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的由来?

盛世南华

「漳州」名字及地域之由来,始于三个要素:一水,一城,一将军。

水指“绥安溪”,城指“绥安县”,将军指“归德将军陈政”。

(图为漳州府衙遗址)

隋文帝一统天下后,对于全国县一级单位的数量颇有意见,于是开始缩编。闽粤交界的绥安县正是被裁撤的对象,其人口与地盘被并入龙溪县(今漳州市区一带)。

于是原绥安县城一带,成了闽粤赣边界蛮獠扩张的乐土,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唐武则天时代。

唐代,一直保持着开疆扩土的传统,何况是故土被不交赋税的蛮獠侵占。于是唐高宗派河南光州人归德将军陈政前往平蛮。

陈政是见过世面的人,早年曾随其父四处征战,经常在山西地界出没。或许是有故土情愫作用,当陈政拿下原绥安县城后,大有功成名就之感,临绥安溪畅想未来,一下子就联想到上党的漳水,于是就将绥安溪改名为“漳江”

(图为云霄漳江海口红树林)

绥安溪,其实本来也没名字,人们只是顺势以绥安县名字称谓,陈政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于是漳江之名便在这群中土兵士中传开。

待后来陈政之子陈元光,重新扫平泉潮之间的蛮獠后,向武则天申请设立新的州郡,因势取名为“漳州”,当时州治就在绥安县城,原绥安县地也因此再新设县,称“漳浦县”。

这些新地名都与漳江息息相关。

漳州,向来分为漳南和漳北,漳南指的是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和诏安县,漳北指市区、龙海市、南靖县、长泰县、华安县,平和县算是介于南北之间,各属一半。

初设时的漳州,仅包含漳南,当时漳北全部属于龙溪县,还在泉州范围内,只是唐中后期,漳州府城迁移至龙溪后,才使漳州达到今日的规模。

(图为上党漳水)

因此,从大闽南的角度看(含潮汕地区),漳州是泉潮的中心,漳南偏潮,漳北偏泉。

自古以来,人们谈到潮州时,总会说到“有闽广之异,无漳潮之分”,宋代初年的《太平寰宇记》在介绍漳州风俗语言时,也简单的以“类泉州”一笔带过,漳南同时盛行潮剧和芗剧,就是这一现象的体现。

当然,回归狭义的闽南,漳州与泉州共享二分之一的文化贡献,主体是一致的,细节有点差异,但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不可分离。

这就是漳州的由来与属性。


..................................

文/圭海四记


圭海四记

漳州市

漳州市,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东濒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城市象征-威镇阁,东北与泉州和厦门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潮州毗邻。漳州市绝大多数为汉族,也有畲族、高山族等21个少数民族。漳州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有70万人,台湾人口中1/3的人祖籍是漳州,是侨、台胞寻根谒祖的地方之一。

漳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21℃。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水产资源、水电资源、矿产资源和温泉资源。物产富饶,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

这里盛产"六大名果":芦柑、荔枝、香蕉、龙眼、柚子、菠萝;

"三大名花":水仙花、茶花、兰花;以及对虾、石斑鱼、鲍鱼、龙虾、红蟳、扇贝、牡蛎、泥蚶、鱿鱼等海珍品。天香丽质的水仙花、"国宝神药"片仔癀和"国货之光"八宝印泥,被誉为"漳州三宝",名扬海外。木偶雕刻、珍贝漆画、九龙璧玉雕等旅游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关于“漳州”名称的由来

说法一

漳江,原称云霄溪,东晋时改称绥安溪。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父亲陈政入镇云霄,看到此溪的南北两溪南清北浊汇合成章,回忆起他年青时“以良家子从征”,随父克耕在李世民部下征战上党漳河流域的情景,指着江面对将士们说“此水如上党之清漳”,于是就把这条江改名为漳江。

说法二

漳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唐武后垂拱(685-688年)以前,这个地方还没有建制。秦汉时只在闽粤通道的盘陀岭设蒲葵关;晋代初年在梁山下建绥安县;梁天监(502-519年)年间在荆城(今靖城)建兰水县;梁大同六年(公元504年)在九龙江畔建置龙溪县;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并绥安,兰水入龙溪县。

唐高宗总章(668-760年)年间,闽粤一带少数民族常连结一起反抗唐王朝。至仪凤(676-679年)年间,高宗诏令玉铃卫翌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率府兵二千多入闽,并统领岭南行军奋力征战。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继承父志,率领其众,平定了闽粤边境,在云霄县的漳水之北且耕且。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州治最初设在云霄县的西林,因旁有一水叫"漳江",所以叫"漳州"。同时,在绥安故地设置漳浦县。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漳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到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又迁往龙溪(今漳州芗城区),改称漳州郡。元代改称漳州路,明清两代称漳州府;民国初年并为汀漳龙道;1934年改为福建省第五行政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叫龙溪专区;1969年改为龙溪地区。1985年7月实行"地改市、市管县"行政体制,原来的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

漳州建置后,沿革多变,管辖范围和县份不一。唐垂拱时,分出泉州所辖龙溪县一部分隶漳州,分置漳浦和怀恩两县;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废怀恩县,割龙溪县来属;宋乾德(963-968年)时,领县除龙溪、漳浦外,还有龙岩、长泰,共四县;元时增设南胜县(后改为南靖县);明成化(1465-1487年)年间,增加漳平县;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析出平和县;嘉靖九年(公元1734年)龙岩分出升为直隶州,并管辖漳平、宁洋两个县,漳州府范围剩下七个县。民国以后,从漳浦分出了云霄县,划漳浦和诏安的一部分建置东山县,复从龙溪县分出了华安县,这时管辖又增加为十个县了。1951年6月1日,在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建立了漳州市;1960年春,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市;1985年7月原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原漳州市又改为芗城区。


运营小白的进阶之路

仪凤(676-679年)年间,高宗诏令玉铃卫翌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率府兵二千多入闽,并统领岭南行军奋力征战。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继承父志,率领其众,平定了闽粤边境,因将士思念北方故土,改名绥溪为漳江,漳江本来是今河北一河流,在云霄县的漳水之北且耕且。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州治最初设在云霄县的西林,因旁有一水叫"漳江",所以叫"漳州"。同时,在绥安故地设置漳浦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