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骗”学生读书的教师

张老师是一位乡村中学教师,因为学校有不少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学习习惯难免有些小问题。为了让这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爱上学习,张老师可谓是费尽苦心,用她的话说,就是想尽一切办法“骗”孩子们读书。

她是一位“骗”学生读书的教师

初一年级有个谭姓男学生,个子不高,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他一直跟爷爷住在一起,爷爷只能让孩子衣食无忧,无法督促其学习,所以他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张老师很清楚,若初一没有转变学习态度,到了初二,再多努力都难有成效。经过几天的细心观察,张老师发现这个看上去非常老实的男生,整天心事重重的样子,上课思维不集中,下课又很少与同学互动。

一天上体育课的时候,张老师把谭同学喊到办公室,这位男生表现出一种很紧张的样子,估计是以为自己犯了啥错误,为了缓解气氛,张老师给他倒一杯水,然后表明自己的用意,只是找他谈心。交流过程中,张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因长相一般、身材矮小,有一定的自卑感,加上有几个同学经常嘲笑他是“吊车尾”,所以对学习没有任何动力。他说:“初中毕业会跟父母一起出去打工”。这样的人生规划,张老师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于是就琢磨着如何“骗”他读书。

她是一位“骗”学生读书的教师

第一帮助他树立信心

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自信,学习成绩肯定好不到哪里去。不过,谭同学的学习成绩不好,又没什么学习欲望,如何让他有学习自信?张老师首先从学习以外的地方着手、从细节上找出男孩身上的亮点。一次,班上有几个同学嗑瓜子,地上撒了一些瓜子壳,谭同学座位附近却非常干净。张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在全班表扬了他。可能是第一次被老师全班表扬,他表现出少许激动,又有些不自在。

后来,张老师让谭同学担任劳动小组长,同时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向他暗示: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只是小学的基础差了,如果初一阶段稍作努力,成绩肯定会有很大进步,说不定能考高中、考大学呢。

她是一位“骗”学生读书的教师

因为张老师对这位同学很关心和鼓励,同学们也渐渐改变了对谭同学的看法,不再随意嘲讽他,谭同学慢慢融入了班集体,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同,他的自信心基本上也就建立起来了。

第二,帮助补缺补差

只有信心,没有实力,想提高学习成绩还是空谈。于是,张老师给谭同学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利用中午闲暇时间帮助谭同学补缺补差,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学期结束期末考试,谭同学学习成绩进步了七八名(班级排名)。因为看到了学习希望,谭同学也重新制定了自己的人生规划:考高中,上大学。

她是一位“骗”学生读书的教师

进入初二,谭同学学习成绩虽然不拔尖,但也算中等偏上水平。 “吊车尾”的逆袭对全班同学都是一个激励,另外,张老师还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个体实施不同的“骗术”,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大家都为共同的目标奋斗着。

张老师说:“其实自己并没有想到谭同学能有这么大的进步,学习成绩提升这么快,说明他本身就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只是没有被发掘”。对于张老师的做法,有人认为没有必要,一是老师精力有限,无法帮助到所有“后进生”;二是就算这些“后进生”进步了,也很难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最后落得个高不成低不就。还有人质疑读书的用处,他们认为一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早点放弃读书,进入社会,不一定是坏事。

对此,张老师表示,教师鼓励学生读书天经地义,以后自己还是会用尽一切方法让学生喜欢上读书,这是职责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