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丨中国VS日本,心安何处?

茶道丨中国VS日本,心安何处?

本期的旅行,阿衡想跟大家聊一聊“茶道”,之所以聊到这个话题,是因为阿衡之前提到的“一期一会”(一生只有一次的缘分或者说只被允许一次施行。)“一期”是人的一生;“一会”则意味仅有一次的相会。江户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说过:“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此便是:一期一会。”

茶道丨中国VS日本,心安何处?

“一期一会”或许就是佛教中的“无常”,人生的每个瞬间都不能重复。珍惜每个瞬间的机缘,并为人生中可能仅有的一次相会,付出全部的心力;若因漫不经心轻忽了眼前所有,那会是比擦身而过更为深刻的遗憾。

由此,阿衡是个俗人,想到诸多,所以委屈各位今日不免俗地来跟我一起,越过“一期一会”去看看茶道,哈哈,我尽量用通俗的言语表达,很多地方除了自身感悟多有借鉴,感恩❤

China.中国茶道

(图为:茶具,来源网络)

据文献记载,周朝时,茶居诸多贡品之列,而且茶在当时已经成为百姓的日常食品,至两汉、茶市贸易已经出具雏形,茶真正被列入仪式是在南北朝时期,上层阶级爱茶如命,士大夫们逃避现实以作诗品茶为乐,遂衍生了《茶宴》,其规矩及其严苛;与此同时,拥有四百八十寺的南朝僧侣们对茶的推崇,使整个社会饮茶之风盛行。(发展史真是长长长~~)茶大兴,需秉规以承。

茶道丨中国VS日本,心安何处?

陆羽巡茶立规,最早的煎茶茶道便出于陆羽,而《茶经》的出世,则终将寻常饮品推向了精神世界。唐《宫乐图》所记载的宫廷侍女的茶道盛况,已经足以说明了唐茶与先前的茶有天壤之别。总的来说:除去唐朝茶大兴,在南北朝时期将改变了饮茶的形式,赋予了茶饮品之外的另一重属性——仪式;北宋末期,改变了茶的性状,化简为繁。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了,讲那么多到底是什么意思啊(苦瓜脸~囧),阿衡只是想说:

中国茶道一以贯之,先民用于药饮,后兴于唐,盛于宋,及至明清,饮茶不在于形式,而在于饮茶人和饮茶用。

茶道丨中国VS日本,心安何处?

逐渐说来,渐渐有人混淆了茶道和茶艺,说起来,阿衡小时候陪姥爷品茶,老一辈的绅士,喝茶确实有着严谨明确的步骤:

一.净手(和欣赏器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

二.烫杯温壶:给茶具预热;

三.马龙入宫(这招我是从网上看来的):把茶叶放到器具里;

四.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

五.冲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六.春风拂面: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七.封壶: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八.分杯: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九.玉液回壶: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十.分壶: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十一.奉茶

十二.闻香

十三.品茗(终于,可以喝茶了~~~)当然,以上,我们现在也可以在茶艺表演中欣赏到,中国茶道十三式。

茶道丨中国VS日本,心安何处?

对于阿衡来说,茶是小时候不允许喝的,正如《茶经》里记载“荡昏寐,饮之以茶”,那时候家里的帮工在烈日下劳作,姥姥总会送去一壶浓茶,那帮工脸上淌下来的汗水,小时候的我一直以为是茶水变成的。家里的长辈自来就有清晨在火塘边喝早茶的习惯,“打茶”,有专门的器具,有亲手打出的茶面(核桃啊~芝麻啊~就是很香)啊~码字到这里,忽然想喝一碗妈妈打的茶~

说这么多,就是想说,“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把茶放进了这个分组里,可见无论历史如何发展,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喝茶就是喝茶,日常而普通,绝非是为了所谓“道”。大道无形,万物皆有道,茶道在道不在茶,喝茶品道,在人不在茶。茶只是万种之一的媒介,既不唯一也不神圣,真想得“道”,岂能靠仅靠那茶?(扯远了,阿衡正在努力扯回来)

Japan.日本茶道

茶道丨中国VS日本,心安何处?

日本的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而对于国人而言无非是烧水泡茶的简单动作,却被邻邦日本当作艺术文化传承了下来。日本茶道将品茶这一悠闲事变成了一门艺术,它的意义不单单在于品茶,而在于通过茶会,学习茶道礼仪文化,还与配茶的点心,茶室的布置,庭院的园艺,饮茶的器具,待客的诚心相辅相成。

日本茶道正式创立者千利休提出的“和敬清寂”。这四个字,就是茶道的根本。

茶道丨中国VS日本,心安何处?

“布置花朵如生长于田野般,放置木炭以便将水热好,

夏凉,冬暖,未雨绸缪,以最深的体贴待客。”

在茶室门外的一个水缸里用一长柄的水瓢盛水,洗手,漱口,也将体外的凡尘洗净。茶室一定要清扫的一尘不染,即使在客人目不可及之处也要保持相同的水准。茶室中,常挂有主人精心挑选的古旧书法或者水墨画,墨迹在岁月长河中被渐渐腐蚀,但是古朴庄严的气息穿越时间扑面而来。更有讲究者,会净手焚香。观画,在香雾飘动中可以达到入神境界。

茶道丨中国VS日本,心安何处?

(图为:つくばい-蹲踞)

在茶道的整个庭院设计里,每一步都隐含和敬清寂的深意。在摆放石觥和惊鹿的地方为露台,是品茶人经过门头,步行完石阶,赏院过程中,对心灵引入清水的涩泽之意,洗濯身心,方可入席,禅茶一味,一期一会,茶人在樟子门后的四叠席里,无尊无悲。

茶道丨中国VS日本,心安何处?

由于日本并非茶树的原产地,日本的茶树最早都是由中国带去培育而成,基本上都是已经经过人工培育相对比较成熟的品种,而且加之日本适宜种茶的地区和中国相比要狭窄的多,地理环境也不如中国各个茶区之间差异那么大,因此,日本茶树品种相对来说比较单一。

茶道丨中国VS日本,心安何处?

传统的日本茶道同样对于茶汤的味道有着严苛的要求,但这种要求并非仅仅停留在感官体验的滋味而是通过一系列仪式化的程序,将这种对于味道追求,转化成了一种对于味道之外的“味道”的追求。中国茶道就像是茶树上的叶子,它是一切和茶有关的文化存在的基础,而日本的茶道则像是茶花,虽然人们无法通过花制作出一杯香茶,但它却能带来其他的体验。

茶道丨中国VS日本,心安何处?

日本茶道,以抹茶来说,非常注重每一个动作,每一道程序,通过成千上万次的动作去规范整个茶道的仪式。从而达到心不逾矩,去体认到道的存在,也就是茶道。其实所谓的日本工匠精神也是这样。

茶道丨中国VS日本,心安何处?

待客的心意是最高的细节。日本茶道讲“一期一会”。一期是人的一生,一会则是仅有一次的相会。每一次喝茶,一生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即使是同一批烘焙的茶叶也有不同的味道,甚至茶汤的颜色、温度,更无论曾和你对饮的那个人。此时此刻之景,再无二次。诸事无常,当珍惜这一生仅有一次的机缘。日本茶道所追求的禅意在每一个细节里被体现。

茶道丨中国VS日本,心安何处?

“能让我低头的,只有美丽的事物。”

至此,阿衡对于茶道的理解也到了自身极致,喝茶讲究喝茶的本味,不需要浮于表面的形式和茶具来烘托,自然烧制的粗陶,不须名匠之作,无浓墨重彩。清茶入口,茶叶的淡淡苦涩与和果子的甘甜交织在一起,苦甜相杂,别有一番风味。而品茶时,不允高谈阔论卖弄自身之才。多语自然情趣之事,内省内悟,想想个中滋味。就如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提出的:“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笼统的说,日本茶道讲究渐悟,走的是时时勤拂拭的路子。中国茶道,讲究顿悟,走的是本来无一物的路子。

于此,本次关于茶道的探讨就此end了,如果你对茶道有不一样的见解和看法,那就请你继续保持,毕竟阿衡是个俗人,喝茶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为了,解渴~~

谢谢阅读,祝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