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一万步才算“运动”?不要忽视了个体差异

不少人认为一天要走一万步才对身体好,甚至喜欢用手机软体记录下自己的步数,然后和别人炫耀一番。不过,有研究发现,每天3次快走10分钟其实比走一万步健康。

另外,有专家认为,因为个体差异,千万不可以盲目追求一万步,而从生理研究来看,8500步或9000步更科学。

《英国广播公司》(BBC)《保持健康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Getting Fit)》节目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比较走一万步与10分钟快步走(Active 10)到底哪一个对健身更有利。实验将志愿者分成两组,一组必须达成一天一万步的目标,另一组则是一天完成3回的10分钟快步走,步数大约为3000步,也就是1.5英里。研究人员告诉快步走的人,步数不重要,关键是快走,速度要达到能讲话、不能唱歌的程度。

每天走一万步才算“运动”?不要忽视了个体差异

结果显示,一万步组之中,虽然大部份能成功达标,但都很吃力,而快走组的人相对容易达标。研究人员分析指出,和一万步的人相比,快步的人不仅完成了目标,还多做了30%中等到比较剧烈的运动,“当你做中等强度以上运动时,你才开始获得有益健康的最大好处。”

因此,虽然快走组没有万步组的人走得多,但因为速度快,他们有较多时间是在喘气状态下,使得心跳加速,达到锻鍊的作用。研究人员说,最重要的是要让心跳加快,许多证据显示这样可以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一些癌症的风险。

每天走一万步才算“运动”?不要忽视了个体差异

刘效仿进一步指出,每天一万步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健身运动标准,即使在日本,作为该活动最早的倡议者波多野义郎教授也曾经表示,从生理研究的结果来看,其实每天走8500步或9000步更科学,只是1万步方便大家记忆。“步行和其他运动一样,重要的是保证足够的强度和运动时间,才有健身的作用。”究竟要走多少步,存在个体差异,千万不可以盲目追求。

报导也引述资深运动教练曹俊君表示,要如何了解走路运动的步数是否适宜,可以根据心率来调整运动强度,简单的计算公式是,有效运动心率是220减去年龄数,然后将数值分别乘以60%和80%,要控制在这个区间段。

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220-年龄)*80%范围内。

曹俊君举例,假如有人想通过走路运动减肥减脂,他是20岁,以公式计算1分钟的心率在120次到160次之间,他在运动的过程中要达到这个数值,才有达到减肥减脂的目的。

曹俊君还说,在走路或跑步后,补充能量,洗完澡,睡个好觉,第二天起来感觉很精神,说明运动量是相对适宜的。如果第二天起床,感觉浑身肌肉胀,精神不太好,比较疲劳,有可能是运动过量了。


(内容分享自健康云)

每天走一万步才算“运动”?不要忽视了个体差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