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3100万的诺贝尔奖发了100多年,竟越花越多?

国庆节长假刚刚结束,2017年的诺贝尔奖也揭晓完毕。相信不少财主都注意到了,今年各个奖项的奖金数额竟然提高了100万瑞典克朗,达到了900万瑞典克朗(约人民币720万元)。

算算年份,诺贝尔奖从1901年第一次颁发,至今已经116年了。每年派发这样大笔的奖金,诺贝尔基金竟然没有把钱花光,还增值了百来倍,可以说是非常神奇了!作为诺贝尔奖的财务管家,诺贝尔基金会到底用了什么方法,才获得了如此逆天的增值成绩?今天,就让理财君来扒一扒,来自诺贝尔基金会的理财秘籍。

神奇!3100万的诺贝尔奖发了100多年,竟越花越多?

Q1诺奖还能源源不断发放吗?

从诺贝尔奖(以下简称诺奖)设立之初,诺贝尔基金会就开始背负着一个艰深的命题:

已知:诺贝尔基金成立时有3100万瑞典克朗,而诺贝尔建议的奖金金额要相当于大学教授的20年薪水(相当于15万克朗),且诺贝尔老爷子在遗愿里表示,只有基金会的直接收益,即利息和分红才能用作诺贝尔奖金,即不动本金。

求解:怎样才能做到每年都发放相应的奖金并一直延续下去?

事实上,虽然命题艰深,诺贝尔基金会百年来却始终贯彻着诺老爷子“不动本金”的遗嘱,并开拓出了一条“永续年金”的道路。

什么是“永续年金”?

永续年金是指无限期的收入或支出相等金额的年金。期限趋于无限,没有终止时间,也没有终止值,只有现值。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存本取息”,就是“永续年金”的例子

那么,诺贝尔是如何建立这支“永续年金”的?

丰富的遗产,让基金会建立“永续年金”有了前提条件。

1901年,诺贝尔设立了5个奖项(1968年才设立诺贝尔经济奖,且一直由瑞典国家银行发布奖金),按当时的工资水平,各项奖金的金额为15万瑞典克朗,发放的奖金总数占比仅为遗产的2.4%。而这样的占比虽然在百年中有不少的波动,但在近年来仍然保持了同一水准。以2014年为例,诺奖奖金为800万克朗,而当年诺奖的总资产增值到了38.69亿克朗,奖金占比仅为1.2%。

投资理财的收益回报率,足以支持奖金的占比。

为了让收益足够支撑奖金发放,基金会设定了投资收益目标——去除通胀因素之后达到3.5%。这个目标要高于每年诺奖用于发放奖金占基金总额的比率。而最近几年,诺贝尔基金的收益回报率远不止于此。2014年,诺贝尔基金甚至以16.5%的回报率超额完成任务。而今年奖金增加100万克朗,基金会也正面解释是由于财务状况得到了改善。

始终坚定不移地保持“不动用本金”。

为了保证本金,诺贝尔基金每年还会将投资净收益的10%还会归入本金再投资。不仅如此,诺贝尔基金会还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当年的诺贝尔奖金。比如为什么去年奖金比今年少?除了通货膨胀,降低奖金来减少本金损失,也是重要原因。此外,诺贝尔基金会还设有应急的准备资金,即使在连续两年没有获得投资收益这种极端情况下,依然能照常发放奖金而不必动用本金

所以,在原始基金雄厚的基础上,不动用投资本金,通过每年的收益留存来保存本金的实际价值,这种永续的资产管理模式对诺贝尔奖的百年成功运作功不可没。

Q2诺奖也曾遭受理财危机?

诺贝尔基金会的理财之路也并不是一路顺遂。

1901—1953年,由于《章程》规定,诺贝尔基金只能投资于“安全证券”,即国债和贷款等有固定收益、有担保或抵押的产品。这种过于保守的理财方式限制了收益的增长,致使诺贝尔奖金发放越来越艰难。资产总额在30年代仅剩创立时的2/3。

好在1953年,瑞典政府允许基金会独立投资,可将钱投在股市和不动产方面。基金会的经济状况才开始有所改善。而进入70-80年代后,诺贝尔基金会也随着市场的变化,投资变得相当多元化。除了股市、固收类、不动产,还开始涉猎一些期货、期权、私募股权等另类资产,投资范围也囊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瑞士,使得奖金总资产不断攀升,到2014年,奖金总资产已经达到38.7亿克朗。实际价值相较于成立之初翻了226%。

经过不断的尝试,而今的诺贝尔基金,资产配置比例也基本比较稳定。大致的投资模型为:

神奇!3100万的诺贝尔奖发了100多年,竟越花越多?

股票投资50%。主要以财富增值为目标,进攻性强,博取高收益。

另类投资30%。仍以财富增值为目标,进可攻,退可守,让整个组合收益更为稳固。

固定收益类投资20%。主要进行风险防范,以财富保值为目标。

基于这个模型,基金会每年都会委托和直接投资,并根据投资产品的特征,寻找合适的替代产品。而每一部分在占比上,也会根据大环境做出10%的上下浮动。

合理的资产配置、全球化分散投资、拓展另类投资,可以说让诺贝尔基金会在漫长的历程中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

Q3诺奖最偏爱的基金类型是?

不仅在投资结构上,诺贝尔基金在具体的对象工具选择上,还选择了一种很省力,收益也不错的工具。

从诺贝尔基金每年年报披露的信息来看,每一个部分具体选择的工具都是指数基金。以2014年的诺贝尔基金投资工具为例:

股票类

55%

44%投资MSC国家指数

11%投资SIX Return Index

固收类

20%

全部投资于Handelsbanken All Bond Index债券指数

其他类

25%

全部都用于一种叫“全球FoHF指数”的对冲基金指数

之所以选择指数基金,是因为基金会认为,在相对透明的市场,投资指数基金比投资股票更容易获得可观的收益。其实,这种投资方式,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在无专业投资人士指导的情况下,指数基金简便易行,不用一支一支地去分析股票并对未来市场进行预测,购买跟随大势的基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比如用理财通指数基金定投功能,不但能够定期存入资金,长期坚持更能斩获较好的收益。

神奇!3100万的诺贝尔奖发了100多年,竟越花越多?

诺奖发放一百多年并不是一个神话,而是因为诺贝尔基金会对奖金有着科学的管理。不管是树立收益目标、保存本金的实际价值,还是紧跟大环境,充分考虑风险配置不同资产,购买较好收益的指数基金,都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

最后,请允许理财君臭美地说一句:诺贝尔基金会的理财秘籍也告诉我们,投资理财不仅能获得收益,更能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