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本的家電和手機基本上退出中國市場了,汽車什麼時候退出?

用戶6495254683

伴隨著中國相關產業的進步與發展,來自日本的家電還有手機已經基本上退出中國市場了。這一點相信不少人都會深有感觸。曾幾何時,我們的生活當中充斥著日本的產品,這當中,家電和手機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是伴隨著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還有海爾、美的、格力等中國家電品牌的強勢崛起,還有日本製造自身發展上的滯後,這些日本產品已經大幅度地從中國市場消失了。

於是,就在網友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那汽車什麼時候退出啊?

在我看來,這個短期內還是不大可能實現的。下面,就來簡單地分析下吧。

對比家電與手機,汽車的產業鏈更長,技術更集中,需要更長的積澱。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日本汽車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口碑,有著不俗的產品品質,省油、可靠性高、故障少,已經成為日本汽車鮮明的標籤。正是因為擁有著這些優勢,日本汽車在全球許多市場上都受到極大的歡迎,在中國也不例外。

日系車是較早進入中國的合資車,早早地樹立了口碑,在多年的發展中,也很好地保持了上述優點,得到了中國消費者的一定程度的認可。即便是不時受到政治風波的影響,但其總體上還是保持著較好的發展勢頭。

不過,最近日本製造的醜聞也波及到了汽車行業,一些日本汽車品牌也被牽扯進來,使聲譽受到一定影響。而且,現在,中國的自主品牌正在快速的發展,如果日系車不能打起精神,積極應對,有所作為,退出中國市場,那並不見得是一件遙遠的事情。


汽車很聽話

汽車可不像家電和手機那麼容易,因為在中國汽車特別是20萬向上的汽車,它不僅僅是一種代步工具,而且是一種身份地位與財富的象徵大多數國人認為是一種面子的問題。所謂面子,實際上就是本質上是一種文化問題,所以說中國汽車的崛起實際上是與文化相相關係的,所以說不是那麼容易的。

很多人以為說家電成功了,手機成功了,所以說汽車也會自然而然能成功,但我認為是不會是那麼容易的,現在的中國人雖然經過三十幾年的發展,國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經濟已經取得長足的發展,但是,但是我們在面對外國特別是歐美日等經濟發達國家的品牌時,還是有一種卑微的心理。這種卑微的心理實際上就是一種文化缺乏自信的表現。

一種文化,缺乏自信,那麼她就在品牌上就表現出來了,主要表現就是在崇尚外國品牌,貶低自己的品牌,在汽車領域也是如此。認為自己的自主品牌不可以賣高價,只能做性價比。如果一種品牌它只能做性價比的話,他是不可能發展起來的。特別是在汽車領域。什麼時候中國人不以買自主品牌為沒面子。什麼時候中國的自主汽車品牌才可以真正的發展起來。不過距離這個目標現在還很遙遠。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是包括文化的偉大復興,其中文化的偉大復興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當中肯定是包括對自己品牌的自信。而品牌自信當中肯定肯定包括對自己汽車品牌的自信。這是一種很嚴格的邏輯關係。

所以現在離真正的,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不過,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一個巨大的創業機會。

就看這個是這個時代的弄潮兒,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了。


名字真懶想

1995年,長虹率先扛起以產業報國、民族昌盛為己任的大旗,率領美的格力海爾TCL康佳創維海信等眾兄弟,發起對小日本松下索尼廈普東芝三洋等家電的全面圍鉸,至2010年日本家電逐步退出中國市場,差不多用了15年的時間。

汽車領域,以吉利、長城為首的中國品牌真正吹響征討日韓品牌的號角應該是從2012年開始,相比於90年代中國整體經濟與科技實力的巨大差距,現在的中國已今非昔比,再加上強大的國家產業資本扶持和整體工業實力(工業產值相當於美國+日本之和)。相信用不了10年,也就是2022年之前足以蹂躪日韓汽車行業。



正如汽車狂人李書福所言,未來三到五年趕上日系韓系車的質量。從吉利今年的表現看並非虛言,從7月份開始,吉利已經連續超越所有日韓合資車銷量。1一9月銷星也是將所有日韓合資車斬落馬下,此所滑冬天到了,春天還遠嗎,


探城獵人社群

日本只是退出了附加值不高的低端製造業,轉而只研究前沿和核心產業。打個很簡單的比喻,全世界的智能手機除了蘋果其他的毛利潤低得嚇人,但任何智能手機裡面的配件絕不會不用日本的攝像頭,一臺蘋果手機日本的零配件企業佔據了總利潤的24%,中國企業只拿到了不足5%的利潤。還有日本企業在家電領域比如空調其實最好的壓縮機還是三菱的。連格力的高端機也是採用日本壓縮機。再如汽車產業,你說日本三菱不行,但事實上自主品牌70%甚至更高都是用的三菱的發動機或者說三菱的發動機技術。比如長城,比亞迪等等。日本人在前沿產業的佈局不是你能想象得到的,不要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了就老子天下第一,中華民族向來自大。幾千年的天朝上國思想造就了國人不虛心的民族性格


熾天使152935545

這種說法並不準確。

手機是基本全軍覆沒了,日本人的戰略思維沒跟上,結果是被韓國人擠了市場,但我印象中索尼手機是還在苦苦掙扎的。

而家電,不論是夏普、松下、東芝,都還在堅持,沒有退出這麼一說。

至於汽車,這種高精尖的玩意兒,日本人已經佈局多年,要輕易退出是絕對沒有可能的。而國內有條件地扶持新能源汽車,也是在間接地排擠這些國外車廠。

相比於家電,汽車,日本有一項厲害的業務往往不為人知,那就是工程機械。

像日立,小松,以及五十鈴這樣的公司,各種工程車輛在中國有著廣泛的市場,有著相當的地位,而這樣的專業設備要比什麼家電手機難以淘汰。國內又暫時沒有那麼大的財團能夠在這方面突破。


足球新聞翻譯官

小日本的家電和手機基本上全部退出中國市場了,這是好事,是大快人心的好事。

前不久好像聽說東芝也要倒閉了,
想當初日立、東芝、三洋可是霸佔中國高端電子及家電市場的巨頭,之後隨著中國的格力、海爾、美的等企業的崛起,現在中國市場上幾乎看不到日本電子產品了,至於手機品牌,中國手機品牌連在國外市場都佔了相當份額,更不用說中國本土市場了。寫到這裡不由得感嘆道:“厲害了,我的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記得日本的摩托車品牌如:鈴木、雅馬哈、本田也是在中國無人能敵,之後的日本汽車品牌如:本田、豐田、凌志、藍鳥、尼桑、三菱等幾乎都佔據了中國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現在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革新,出現了一大批國產明星車企如:比亞迪、吉利、銀隆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日本車企肯定會全面退出中國市場,讓我們試目以待吧?


湘平古珍郵館

小日本的家電和手機基本退出中國市場了?表面看是這樣,彩電(應該叫平板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現在基本都是自主品牌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而日本手機也只有索尼和夏普正式在國內發售,市場份額甚至比家電還慘,這是自主全面勝利的節奏?是不是馬上輪到自主汽車品牌把日本車企也逼出中國了?

想多了。

先說家電,自主產品除了有市場份額還有什麼?真正賺錢的高端產品仍然是外資(大部分是日資)的天下,質量有保證的中端產品核心原件基本還得用外資的,比如空調,冰箱壓縮機,電視面板等,自主只是做了個外殼,到最後大頭仍然被外資賺去了,而市場份額最大的低端市場雖然自主企業有能力生產核心原件,然而在以價格換市場的大背景下又能產生多少利潤?

然後是手機,日本手機品牌本來就不是主流,然而日本廠商在整個手機產業鏈中卻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jdi,夏普的屏幕,索尼的攝像模組,甚至更底層的芯片印刷技術,哪家手機廠敢說可以完全脫離日本品牌?它們也許沒華米ov賺得多,卻可以控制它們的供應鏈,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最後說自主汽車,在我看來這個行業反而是最樂觀的。不像手機和家電那樣核心技術只掌握在少數巨頭手裡,汽車行業是個開放的行業,也是個目標明確的行業(安全,節能減排),大部分技術都能找到幾家供應商,所以自主車企用短短20年就走完了外資100年的歷程。現在自主和外資還有差距,但是我們正在慢慢趕上,然而要說把日資趕出中國,這有點不現實了,


我故意的36295688

當年家電中國也和日本幹了好多年,從大屁股到背投到液晶到led,不光要技術還要有有膽識的企業家。到現在第一代的汽車企業的企業家全部陣亡(那些國企的管理者就是一群豬)。現在進入第二代(有國企也有民企,有部分技術,企業家也在成長)。當中國產的汽車也能開幾十萬公里,並且足夠便宜時,就沒日本什麼是了。【只有踩在別人的肩膀上才能向上,】


蛾惢曏冭禓

首先呢,“退出”是個主動性的行為,不管是賠了本還是怎麼地,“退出”都是個主動選擇的結果。然而,日本白電並不是主動退出的。

儘管加入了WTO,中國的白電進口依然是需要一個叫做“進口配額”的東西,沒有這個,消費者只能選擇海淘或者人肉進口。

汽車也是一樣,現在也依然需要這個叫做“配額”的東西。沒有配額,你進口來的汽車是過不了商檢拿不到牌照的。

而這個“進口配額”其實就是中國的一種貿易壁壘。是可以隨時調控的。如果沒有國家許可證調控,就憑几個家電廠家想把日本白電趕出中國,你真的以為你上班工作的態度比日本人認真?


石繭

李書福說過,三到五年趕上日系韓系車的質量,從博字輩吉利車看,並非虛言,吉利車的品質穩步前進,市場佔有率也穩步提高。國人對國產車沒信心,是因為國產車的品質還不足於征服國人,華為手機能做到的,吉利長城也一樣可以做到,吉利領克就是面向全球的市場開發的!難說十年後日本車全退出中國,但那時,國產車定佔國內絕大市場份額,並能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