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欣赏的臣子都有哪些?

一心与菲行

【汲黯与汉武帝】

《汉书》载,李陵劝降苏武说过这样一段话“……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而夷灭者数十家”。这句话可从一侧面看出汉武帝后期的一些状况。

“法令亡常”,是批汉帝行事为所欲为,毫无顾忌。“大臣亡罪而夷灭”,是批汉帝昏庸且残暴。作为一个统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皇帝,经历如此多人事,其功过是非岂是简单的话语所能概述的,此论着实不够客观。

此段文字中,还记录了有关当时朝臣汲黯的几桩事。但我们后世人却可从另一角度,再来瞧瞧这位千古一帝。

史曾载“灌夫骂座”事件,汲黯便是窦婴、灌夫的支持者。当时还有一个大臣支持窦与灌,他叫郑当时,但遭田蚧怒目,立刻畏缩了。只有汲黯不肯改言。 汉武遂将郑当时训斥了一顿,却并未发落汲黯。


田蛤、卫青各自当道时,威赫无比,僚吏都望舆下拜,独有汲黯不屑趋承,相见不过长揖。卫青敬重他,田纷虽恨却无可奈何。

淮南王刘安欲造反起事,曾私语僚属:“汉廷大臣,只汲黯正直,尚能守节死义,不为人惑。若公孙弘等随势逢迎,我若起事,好似发蒙振落,毫不足畏。”

公孙弘、张汤得汉武帝重用,当面阿谀,口是心非。汲黯不但正面指斥,竟还有胆对武帝谏言:“陛下任用群臣,好似积薪,后来反得居上,令人不解!”武帝半晌说不出话,唯有“呵呵”而已。

某日,武帝曾与汲黯论治道,志在唐虞,不料汲黯竟再次无惧谏言:“陛下内多私欲,外施仁义, 奈何欲效唐虞盛治!”汉武变色退朝,对左右人言:“汲黯真一个憨人!”

汉武帝因匈奴浑邪王来降,命长安令发车二千辆,前往迎接,马匹不能及时凑够,发怒要斩了他。又因百姓将铁器卖于浑邪王,触犯法律,而将他们判为死罪,达五百余人。

汲黯直指这种做法“重外轻内,庇叶伤枝。待夷何仁,待民何酷?”汉武帝圣心不悦,面露怒色,但最终还是饶恕了这五百多人。

武帝还有随意任性的一面。平日接见丞相公孙弘,往往未曾戴冠。接见卫青,常常踞床相对,衣冠更无暇顾及。只有汲黯来奏,未整衣冠,不敢使近。

一日,汉武帝御坐武帐,适逢汲黯入奏,武帝远远望见,自思尚未戴冠,慌忙避入帷中,使人出接奏牍,不待呈阅,便传旨准奏。

汉武帝乃千古一帝,一生建功立业,杀伐果断,总体而言,功大于过。他的臣民见他,也几乎都战战兢兢。能让他有所收敛的咸少,汲黯是一人。


汲黯学黄老,与武帝志趣迥异,武帝何能容忍?抑且,他多次顶撞汉武帝,甚至让这位皇帝下不了台,能得善终,堪为奇迹。

后世之人评价汲黯,是汉武时代“第一直臣”。当这“千古一帝”对上当朝的“第一直臣”,在个人看来,可谓是棋逢对手,相生相克。



落雪清寒



汉武帝最欣赏的臣子:法家酷吏张汤、法家酷吏江充、法家酷吏杜周。这三人掌管刑狱,专门罗织罪名,制造冤狱。

法家掌管刑狱,群臣被屠戮殆尽。皇族被屠戮殆尽。卫青家族被灭族。多位丞相被灭族。儒家大师颜异被腹诽罪处死(肚子里骂天子)。最后一个墨者郭解被杀,墨家彻底灭绝。

汉武帝还重用法家桑弘羊,桑弘羊任御史大夫,盘剥百姓,压榨人民。

汉武帝某年,天下大旱。曾被汉武帝表彰的大商人卜式曰:烹弘羊,天乃雨。


杨朱学派

汉武帝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皇帝,他一生做了许多杰出的贡献,而他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打败匈奴人,让匈奴不敢再南下。在汉武帝以前的时候,汉朝每年都要给匈奴人许多牛羊,粮食,布匹,有时甚至还有陪嫁公主,这是汉朝非常耻辱的时候,而汉武帝登基后改变了这一切。

汉武帝欣赏的臣子我认为有两个,一个卫青,一个是霍去病,两个人都是领军作战的大将军,为消灭匈奴作出了重大贡献。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要是有不妥的地方还请见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