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读书毁了我!|编辑精选

这些年,读书毁了我!|编辑精选

三观易碎,防不胜防,有没有一(若干)本书也曾「毁」过你?

1

让当时的你

脑内、心中

隆隆作响

2

颠覆了以前

的经验、认知,

重塑了三观

3

踏上了

偏离预设轨道的人生「不归路」

读书种种……「毁」人不倦……

好比↓(如图)

这些年,读书毁了我!|编辑精选

好啦,「读书毁了我」的马达声已嗡嗡作响,下面是来自一众资深「书蠹」的回答。

文字好比枪炮,有多大的摧毁力?被毁得比较彻底、旧观念碎成渣渣的。

@Bamboo

我对天才的迷恋,不过是对努力的抗拒而已。

这些年,读书毁了我!|编辑精选

我本来一心想当个天才,生生被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给毁了。

我想象中的艺术家,不管是写字的、画画的、捏泥人的、脱光了在湖边乱跑的,降临人世前,都应该是这样一副场景:

上帝站在他们背后,像看着即将出远门的孩子,又像打量着即将上战场的士兵,「敏感带上了吗?」「嗯!」「忧郁带上了吗?」「带了!」「内向带上了吗?」「装了不少了。」「自信呢?」「啊,忘了,我回去拿!」然后,带着豪华大礼包的天才们从天而降,那些流芳百世的作品,早就已经漂浮在空中,只等着艺术家们变成人形去捕捉。

我迷信天才,憎恶努力,甚至鄙视努力。 我瞧不起那些用时间和体力来弥补自己智力缺陷的人,说什么天道酬勤,其实不过是在拼命掩饰自己的平庸。

翻开《蛤蟆的油》,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黑泽明一生中伟大时刻的记录,会让我们看到一个大师如何不断创造奇迹,看到他如何抓住流星般的灵感创作出伟大的电影,但是通通都没有!!!整本书全都是平淡如水的叙述,讲他从小就看了很多电影,讲他如何从一个小小的助理导演开始做起,讲他如何艰苦地工作,在小旅馆里写剧本,讲他如何与日本审查机构谈判斡旋,甚至还讲到他小时候如何在体育课上出糗,被奶娘认为会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我是去年看的这本书,现在再回想起来,关于他那些伟大的作品——《罗生门》《乱》《影武者》的部分已经模糊不清了,印象最深刻的只有书里流露出的朴实与坚定。他从来没有过任何带着神秘色彩的描述,尽管已经被看作是和莎士比亚一样伟大的人物,他也只是在前言里淡淡地说:「以前许多人跟我说,你是不是该写写自传?然而我却始终没有郑重其事地写这种东西的心情。因为,总体说来,我并不觉得自己个人的事多么有趣,值得把它写出来。」

从《蛤蟆的油》开始,又看到了他和大岛渚的对话,他说「你必须学习并经历各种事,才能成为导演。乏味的写作工作,必须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一步一个脚印地耐心攀登,就是别去看顶峰,而要专注于在爬的路」

我对天才的迷恋,不过是对努力的抗拒而已。所谓真正的大师,都是那些可以长年累月克服人性中懒惰与躁动,能够忍耐孤独与单调的人吧!

生命都是一袭华美的,爬满虱子的袍。不管是天赋和才华都无法将我们带到彼岸,只有不断奋勇向前,忍受孤独和艰辛,才能得到答案。

(一个弹幕:23333,天才降落,忍者无敌。)

@孔侑的老婆

我曾坚信不以结婚为目标的恋爱就是耍流氓。

这些年,读书毁了我!|编辑精选

毁了我原始婚恋观的,必须是《我爱问连岳》。当时还是刚上大学的萌新一只,刚谈第一次恋爱,坚信不以结婚为目标的恋爱就是耍流氓,对自己和对方的要求极高。

直到读到《我爱问连岳》,被其中各种形态的婚恋关系震惊到,明白了感情的流逝在某种程度上是必然,流逝之后再坚持是灾难,人也可以选择遵从本心和感性。实际效果来看,这是对当时我和男朋友的一种松绑。

(一个弹幕:毁掉婚恋观,怎么就想到了裴多菲的诗:「希望是什么?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抛弃你。」嗯,再推荐两部电影《布达佩斯之恋》《安妮·霍尔》。)

@苗羽

我从此大大方方地说:我看不懂!

这些年,读书毁了我!|编辑精选

用坚船利炮在我的小说世界中轰开一条血路的书,正如其名,《城邦暴力团》。彼时我迷恋光怪陆离的西方现代、后现代小说,坚信没有「看不懂」,只有「不懂看」。读书会上师兄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张大春,这个十分接地气的名字最后却化作一记重锤击到我头上: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没有办法回答它到底「讲什么」,厚厚的上下两册,随便翻一页,可能是青春,可能是武侠,可能是历史,可能是纪实,每一种风格都煞有介事。我至今都无法分清书中的人物和大事件哪些是虚构、哪些是真实。

作者就像一个说书人,重章复沓不厌其烦地讲,无论从哪个片段开始听,都能收获熟悉的快感。但是万花筒一转,立刻又跌入目不暇接的漩涡。如果说现代主义的看不懂是作家空洞的眼睛迷茫望着远方,那《城邦》的看不懂则是与作者真诚而又湿润的小鹿眼四目相对,听他用八国语言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这本书不仅用民间记忆撬松了历史,也推翻了我的小说城墙,我从此大大方方地说:我看不懂!读小说的意义,是顺着能指链游向更大的未知世界,而不是拿起一块意义的新砖,垒到自己的城墙上。

(一个弹幕:我也想与张大春老师真诚而又湿润的小鹿眼对视。)

@山那边海那边

因为无知,所以《大问题》会把我看哭。

这些年,读书毁了我!|编辑精选

「毁」我最深的是罗伯特·所罗门的《大问题》。

因为无知,所以《大问题》会把我看哭,觉得自己前面二十多年都在花时间构建溃烂的价值观、世界观,时间已经流走,观念却已溃烂。从前觉得理所当然的,或者习以为常的,其实大多只是一种观点,而一个庞大的世界,人们丰富的思想,可以把我的一生淹没。

(一个弹幕:让思想的巨浪来得更猛烈些吧!)

被自带完整世界观的书籍启蒙和陪伴,该有多幸运!

@面面

「毁」我最深的一本(系列)无疑是《哈利·波特》系列。

这些年,读书毁了我!|编辑精选

「毁」我最深的一本(系列)无疑是《哈利·波特》系列。思索很久,没有什么书比 Hp 对自己的影响更大了。当年罗琳在一场活动上,一个女孩对她说「You are my childhood」,《哈利·波特》对我的意义也是如此。它建构了我对文学、对想象世界的最初认识,是我对书的爱的起源。没有一本书我会翻那么多遍,会熟悉那些角色好似自己挚友,会在失去他们时洒那么多眼泪。罗琳笔下的魔法世界也引发了我对英伦的向往,对之后的求学和职业有着很大的影响。英国的多所高校也无不标榜自己是「哈利·波特」电影的发生地/摄影地,这些甚至成了学生选择这些学校的理由。

《哈利·波特》,literally,打开了对角巷 / 霍格沃茨 / 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它告诉我有另一种生活的可能,古怪的东西也许也是美好的东西,文学的魅力是跨越语言与国度的。

@小熊

《红楼梦》她都看了,还怕琼瑶么?

如果真有一本书塑造(「毁」)了我的三观,那大概是《红楼梦》吧。这本从刚认字起就开始读的书,在我看来包罗了人世间的万象,以至于初中跟风看言情小说被老师请家长的时候,母上微微一笑对老师说:「《红楼梦》她都看了,还怕琼瑶么?」

这些年,读书毁了我!|编辑精选

《一代宗师》里宫宝森对女儿说:「这世上的事,你不看他就没啦?看看无妨。」

想来「看看无妨」四个字该是为人父母师长的最大自信和对子女后辈的最高信任了,而我人生中的所有见识和眼界,也都从是母上对我「《红楼梦》都看了」的信任上来的了。

书是一种类生物,可怕的是,TA以文字为触手,深入你心。

@梁栖之

一部‘颓废之书’,将各种利口酒比作乐器,将每个女友比作火车头……

这些年,读书毁了我!|编辑精选

于斯曼的《逆流》。说不上毁掉,只是现代小说有很多种奇妙的写法,此书的写法尤其令人惊异。

恰巧这本书的主题与毁掉有些沾边。这是一部「颓废之书」,全书几近于一种「铺描」,感官感受随着意识联想的指引,以一种细腻到病态的文字形式呈现出来。主人公想象中房间的各种色调、镶嵌入龟壳的各种宝石、各种香水的香味……再点缀上奇特的比喻:将各种利口酒比作乐器,将每个女友比作火车头……其中一以贯之的是视人造之美远胜于自然的颓废趣味。

细腻的文字源于精神的敏感,精神的敏感源于身体的病态。于斯曼与同时期的尼采一样,书写出了颓废状态,上迄二人的共同挚爱,佩特罗尼乌斯……

@大雄的妹纸

在匮乏与限制中感受到极致自由。

这些年,读书毁了我!|编辑精选

在匮乏与限制中感受到极致自由,这种微妙神奇的反差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品尝到的,拜以下这本书所赐。威廉·特吕弗的《费丽西娅的旅行》,其中一个片段,饿着肚子的费丽西娅坐在湖边的长凳上晒太阳,像流浪猫狗一样,但我和菲莉西娅几乎融为一体,在那一瞬间享受到了一种身心都轻飘飘、好像要飞起来了的自由感,光滑的横木、缺了牙的牙床,还有暴露在阳光底下的皮肤,都一样活生生的。

「她用手在座椅的一条横木上来回摩挲着,手指爱抚地摸着光滑的木头,油漆磨掉的地方木料的质感不同。」


「两周前拔牙后留下的那个豁口现在已经不痛了。她用舌头舔着它,把舌尖伸进那个小洞里,同时回想着那曾经有过的痛楚。」


「她翻转双手,让阳光从不同的角度拂照者它们,并且微微抬起头,让脸的另一侧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 Naz

原来文字可以具有比一切影像更加强烈的视听冲击!

这些年,读书毁了我!|编辑精选这些年,读书毁了我!|编辑精选

很少有书像泽西·科辛斯基《被涂污的鸟》这样让我感到,文字具有比一切影像更加强烈的视听冲击。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沉浸于一个混合了灾难和天启的漫长梦境,窒息与飞翔不时交替,每一页甚至每一段都会给我带来刺激和惊讶,其中的浓浓 cult 风还有点令我联想起电影《巧克力猫王》……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六岁的犹太小男孩,「二战」期间,父母把他送到遥远的村庄避难。作者以这个小男孩的视角,描写了他在一个又一个村庄流浪时见证的暴行。书里有不少让人轻微不适的部分,比如一个人被老鼠吞吃、一个人剜掉另一个人眼珠、施虐者和受虐者的凄厉尖叫……

因为儿童还未像成年人那样形成稳固的道德判断,所以,通过他的眼睛,我看到的不是作者对暴力和战争直接发出的谴责,不是乏味的主题先行和政治正确,而是一种纯洁的目光如何渐渐被暴力摧毁的过程。

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的不只有暴力、淫荡、愚昧和残忍,更让我看到,在这一切之后,生存和自由变得何其珍贵,甚至绚丽至极——正如科辛斯基的文字本身,它像诗歌一般简洁、准确,而且高度视觉化。

这些年,读书毁了我!|编辑精选

有人说,曾经在最迷茫的时候,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算是帮自己塑造了人生观(相信被金庸老爷子锤炼过的「侠客」们也不在少数……)。

在一「毁」人之书中,大刘的《三体》频繁出镜。有人自此之后,对人类就没啥兴趣了!也有人觉得脑子里被炸出无限个宇宙,眼前无论多大的事儿都觉得不值一提。

在阅读的路上中,你又是如何被「摧毁」的?

这些年,读书毁了我!|编辑精选

就像好好的一面镜子倏然被打碎,碎片哗啦作响地掉了一地——错愕、迷茫、尴尬、锥心之痛、一笑而过……伴随着种种你可能有的情绪,或许你会发现:

这一地碎片的光亮,

映照出了新的可能,

你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新生。

联合发起方(排名不分先后)

三联中读 豆瓣阅读 梨视频文化 做書

这些年,读书毁了我!|编辑精选

本文首发于:文景(shijiwenjing2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