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廟號為什麼從太宗改為成祖?

韓惜憶

中國歷史上君王死後皆有廟號,一般開國之君為太祖、第二代君主為太宗。如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為太祖,後繼位的李世民為太宗。宋代,趙匡胤建國為太祖,趙光義為太宗。明朝雖然在開國皇帝朱元璋去世後由其孫子朱允炆即位,但很快便被其叔朱棣推翻。朱棣上臺後將朱允炆在位期間幾乎所有的起居注、實錄等資料抹去。甚至不給建文帝加諡號與廟號,否認其合法地位。

所以照常理而言,在朱棣死後,他應該會被後任皇帝順理成章地加上“太宗”的廟號。但熟悉歷史的我們都清楚,如今提起朱棣,多稱其為明成祖而非明太宗,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朱棣死後的廟號

朱棣死於公元1424年,翻看《明史》我們也可以更清晰地梳理其死後的廟號改易過程。《明史》卷三《成祖紀》曰:“秋七月庚辰,……次蒼崖戍,不豫。庚寅,至榆木川,大漸。遺詔傳位皇太子,喪禮一如高皇帝遺制。辛卯,崩,年六十有五。九月壬午,上尊諡曰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長陵。嘉靖十七年九月,改上尊諡曰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成祖。”

圖一 現存明實錄中關於朱棣統治時期的部分仍稱“明太宗實錄”

可見朱棣死後確實被明仁宗尊為太宗,但嘉靖十七年時其廟號又從太宗改為了成祖。這不禁令人生疑,為何在一百多年後的嘉靖朝皇帝要突然改了自己先祖的廟號?這就不得不提到嘉靖皇帝的身世與“大禮議”之爭了。

二、嘉靖的身份與“大禮議”事件

嘉靖皇帝的皇位繼承自明武宗正德皇帝,但他並不是正德皇帝的子嗣或是兄弟,而是堂弟。正德皇帝一生耽於享樂不僅不務政事,生兒育女的正事也耽誤了。他一生風流自在卻未留下子嗣,再加上他是明孝宗的獨生子,並沒有兄弟以承襲皇位。因此,皇位傳給皇室旁支就成了無奈之舉。在正德皇帝彌留之際,當時的首輔楊廷和果斷將皇位繼承人選定為明孝宗兄弟朱祐杬的兒子朱厚熜,是為明世宗嘉靖皇帝。

按照禮法,嘉靖皇帝朱厚熜是由旁支小宗入繼大統的,因此朱厚熜不能將自己的親生父親稱為皇考,而需要奉明孝宗為皇考,以尊正統。原本楊廷和等大臣也是這樣安排的,他們以為這個14歲的老實孩子應該會乖乖聽話。但偏偏朱厚熜本人並不想這麼幹。他堅持要認自己的親生父親為皇考,而拒絕遵循禮法入繼為明孝宗子嗣。並且他還要追尊自己親生父親為皇帝。

這下子群臣不幹了,這一舉動對禮法是極大的挑戰。於是形成了群臣同嘉靖帝對於皇帝該尊誰為皇考問題的爭議,史稱“大禮議”事件。這起爭執絕不僅僅是禮法上的分歧那麼簡單,這一行為的背後是年輕的嘉靖帝並不甘心做楊廷和等人傀儡的決心。同時將自己的父親尊為皇帝又可以大大加強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表面上禮法的爭執,其實是嘉靖帝登基立威的方式,這意味著他並不屈從於楊廷和等人的安排。

同時,朝中又有以張璁為首的一批大臣支持皇帝的這一行為,嘉靖帝也在利用這種形式扶持大臣以建立自己的政治力量,挑戰著楊廷和等人的權威。

 圖二 在“大禮議”事件中站在嘉靖帝一方的張璁等人日後多飛黃騰達

最終,持續三年“大禮議”事件以嘉靖帝一方獲勝,楊廷和一方的大臣要麼被罷免,要麼被降職,有的甚至死於梃杖。嘉靖帝也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稱自己的親生父親為皇考。但相關禮法的爭議其實並未結束。

三、嘉靖帝對皇權合法性的進一步構建與改易朱棣廟號

雖然“大禮議”事件嘉靖帝獲勝,但是實際上嘉靖帝並沒有完全稱心如意。他還是做出了妥協。嘉靖帝稱自己親生父親為皇考,但並沒有完全達到最初追尊自己父親為皇帝的目的。其父親由於從未即位,因此不可能稱“宗”而進入太廟被祭祀。

 圖三 2014年在北京行知實驗小學附近發掘出的明代明堂遺址

不過嘉靖帝想出了另一個主意——恢復早已廢止的明堂祭祀,在祭明堂時以自己的父親配天。這樣就可以稱“宗”以入太廟。

不過這裡有一個小問題,就是明堂祭祀時並不一定以皇帝父親配以上帝。按《禮記·明堂位》:“祀帝於郊,配以後稷。天子之禮也。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於大廟,牲用白牡。”也就是說在古代郊祀禮時以後稷為配,明堂配以周公。《後漢書》又載漢章帝時期:“宗祀五帝於孝武所作汶上明堂,光武帝配,如雒陽明堂禮。”可見東漢章帝明堂祭祀時配以爺爺光武帝。

這種情況到了宋元時期有了變化,以宋代為例,明堂祭祀時常以當時在位皇帝的皇考為配。如《宋史·禮志》載宋仁宗嘉祐七年七月:“詔復有事於明堂……設昊天上帝、五方帝位,以真宗配。”仁宗死後“英宗即位,禮官議仁宗配明堂。”所以這之後的明堂祭祀多配以當朝皇帝的父親。

不過明代一開始是沒有明堂制度的。但既然有政治需要,這種東西就自然會被重新抬出來。但是出於明堂制度在歷朝的變化以及《禮記》中明堂以周公以配上天的記載,群臣們肯定是不會那麼輕易讓嘉靖帝這麼輕鬆地將自己的父親放入明堂祭祀的。於是很多大臣上議稱恢復明堂祭祀應該配以明太宗朱棣而非生前未當過一天皇帝的朱祐杬。

這些大臣裡有明面上反對的,還有打太極和稀泥的。前者以唐胄為代表,他直接陳說如果要恢復明堂之制就需要以太宗為配,而不能配以皇帝的父親。結果嘉靖大怒,將他抓進了錦衣衛的大牢裡。嚴嵩則屬於和稀泥的一派,他上疏的用語十分值得玩味。《明經世文編》載嚴嵩如是說:

“明堂以祭五帝、郊之祭以始封之祖、有聖人之功者配焉、明堂之祭、以繼體之君、有聖人之德者配焉……其所當配之帝、亦唯二論而巳。若以功德論。太宗文皇帝。再造家邦。功符太祖。當配以太宗也。若以親論。則獻皇帝陛下之所自出也。……伏乞聖明裁定”

下面我來大致說一下嚴嵩的意思,他首先把明堂之制的來龍去脈先說了一通,後來直接說以太宗為配或以皇帝之父為配都可以。至於如何定奪,就看皇帝了。這等於把皮球又踢回給了嘉靖帝。嘉靖看後大怒,他下令讓群臣再議以統一說法,確定到底應該讓誰配以明堂之祭。

雖然,嘉靖帝盛怒之下讓許多大臣害怕。但嘉靖帝心裡也清楚自己幹出這種不太符合禮法的事情是不會讓士大夫們滿意的。於是,嘉靖帝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他將明太宗的廟號改為成祖,在郊祀的時候與太祖並配。而在明堂祭祀的時候配以自己的父親。這樣既沒有委屈朱棣。也使得自己能稱自己父親為“宗”。可謂是一個兩全之策。

所以,朱棣之所以由太宗改為成祖,是嘉靖帝為加強自身皇權合法性與士大夫階層做出的妥協。他想要讓自己的父親在明堂之祭中以配上天,並且稱宗,就繞不開為何不以功勞更大的朱棣配天的問題。而且嘉靖帝時期郊祀改制,已經將之前太祖、太宗並配郊祀改為太祖獨配。此時如果明堂之祭中不以太宗為配,士大夫們明顯會反對。所以,朱棣的廟號看似簡單的改動,其中暗含著皇帝與士大夫階層的角力。

參考文獻

《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

陳子龍:《明經世文編》中華書局1962年。

趙克生:《明代郊禮改制述論》,《史學集刊》2004年第2期。

張一兵:《明堂制度研究_明堂制度的源流》,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


歷史研習社

《明史》裡講,朱棣原本的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長陵。直到嘉靖十七年九月,嘉靖皇帝把朱棣的諡號改成了”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廟號成祖。

在現在人的眼裡,那麼長的諡號都記不住,還要該來改去,還有祖宗祖宗,分那麼清幹嘛?但實際上,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內涵機理關係到權力和命運!

首先我們看下”祖與宗“的區別!所謂開創為祖,守成為宗!朱棣在歷史上比較特殊,他似乎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藩王造反最終做成皇帝的,所以從他守成朱元璋的基業的角度,可以叫宗。但是他其實也是一刀一槍打下的 江山,所以叫祖也能說得過去!

但是嘉靖皇帝為什麼要改朱棣廟號呢?從來都是活人拿死人做文章,問題的根子在活人身上。我們知道嘉靖皇帝他和其他兒子繼承老子位置的情況不一樣!他也是藩王入京,他的堂兄正德皇帝無嗣。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他入京繼位!關鍵是正德皇帝連個嫡親兄弟都沒有,只能找堂兄弟。內閣像楊廷和那幫老頭子,千挑萬選,選了興獻王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他們覺得你的皇帝位子幾乎就是撿來的,一個小屁孩,還不得千恩萬謝,我們說啥你就聽啥!可是、但是玩了一輩子鷹的一幫老頭子被鷹啄了眼。

嘉靖皇帝是個少年老成的權謀高手!他為了爭取和維護自己的權力,他懂得在什麼地方著手,而且進退有據,懂得什麼是底線,堅決不能讓步;什麼是可以妥協的,不至於撕破臉皮!正是因為正德皇帝的爹不是嘉靖的爹。所以一幫內閣老頭逼著嘉靖叫自己爹媽為叔叔嬸嬸!著實沒把皇帝當皇帝,完全就是在欺負小孩子!所以嘉靖皇帝知道,此刻一旦認慫,這輩子都要被這幫人牽著鼻子走!所以最終一手策劃了著名的”大議禮“事件!為了給自己給自己的父母爭名份,活生生地把自己鍛鍊成了一個禮學大家!其實是他對禮學感興趣嗎?當然不是,而是他要為自己的統治權找法理、找道德依據,從而鞏固其對明帝國的統治地位!嘉靖的前半生幾乎都在做著這樣一件事情,所以當內閣當百官都最終臣服於他的時候,他就開始煉丹修道,以求長生不死,繼續榮華富貴!

而那個讓他認為徹底找到合法依據的點就在為一個死人改廟號!這個死人就是朱棣。改朱棣”太宗“為”成祖“,那麼像他這樣藩王繼位就有了合法依據了!這個對於我們現在禮學知識淺薄的人,感覺完全沒有邏輯合理性。但是在儒家的禮學體系下,這叫“根正苗紅”!


炒米視角

周禮,天子立七廟,中間奉祖,三昭三穆。

祖是萬世不祧。什麼是祧呢?明以前太廟正殿只供七個祖宗,超出後,就要祧出一個,於偏殿單獨供奉。以保持數量。

明朝時,太廟正殿供奉祖宗數量有所增加,可以奉九個,加上太祖就是十個。嘉靖登基時,有一種說法是他想給親生父親安排進太廟,可是太廟進一個就需要祧一個,最該祧的就是太宗,可是永樂皇帝何等偉大,嘉靖打死也不敢祧,於是抬格太宗為成祖,和太祖並奉於正中,成為萬世不祧。這樣就可以把朱瞻基祧出去,好給老爸騰位置。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由於朱允炆和明代宗朱祁鈺不在太廟,所以太廟裡不缺指標,他想把自已親生父親按排進太廟,也一個祖宗不用往外摘。那他為什麼還要給朱棣升級呢?

嘉靖是藩王繼位,不是正根,他還想把他老爸放進太廟享愛皇帝待遇,這當然與制度不合,經過與大臣的鬥爭,最後剩下個明堂祭祀的問題,這個內容有好幾位的回答都講清楚了,嘉靖是個聰明人,老爸搶了太宗的明堂配享,他把太宗升級成祖做補嘗,沒當過一天皇帝的朱祐杬榮升明睿宗。


揚沙蔽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