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千面|宜兴 柔情山水下掩藏着千年的刀耕火种

宜兴,留给大多数人的是“江南”、“园林”、“竹海”这些的意象。凡到这里游览的人,“宜兴不厌万回游”的观感便会油然而生。但是今天,不问江南柔情,追溯千年,只探寻这里刀耕火种下创造出灿烂文化。

城市千面|宜兴 柔情山水下掩藏着千年的刀耕火种

在宜兴湖洑镇灵谷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表明,早在一万年前,宜兴大地上就有人类先民活动的痕迹。

城市千面|宜兴 柔情山水下掩藏着千年的刀耕火种

灵谷洞

7000年前左右,宜兴地区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并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骆驼墩类型文化”。

城市千面|宜兴 柔情山水下掩藏着千年的刀耕火种

骆驼墩遗址

5000年前,以制玉和原始宗教为特征的良渚文化在本地获得了较大发展。

城市千面|宜兴 柔情山水下掩藏着千年的刀耕火种

良渚文化时期玉器

商代时期,以几何印纹陶和原始青瓷为代表的“广富林文化”在此流传。

西周时代至春秋末期,本区被纳入吴国范围。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出兵灭吴,宜兴改属越国,周显王三十年(公元前355年),楚国兴兵灭越,宜兴改属楚国。

秦统一中国后推广郡县制,公元前221年,宜兴正式立县,定名为阳羡县。这也是“阳羡”这个旧称第一次出现在宜兴的历史上。

宜兴自古以来就依靠自身的物质条件并积极吸纳周边地区先进文化而养育出独特而光辉的区域文化。尤其是“骆驼墩类型文化”的发现开辟了江南文化之源、太湖西岸文化之源,填补了环太湖西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丰富了马家浜文化类型,重新划分了次文化区域,促进了文化的传递与继承,对更加深入的研究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谱系、源流、共存与交流,研究马家浜文化、跨湖桥遗址、河姆渡文化等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史前文化格局提供了新的视角。

陶冶新平肇汉唐 宋明瓷夺宝珠光

先秦时期,吴、越、楚三种文化先后在宜兴交汇,宜兴开始在陶瓷文化方面独树一帜,以至后来在六朝时期成为全国重要的瓷器生产基地之一,历隋、唐、宋、元的工艺探索和不断改进,到明代,终于在坚持“宜兴窑”青瓷烧造传统的基础上,又开创出以红、蓝釉窑变为特色的“欧窑”(一称“宜均”)器和享誉世界的“蜀山窑”紫砂陶器。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创造出三种窑口的陶瓷文化,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宜兴先民为中国这个世界陶瓷大国确实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从而也为宜兴赢得了“中国陶都”的不朽声誉。

城市千面|宜兴 柔情山水下掩藏着千年的刀耕火种

紫砂

宜兴的西溪遗址和骆驼墩遗址出土了大量7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精美陶制品。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创造出以青瓷窑(南山窑)、宜均窑、蜀山窑三种窑口为特征的陶瓷文化,传承发展为被世人称为“五朵金花”的紫砂、均陶、精陶、青瓷、彩陶,并且更宝贵的是宜兴7000多年的陶瓷文化一直延续至今,在宜兴境内发现的不同时期的窑址多达数百处,时代跨度达2000多年,目前仍完整系统地保留有矿山、矿井、龙窑、作坊和销售贸易的货场、码头、街巷、店面等历史遗存,其中明代的前墅龙窑,至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些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宜兴为中国这个世界陶瓷大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也为宜兴赢得了“中国陶都”的不朽声誉。宜兴是世界上紫砂泥矿的唯一产地,紫砂工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体,堪称世界一绝。

城市千面|宜兴 柔情山水下掩藏着千年的刀耕火种

均陶

城市千面|宜兴 柔情山水下掩藏着千年的刀耕火种

彩陶

据民国21年国际贸易局调查:“宜兴陶器销路之广,几与江西景德镇瓷器并驾齐驱……”。1980年代,宜兴陶瓷产量曾一度位居全国6大陶瓷产区之首,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天子未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

宜兴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宜兴先人为中国种茶、采茶、制茶工艺做出了巨大贡献。

城市千面|宜兴 柔情山水下掩藏着千年的刀耕火种

史书记载,早在东汉时代,宜兴已产好茶,三国孙吴时代,所产“国山舜茶”名传东南。唐代是中国茶道文化正式成型的时期,唐肃宗年间(公元757—762年),茶圣陆羽认为阳羡紫笋茶“芳香冠世”,可以上贡给皇帝,被列为全国一流的“贡茶”,从此开始了宜兴茶叶进贡皇室的历史,直到明代未断。

阳羡茶不仅得到封建帝王的赏识,也倍受历代文人雅士的盛赞,唐代诗人卢仝所曰“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最为脍炙人口。清代以来,宜兴城区有茶馆20多处,喝茶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在中国历代茶文献中,宜兴阳羡茶占有重要篇幅。迄今,在宜兴还保留有唐代产贡茶的唐贡山、唐贡村、茗岭、南岳寺、洞灵观、罨画溪等遗迹,市区的茶局巷则是明代贡茶之机构所在。

城市千面|宜兴 柔情山水下掩藏着千年的刀耕火种

在宜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以紫砂陶制作工艺最为著名,“世间茶具称为首”,就是人们给予宜兴传统紫砂陶艺的最高奖赏。早在明清时代,紫砂陶器就传之欧洲、东南亚和日本等国,成为欧洲国家最优良的茶具。1915年,宜兴紫砂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中获奖,此后又相继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芝加哥博览会和英国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中获奖,从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说不清是宜兴的陶是为了茶而生,还是宜兴的茶为了陶而生,总之,陶和茶的结合,算得上是珠联璧合了。

城市千面|宜兴 柔情山水下掩藏着千年的刀耕火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