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庙号为什么从太宗改为成祖?

韩惜忆

中国历史上君王死后皆有庙号,一般开国之君为太祖、第二代君主为太宗。如唐代开国皇帝李渊为太祖,后继位的李世民为太宗。宋代,赵匡胤建国为太祖,赵光义为太宗。明朝虽然在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后由其孙子朱允炆即位,但很快便被其叔朱棣推翻。朱棣上台后将朱允炆在位期间几乎所有的起居注、实录等资料抹去。甚至不给建文帝加谥号与庙号,否认其合法地位。

所以照常理而言,在朱棣死后,他应该会被后任皇帝顺理成章地加上“太宗”的庙号。但熟悉历史的我们都清楚,如今提起朱棣,多称其为明成祖而非明太宗,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朱棣死后的庙号

朱棣死于公元1424年,翻看《明史》我们也可以更清晰地梳理其死后的庙号改易过程。《明史》卷三《成祖纪》曰:“秋七月庚辰,……次苍崖戍,不豫。庚寅,至榆木川,大渐。遗诏传位皇太子,丧礼一如高皇帝遗制。辛卯,崩,年六十有五。九月壬午,上尊谥曰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长陵。嘉靖十七年九月,改上尊谥曰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成祖。”

图一 现存明实录中关于朱棣统治时期的部分仍称“明太宗实录”

可见朱棣死后确实被明仁宗尊为太宗,但嘉靖十七年时其庙号又从太宗改为了成祖。这不禁令人生疑,为何在一百多年后的嘉靖朝皇帝要突然改了自己先祖的庙号?这就不得不提到嘉靖皇帝的身世与“大礼议”之争了。

二、嘉靖的身份与“大礼议”事件

嘉靖皇帝的皇位继承自明武宗正德皇帝,但他并不是正德皇帝的子嗣或是兄弟,而是堂弟。正德皇帝一生耽于享乐不仅不务政事,生儿育女的正事也耽误了。他一生风流自在却未留下子嗣,再加上他是明孝宗的独生子,并没有兄弟以承袭皇位。因此,皇位传给皇室旁支就成了无奈之举。在正德皇帝弥留之际,当时的首辅杨廷和果断将皇位继承人选定为明孝宗兄弟朱祐杬的儿子朱厚熜,是为明世宗嘉靖皇帝。

按照礼法,嘉靖皇帝朱厚熜是由旁支小宗入继大统的,因此朱厚熜不能将自己的亲生父亲称为皇考,而需要奉明孝宗为皇考,以尊正统。原本杨廷和等大臣也是这样安排的,他们以为这个14岁的老实孩子应该会乖乖听话。但偏偏朱厚熜本人并不想这么干。他坚持要认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考,而拒绝遵循礼法入继为明孝宗子嗣。并且他还要追尊自己亲生父亲为皇帝。

这下子群臣不干了,这一举动对礼法是极大的挑战。于是形成了群臣同嘉靖帝对于皇帝该尊谁为皇考问题的争议,史称“大礼议”事件。这起争执绝不仅仅是礼法上的分歧那么简单,这一行为的背后是年轻的嘉靖帝并不甘心做杨廷和等人傀儡的决心。同时将自己的父亲尊为皇帝又可以大大加强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表面上礼法的争执,其实是嘉靖帝登基立威的方式,这意味着他并不屈从于杨廷和等人的安排。

同时,朝中又有以张璁为首的一批大臣支持皇帝的这一行为,嘉靖帝也在利用这种形式扶持大臣以建立自己的政治力量,挑战着杨廷和等人的权威。

 图二 在“大礼议”事件中站在嘉靖帝一方的张璁等人日后多飞黄腾达

最终,持续三年“大礼议”事件以嘉靖帝一方获胜,杨廷和一方的大臣要么被罢免,要么被降职,有的甚至死于梃杖。嘉靖帝也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称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考。但相关礼法的争议其实并未结束。

三、嘉靖帝对皇权合法性的进一步构建与改易朱棣庙号

虽然“大礼议”事件嘉靖帝获胜,但是实际上嘉靖帝并没有完全称心如意。他还是做出了妥协。嘉靖帝称自己亲生父亲为皇考,但并没有完全达到最初追尊自己父亲为皇帝的目的。其父亲由于从未即位,因此不可能称“宗”而进入太庙被祭祀。

 图三 2014年在北京行知实验小学附近发掘出的明代明堂遗址

不过嘉靖帝想出了另一个主意——恢复早已废止的明堂祭祀,在祭明堂时以自己的父亲配天。这样就可以称“宗”以入太庙。

不过这里有一个小问题,就是明堂祭祀时并不一定以皇帝父亲配以上帝。按《礼记·明堂位》:“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也。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大庙,牲用白牡。”也就是说在古代郊祀礼时以后稷为配,明堂配以周公。《后汉书》又载汉章帝时期:“宗祀五帝于孝武所作汶上明堂,光武帝配,如雒阳明堂礼。”可见东汉章帝明堂祭祀时配以爷爷光武帝。

这种情况到了宋元时期有了变化,以宋代为例,明堂祭祀时常以当时在位皇帝的皇考为配。如《宋史·礼志》载宋仁宗嘉祐七年七月:“詔復有事於明堂……設昊天上帝、五方帝位,以真宗配。”仁宗死后“英宗即位,禮官議仁宗配明堂。”所以这之后的明堂祭祀多配以当朝皇帝的父亲。

不过明代一开始是没有明堂制度的。但既然有政治需要,这种东西就自然会被重新抬出来。但是出于明堂制度在历朝的变化以及《礼记》中明堂以周公以配上天的记载,群臣们肯定是不会那么轻易让嘉靖帝这么轻松地将自己的父亲放入明堂祭祀的。于是很多大臣上议称恢复明堂祭祀应该配以明太宗朱棣而非生前未当过一天皇帝的朱祐杬。

这些大臣里有明面上反对的,还有打太极和稀泥的。前者以唐胄为代表,他直接陈说如果要恢复明堂之制就需要以太宗为配,而不能配以皇帝的父亲。结果嘉靖大怒,将他抓进了锦衣卫的大牢里。严嵩则属于和稀泥的一派,他上疏的用语十分值得玩味。《明经世文编》载严嵩如是说:

“明堂以祭五帝、郊之祭以始封之祖、有聖人之功者配焉、明堂之祭、以繼體之君、有聖人之德者配焉……其所當配之帝、亦唯二論而巳。若以功德論。太宗文皇帝。再造家邦。功符太祖。當配以太宗也。若以親論。則獻皇帝陛下之所自出也。……伏乞聖明裁定”

下面我来大致说一下严嵩的意思,他首先把明堂之制的来龙去脉先说了一通,后来直接说以太宗为配或以皇帝之父为配都可以。至于如何定夺,就看皇帝了。这等于把皮球又踢回给了嘉靖帝。嘉靖看后大怒,他下令让群臣再议以统一说法,确定到底应该让谁配以明堂之祭。

虽然,嘉靖帝盛怒之下让许多大臣害怕。但嘉靖帝心里也清楚自己干出这种不太符合礼法的事情是不会让士大夫们满意的。于是,嘉靖帝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将明太宗的庙号改为成祖,在郊祀的时候与太祖并配。而在明堂祭祀的时候配以自己的父亲。这样既没有委屈朱棣。也使得自己能称自己父亲为“宗”。可谓是一个两全之策。

所以,朱棣之所以由太宗改为成祖,是嘉靖帝为加强自身皇权合法性与士大夫阶层做出的妥协。他想要让自己的父亲在明堂之祭中以配上天,并且称宗,就绕不开为何不以功劳更大的朱棣配天的问题。而且嘉靖帝时期郊祀改制,已经将之前太祖、太宗并配郊祀改为太祖独配。此时如果明堂之祭中不以太宗为配,士大夫们明显会反对。所以,朱棣的庙号看似简单的改动,其中暗含着皇帝与士大夫阶层的角力。

参考文献

《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陈子龙:《明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62年。

赵克生:《明代郊礼改制述论》,《史学集刊》2004年第2期。

张一兵:《明堂制度研究_明堂制度的源流》,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历史研习社

《明史》里讲,朱棣原本的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长陵。直到嘉靖十七年九月,嘉靖皇帝把朱棣的谥号改成了”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庙号成祖。

在现在人的眼里,那么长的谥号都记不住,还要该来改去,还有祖宗祖宗,分那么清干嘛?但实际上,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内涵机理关系到权力和命运!

首先我们看下”祖与宗“的区别!所谓开创为祖,守成为宗!朱棣在历史上比较特殊,他似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藩王造反最终做成皇帝的,所以从他守成朱元璋的基业的角度,可以叫宗。但是他其实也是一刀一枪打下的 江山,所以叫祖也能说得过去!

但是嘉靖皇帝为什么要改朱棣庙号呢?从来都是活人拿死人做文章,问题的根子在活人身上。我们知道嘉靖皇帝他和其他儿子继承老子位置的情况不一样!他也是藩王入京,他的堂兄正德皇帝无嗣。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他入京继位!关键是正德皇帝连个嫡亲兄弟都没有,只能找堂兄弟。内阁像杨廷和那帮老头子,千挑万选,选了兴献王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他们觉得你的皇帝位子几乎就是捡来的,一个小屁孩,还不得千恩万谢,我们说啥你就听啥!可是、但是玩了一辈子鹰的一帮老头子被鹰啄了眼。

嘉靖皇帝是个少年老成的权谋高手!他为了争取和维护自己的权力,他懂得在什么地方着手,而且进退有据,懂得什么是底线,坚决不能让步;什么是可以妥协的,不至于撕破脸皮!正是因为正德皇帝的爹不是嘉靖的爹。所以一帮内阁老头逼着嘉靖叫自己爹妈为叔叔婶婶!着实没把皇帝当皇帝,完全就是在欺负小孩子!所以嘉靖皇帝知道,此刻一旦认怂,这辈子都要被这帮人牵着鼻子走!所以最终一手策划了著名的”大议礼“事件!为了给自己给自己的父母争名份,活生生地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礼学大家!其实是他对礼学感兴趣吗?当然不是,而是他要为自己的统治权找法理、找道德依据,从而巩固其对明帝国的统治地位!嘉靖的前半生几乎都在做着这样一件事情,所以当内阁当百官都最终臣服于他的时候,他就开始炼丹修道,以求长生不死,继续荣华富贵!

而那个让他认为彻底找到合法依据的点就在为一个死人改庙号!这个死人就是朱棣。改朱棣”太宗“为”成祖“,那么像他这样藩王继位就有了合法依据了!这个对于我们现在礼学知识浅薄的人,感觉完全没有逻辑合理性。但是在儒家的礼学体系下,这叫“根正苗红”!


炒米视角

周礼,天子立七庙,中间奉祖,三昭三穆。

祖是万世不祧。什么是祧呢?明以前太庙正殿只供七个祖宗,超出后,就要祧出一个,于偏殿单独供奉。以保持数量。

明朝时,太庙正殿供奉祖宗数量有所增加,可以奉九个,加上太祖就是十个。嘉靖登基时,有一种说法是他想给亲生父亲安排进太庙,可是太庙进一个就需要祧一个,最该祧的就是太宗,可是永乐皇帝何等伟大,嘉靖打死也不敢祧,于是抬格太宗为成祖,和太祖并奉于正中,成为万世不祧。这样就可以把朱瞻基祧出去,好给老爸腾位置。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由于朱允炆和明代宗朱祁钰不在太庙,所以太庙里不缺指标,他想把自已亲生父亲按排进太庙,也一个祖宗不用往外摘。那他为什么还要给朱棣升级呢?

嘉靖是藩王继位,不是正根,他还想把他老爸放进太庙享爱皇帝待遇,这当然与制度不合,经过与大臣的斗争,最后剩下个明堂祭祀的问题,这个内容有好几位的回答都讲清楚了,嘉靖是个聪明人,老爸抢了太宗的明堂配享,他把太宗升级成祖做补尝,没当过一天皇帝的朱祐杬荣升明睿宗。


扬沙蔽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