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摶老祖活了118歲,難道真的是睡出來的嗎?

嗨心吧

“睡”出來的長壽

陳摶曾經寫過一首著名的《睡歌》:臣愛睡,臣愛睡,不臥氈,不蓋被。片石枕頭,蓑衣覆地。南北任眠,東西隨睡。轟雷掣電泰山摧,萬丈海水空裡墜,驪龍叫喊鬼神驚,臣當憑時正鼾睡。閒想張良,悶思范蠡,說甚曹操,休言劉備。兩三個君子,只爭些小閒氣。爭似臣,向清風,嶺頭白雲堆裡,展放眉頭,解開肚皮,打一覺睡!更管甚,紅輪西墜。

陳摶的睡,是一種高明的修煉,與常人的睡眠毫不相干,是一種形似睡眠,採取了睡姿,實為一種道家內丹的功法:胎息。《胎息經.胎息銘》對此有詳解:三十六咽,一咽為先。吐惟細細,納惟綿綿。坐臥亦爾,行立坦然。戒於喧雜,忌以腥羶。假名胎息,實曰內丹。非只治病,決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道家認為修煉內丹者,練功達到高深境界時,呼吸異常微弱,口鼻中出入氣已無感覺,僅丹田內有極其微弱的起伏。此時丹田內已結“胎”(內丹),後天之口鼻呼吸已停止,氣息僅靠丹田內之微弱起伏維持,類似胎兒在母體內之臍帶呼吸。修煉胎息功法,可祛病延年,光彩照人。

無獨有偶,在陳摶之前幾百年的東漢,有個王真修煉胎息功法,也活了100來歲,可顯得很年輕,像是50來歲的人。

《後漢書·王真傳》載:“(王真)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李賢對此注云:《漢武內傳》曰:王真,字叔經,上黨人,習閉氣而吞之,名曰胎息;習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日胎食。(王)真行之,斷谷二百餘日,肉色光美,力並數人。


古道犀風



作為沒有度牒的道學中人,宋朝就從神仙一樣的陳摶老祖說起。

陳摶出生於871年,河南人,36歲的時候,顯赫二百九十年的唐朝滅亡了。即使在我們現在平均壽命大大延長的時代看來,這個年齡也算人到中年,很多精彩已成回憶,但對陳摶來說,神奇才剛剛開始,等待他的有五代十國、趙匡胤建立大宋的輝煌和趙光義為傳位給哪個兒子而發愁等等很多時期,一直到老人家118歲的時候才決定坐化而去。

唐末的五代十國是一個什麼時代呢,總體來說就是英雄和人渣輩出,人民生活困苦,戰爭不斷。熱鬧程度一點也不亞於漢末的三國時代,我想之所以知名度被比了下去,是因為羅貫中的《殘唐五代史演義》遠不如《三國演義》出名。

這個時期從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梁、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荊南和北漢十個割據政權。

五代的開國之君,都是前朝的將領,靠軍事割據發展起來的,所以戰爭頻繁,政權更是屢有更迭,在五個朝代中,後梁維持的時間最長,十七年,其次後唐十四年,後晉十一年,而後漢僅僅四年,後周九年,都不足十年。

而即使在一朝之內,權位之爭也是超乎尋常,大大超出了我們現在認為兒子孝順父母,兄弟相親這些常識。

五代始建國者後梁朱溫登上皇位剛剛胡整了五年,就被急於享受這種胡整樂趣的兒子朱友硅殺掉。朱友硅上臺不久,又被也急於享受的弟弟朱友貞所殺。

兒子殺老子,也有失敗的,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兒子李從榮,試圖以兵奪權,失敗丟了性命,以兵這種手段不如朱友硅的軟刀子好使。李嗣源去世之後,他的侄子李從厚費勁周折繼位,只過了一年,位置又被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所奪。

國君們日子不好過,稍不小心就全族都滅了,老百姓的生活就更可憐了,中原人口,也就是漢族人口,一度下降到五百萬以下,還不到現在北京市人口的三分之一。正可以說是民族生死存亡的時刻,這個危難得以度過,最大的功業就是陳摶老祖看好的趙匡胤建立的。

這實在是一個禮樂崩壞,信仰缺失的黑暗時期。

陳摶從37歲開始經歷這個黑暗時期,但並不是一開始就討厭這個時代,他同樣經歷了大多數年輕人的奮鬥軌跡,讀書,考大學,考公務員,只是運氣不好。

陳摶小的時候很喜歡讀諸子百家的書籍,尤其喜歡《易》(從他後來的成就來看,肯定是看懂了的)總想著要考個功名,直到62歲的時候,在五代中的後唐也沒有考取成功,他的心裡於是越來越悲傷,我這麼聰明,讀的書又多,還能掐會算,竟然連個進士也考不中。於是長嘆一聲,算了,還是遊山玩水以享天倫吧,這一玩,就是20多年。

這段時間,陳摶目睹了戰亂帶給百姓的苦難,愈加開始討厭這個時代,逐漸產生了避世的想法。終於有一天,確定了自己的終極目標:做神仙!

陳摶的第一項本領是從邛州天師何昌一學的,叫鎖鼻術,俗稱睡功。

有一次,一個樵夫砍柴的時候發現一具落滿灰塵的“粽子”,仔細再一看是陳摶,於是感嘆道,陳摶怎麼死在這了,太可惜。嘆完就準備刨個坑把他埋了,陳摶忽然伸個懶腰站起來,埋怨樵夫打擾他睡覺了。

陳摶在這期間除了睡覺,還繪製了著名的“太極圖”,提出“宇宙一氣論”,直接影響了宋代唯物論的先源,也為朱熹老先生具體化孔子奠定了基礎。這算作是繼孔子向老子問禮後道家第二次向儒家注入血液。陳摶老祖有首《愛睡歌》,令世人聽了之後,不禁也想放下重擔煩惱,不管天不管地美美的睡他一覺:臣愛睡,臣愛睡,不臥毯,不蓋被,蓑衣鋪地石做枕,震雷電徹臣正睡,閒思張良,悶想范蠡,說甚曹操,休言劉備,三四君子,只是爭些閒氣,定怎知臣向青天頂上,白雲堆裡,展開眉頭,解放肚皮,且—覺睡,管什麼玉兔東昇,紅輪西墜!

陳摶的名聲越來越大,當然不僅僅是靠“睡功”,但是睡功卻讓他拒絕了很多人的搭便車請求。

要想出名,一條捷徑就是認識一個名人,這種辦法宋朝人就已經會了。很多人抱著這樣的想法來見陳摶,見到的只有“側身而臥,鼾聲如雷”。於是只能嘆息而去,想傍上這個名人是不可能了。

後唐明宗明宗李嗣源(就是兒子想殺了他取而代之但未果的那位)也是其中的一位,他聽說了陳摶的高名,親自寫信讓他出山。陳摶不好違抗,只得來到洛陽。

見了李嗣源,陳摶也不拜,這和張果老見皇帝完全一樣。滿朝文武大驚失色,李嗣源心裡也不痛快,但還是說道,高士是不用俗禮來對待的。僅從這一點來看,李嗣源就超過了大部分五代時的皇帝。

李嗣源一心想著陳摶能輔佐自己,就將他送到禮賢賓館,釋心照料。陳摶很不給面子,一無所用,早晚只在蒲團上打坐。李嗣源三番五次去看他,有時恰好逢他睡臥,也不驚動,就回去了。這頗有劉備的味道。

陳摶認定李嗣源絕不是能統一中原的帝王,才會表現的如此散漫。

這時候,十朝權臣馮道出了個主意,內容在現在看來是老生常談了,用酒色炮彈。馮道說:“眼下正值風雪交加之際,陳摶獨座蒲團,必然寒冷。陛下可派一使者,帶上一罈佳釀,再選美女三人送他佐酒暖足。他如喝了酒,要了美女,不愁他不接受官爵!”

李嗣源當即照辦,送去了美酒和佳人。陳摶欣然收下,開杯暢飲,對送來的佳人,也不推辭。李嗣源龍顏大悅,打算第二天就派馮道前去加封官爵。

馮道第二天早早去了賓館,但只見三位美女,不見陳摶蹤影。馮道問“ 陳摶先生哪去了?”

美女說:“陳先生喝完酒倒頭便睡,五更時才醒,他說我們一夜辛苦,無物相贈,於是就提詩一首,讓我們回覆天子,然後就出門了。”

那詩寫的是:

雪為肌體玉為腮,多謝君王送得來。

處士不興巫峽夢,空煩神女下陽臺。

李嗣源讀了詩,嘆息不已,派人四處尋訪,毫無消息。

我想李嗣源尋訪的這段時間,能找到陳摶的只有他僅有的兩個朋友,一個是傳說唐初就出生了的李琪,另一個是呂洞賓。

傳說陳摶見了李嗣源之後,有一天正在騎驢,忽然感到前方紫氣逼人,遠遠看到一個壯漢挑著兩個幼童趕路,心裡很是疑惑,走進仔細一看,哈哈大笑,原來你在這裡。他對這壯漢說你挑了兩條龍。後來果然言中,其中一個幼童叫趙匡胤,另一個,是他的弟弟趙光義。

宋太祖趙匡胤幼年喪母,家道貧寒,靠父親擔在蘿筐裡走南闖北,打工賣藝,從小就看盡了世間的眉高眼低,嚐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長時期的江湖漂泊生涯,養成了他喜打架,愛賭博,而且賭輸不給,賭贏必要的賴皮性格。好在他生得方面大耳,身高力強,且又會一些武藝,凡是與他家發生爭鬥的,多為敗家。有一年,華在河南地面闖了禍,官府派人四處捉拿,他就偷偷地溜過潼關,來到陝西,進入華陰地面。當知道官府捉拿的危險已悄然離去時,他才覺得腹內空虛,四肢無力,實在是一步也挪不動了。可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華山的陳摶老祖正在華山腳下恭候著他呢。陳摶老祖算好趙匡胤這天要來華山避難,便裝扮成一個賣桃老漢,挑著桃筐,欄在華山路口。趙匡胤走一步,歇一步,又飢一渴,又困又乏,心裡正盼著遇見個賣吃渴的,好吃一個飽哩,誰知瞌睡來了就有人遞枕頭。他老遠望見兩筐鮮桃,又紅又大,頓時腳上來了勁兒,於是就一鼓作氣跑了上去,不問三七二十一,狼吞虎嚥地吃起來。不一會,兩筐鮮桃便所剩無幾。吃罷桃,趙匡胤將嘴一抹,橫下扁擔,依著蘿筐,倒頭便睡,還不時地把他那雙自大臭腳伸進陳摶老祖的懷裡。

陳摶老祖也不喚醒他,就在一旁悄悄地等著。一直等到日落西山,趙匡胤才醒來。可是他扛起盤龍棍 ,扭頭就走。陳摶老祖連忙攔住說:“你這位壯漢,吃了我的桃,還躺在我的扁擔上睡了一覺,睡醒了分文不討,連個謝字都沒有,扭頭便走,講不講理呀?”“要錢?要什麼錢?多少錢?”趙匡胤從來就不懂得吃了東西還要付錢。陳摶並不生氣,仍然心平氣和地說:“得了,我看你也付不起,就要你一文錢吧。”

趙匡胤一聽哈哈大笑,想這老頭好生奇怪,兩筐桃子才要一文錢,就慷慨大方地說:“好,一文錢就一文錢。”可是,他在身上摸了半天,連一文錢也沒有摸出來,不由羞得面紅耳赤。

陳摶老祖一看,一文錢難倒了英雄漢,忙找了個臺階給他下:“沒有錢不要緊,只要你陪我下一盤棋,贏了我,就算你付了桃錢。”趙匡胤心想,別的我不會,下棋賭博我可是行家,我不光要贏桃錢,還要讓你連家裡的桃樹都輸個精光呢?

頭一盤,趙匡胤贏了,他越發得意,硬要來第二盤。陳摶老祖說:“你還了桃錢,也就罷了。天色已晚,我要回家呢。”趙匡胤急忙拉住道:“別忙老頭,下一盤棋我還要贏你家的桃樹呢。”陳摶老祖哈哈一笑說:“要是你輸了呢?”趙匡胤說:“我就賭這根盤龍棍。”

誰知第二盤還沒走幾步,趙匡胤就敗下陣來。陳摶二話不說扛起盤龍棍直奔華山而去。趙匡胤豈肯認輸。跟在後面連喊帶叫:“再來一盤,再來一!”就這樣喊著叫著,等他追上陳摶時,已來到了東峰下棋亭。

此時明月當空,天宇如洗,山空谷靜,萬籟俱寂,只有清風徐徐吹來,山巒隱隱如黛。趙匡胤從未體味過如此美妙的情景,直覺得身處境外仙天,不由一陣陣如幻如痴。直到他發現坐在石桌對面的已不再是賣桃老漢,而是一位白髮飄髯的老道長時,才想起自己是追著賣桃老漢來再殺一盤的。

陳摶老祖指著眼前已擺好的棋盤說:“你追著來是想再賭一局,不知這次用什麼作賭注?”趙匡胤知老者不是凡人,早已從心裡佩服了許多。他知道自己身上空空如也,盤龍棍已輸給對方,無論如何,也想不出拿什麼作賭注,只好信口說:“我賭華山!”

陳摶老祖正等著這句話呢,他當然滿口應允,還說:“空口無憑,要寫個文約為證。”趙匡胤想,華山又不是我的,輸了就輸了,立個文約又有何妨。陳摶老祖早就預備好筆墨紙硯,寫了文約,還讓趙匡胤壓了指印,然後才坐下下棋。下了三盤,趙匡胤輸了三盤。陳摶老祖高興地說:“華山真的屬我道家了?”趙匡胤卻耍賴說:“山是道家的山,樹是皇家的樹。”陳摶一聽此話,連忙跑倒口呼:“謝主龍恩!”趙匡胤不知這位道長為何行起君臣之禮,正想問個明白,陳摶老祖說:“壯漢身有九五之尊,日後便知。”

趙匡胤知自己有天子之位,信口開河輸了華山,日後定遭世人譴責,心中悔恨,忙去搶奪文約。不料陳摶老祖輕輕一口氣,文紅就飛過谷澗,貼到棋亭對面三鳳山的石壁上去了。

趙匡胤知自己欲賴不成,就請求陳摶指點迷津,早日成就立國大業。陳摶說:“周世宗柴榮正在潼關招兵買馬,徵集良將,何不去投?”聽了陳摶的指點,趙匡胤立即下山直奔潼關,隨了柴榮。到後來終於“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成了宋朝開國皇帝,史稱宋太祖。

趙匡胤賣華山的故事雖屬民間傳說,甚至被演繹的神乎其神,然而卻給華山留下了下棋亭、文約石、猴子觀文約等景觀。據說遊人站在東峰仔細觀望,文約上的草體字跡還依稀可辨呢。

趙匡胤建立大宋,結束了五代幾十年的戰亂,這對人民、對歷史都是有積極意義的,至於陳橋兵變是否是陰謀,並不影響趙匡胤的偉大功績。

這一年,陳摶老祖90歲,騎驢的時候聽到了趙匡胤稱帝的消息,高興的從驢背上摔了下來,別人問他為什麼,他說,天下從此太平了。老祖的推斷總是很準,大宋帶給了中原百姓三百餘年和平富裕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