧张兮兮的,有这个必要吗?没有。你不怕吗?我不怕。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不怕?

1、说“敬酒事小,实则兹事体大”,关键是,人心隔肚皮,你的所谓的“老江湖的套路”可不一定对所有人都有效哦。所有的套路都是预设了一个前提,然后“对症下药”,可是如果你的预设错了,良药就成了毒药。所以,我们就乖乖喝汤,别老想着一把把人喝出长生不老,也就不会一着不慎喝得一命呜呼。

2、什么叫做礼仪?从大到小,从长到幼,这是礼仪。其他的怎么拍马屁,怎么揣摩心思,那不叫礼仪。所以,按照礼仪,很简单,先敬大领导,再敬直属上司,这是礼仪。你们额外去研究怎么说话,怎么倒酒,怎么点头哈腰,别把这套推给礼仪,这锅它不背。

3、既然是感恩领导,真心实意最重要,你们演出来的那些个感恩套路,哪里是感恩,根本就是逢场作戏。如果是真心感恩,谁会拘泥于你到底拍得漂不漂亮;如果是既然是逢场作戏,就是卖得再好,表面上挑不出理,背后也得骂你是白眼狼,反而防着你。

4、你以为这还是20年前啊,大家都靠喝酒手段上位?事实是,官场升职够不敢办了,这是顶风作案,落人把柄。而职场啊,呵呵,现在竞争激烈,生存艰难,谁能帮公司挣钱,比搞什么虚头歪脑都好。

5、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整天琢磨人心,所以中国人总是很累。面子看得比天大,这种文化是最糟粕的。马屁拍不好,吃力不讨好。你有量,自己使劲喝,别人随意,别人计较你,你没量,还要硬喝,别人只会心里骂你傻。

既然还是有人要跟我说礼仪,请不要在楼下那家大排档学礼仪了,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