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体内湿气是热湿、寒湿、内湿、外湿?这回给大家说明白

一直以来,湿气一直困绕着很多人,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合适的身体健康。甚至有时候我们从中医那里也无法得到正确的答案。那么湿气究竟是什么?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祛湿呢?

如何区分体内湿气是热湿、寒湿、内湿、外湿?这回给大家说明白

什么是湿?

湿为长夏的主气。湿与脾的关系很密切,因为脾统水而恶湿,意思是脾脏管理水的运化,但本身又喜欢干燥。

夏秋之交,湿气最盛,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容易得湿病。

(长夏:春夏秋冬四季之间,换季的最后18天称为长夏)

湿气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1、体表湿气,会表现出皮肤湿疹、四肢酸胀沉重症;

2、体内湿邪,会入侵关节,使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便;

3、腹部湿气会囤积脂肪,变得大腹便便;

4、头部湿邪会出现头重、头疼等现象。

怎么判断是否有湿?

一看体型

那些大腹便便的人可以说是湿浊沉积造成的,然而肥胖可能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等并发症。

二看舌苔

如何区分体内湿气是热湿、寒湿、内湿、外湿?这回给大家说明白

体内湿气重,舌苔厚腻,此分寒热,舌苔颜色偏黄则是湿热, 偏白则是湿寒。

三看大便

长期大便不成形湿气较重,大便味重色深为湿热,色浅味轻为湿寒。

什么是内湿和外湿?

内湿是人体内气体运行过于缓慢,形成了郁滞。

内湿形成的原因

1、锻炼过少,情绪志气抑郁容易聚而成湿;

2、日常喜欢冷饮、红肉、甜食,致使脾胃失和;

3、肾阳虚衰,脾失温煦,致脾阳虚津液不化,而湿浊内生。

如何预防内湿?

1、少吃甜食、肉类、动物油,可以使人体气血顺畅;

2、戒烟限酒,不损肺及脾胃,则水液输布、运化正常;

3、坚持适当运动。动则为阳,水湿痰饮皆为阴邪,气血流畅就可使阴邪不滞留体内;

4、乐观豁达,保持良好情绪,肝气通达则脾胃(土)不受肝(木)克,使痰湿运化正常。

第一种方法:食疗

茯苓、泽泻、薏米、赤小豆、莲子等都具有利湿的功效,这种方法虽然能把湿去掉,但并不能防止湿邪的再次形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种方法,疏通气机

现在的人,由于工作的关系大多一坐就是一天,所以体质偏湿的人是非常多的。除湿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运动。健脾疏肝,使体内气机流动起来,这样一来湿邪就祛除了。

什么是外湿?

外湿是由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时间一长体内的气机流动就会变得迟缓,逐渐形成了湿邪,因此长期在潮湿环境里工作的人容易的风湿。

外湿形成的原因

相较于内湿来说,外湿形成的原因比较简单,就是环境,潮湿、不通风、长期不见阳光的地方都容易产生湿气。

外湿的预防

1、风能胜湿,因此要保持室内勤通风;

2、保持汗出通畅,避免室内空调温度太低;

3、可在室内放置木炭等吸收湿气的物品。

对于外湿灸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可采用隔姜灸的方法灸足三里、中脘等穴。

灸法:

如何区分体内湿气是热湿、寒湿、内湿、外湿?这回给大家说明白

用鲜生姜切成约3mm厚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施术处,上面再放艾炷灸之。将生姜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于姜片上,用打火机将艾炷点燃,等艾炷燃烧完,病人感到灼痛时,即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3-5壮,使局部皮肤起红晕为度。

艾灸注意事项

1、施灸时,应注意安全,防上艾绒脱落,烧损皮肤或衣物;

2、凡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