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紅燈逆行威脅交通安全 老年代步車何以橫行街頭?

闖紅燈逆行威脅交通安全無生產標準存安全隱患

問題纏身“老年代步車”何以橫行街頭

在不少地方,一些外形尺寸與機動車無異的“老年代步車”,不需要辦理任何證照手續就大搖大擺上路,成為公共安全一大隱患。

闖紅燈逆行威脅交通安全 老年代步車何以橫行街頭?

此類“老年代步車”的問題可謂老生常談,但不得不正視的是,對“老年代步車”到底該如何治理,尚無確切的答案。因存廢的大方向不明,往往是治理一段時間後,“老年代步車”保有量又持續增加。

4月21日,家住湖南省長沙市寧鄉道林鎮的一位88歲老人因為思鄉心切,竟然帶著9歲的孫子開老年代步車上了高速公路。由於不熟悉高速公路通行規則,老人在高速公路互通很快迷了路,並在嶽臨高速和滬昆高速之間逆行、變道,往返來回近3小時。而這輛老年代步車的時速為15公里。

高速交警通過視頻監控發現這一情況後,及時通知路面巡邏民警找到爺孫二人,將他們安全護送下高速公路。

“老年代步車”引發的險情,遠不止這一例。

問題不少

整體封閉,四個輪子,內部構造和電動車差不多,有方向盤,有前進擋和後退擋,前後兩排座位,這種被稱為“老年代步車”的新型電動車,受到不少人喜愛。

在北京市豐臺區馬家堡街道工作的環衛工人李師傅眼裡,這是個畸形的“怪物”。

李師傅說,據他觀察,路面上出現的這些“老年代步車”,起步猛、底盤輕,車速一快,極易發生側翻,“最重要的是有些剎車不靈,遇到突發情況,剎車根本來不及”。

看著車身後方醒目的“老年代步車”幾個字,機動車司機不敢催、行人只能躲。

提起這些外形酷似機動車的“老年代步車”,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李先生感覺頭疼:“有些‘老年代步車’看上去與機動車差不多,速度雖然比不上汽車,但是對行人來說還是很快的,而且沒有聲音。你走在路上,還沒有察覺,車已經挨著你開過去了,我好幾次都被這種突然躥出來的車嚇一跳。”

李先生說,這種“老年代步車”給人的感覺就是顛顛晃晃的,如果真撞上機動車,駕駛人肯定會受傷。

危險也幾乎如影隨形。

“大約晚上8點半,我從北五環拐向機場高速的出口,進入匝道,直覺告訴我儘量減速,我用40公里的時速沿著近乎圓形的匝道行駛,突然眼前一閃,瞬間失去視覺。回過神來,原來是一輛‘老年代步車’,開著大燈從匝道左側逆行過來,速度不低。”對於兩個月前的這場經歷,北京市民黃璇說,“如果前車離我近一些,如果路中間出現了行人,我在那一瞬間是根本沒有反應的。如果出了事,我肯定跑不了責任。但是,對於這種駕駛‘老年代步車’違法的行為,是不是應該追究駕駛人的責任?”

酷似機動車的“老年代步車”,不僅出現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在各地均有它們的身影。

“像我們這樣的小地方,本來下班就擁擠的雙車道,一輛拉客的‘老年代步車’以20公里的時速行駛,慢慢悠悠地壓制著後面長長的車隊。還有一種情況,你駕車按交通燈正常通行路口時,這些車突然冒出來讓你出一身冷汗。”在安徽某市生活的胡文新說。

為何使用

“好多老人沒有學過道路交通安全法,不懂得安全駕駛,開著‘老年代步車’上路就和平時買菜走路一樣,想怎麼走就怎麼走,實在不安全。”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劉女士說。

劉女士說,老人不懂交規是一方面,另外有報道說,三個熟練工一天便可以組裝一輛這種車,它的安全性能可想而知。

然而,不少人發現,駕駛這種不安全“老年代步車”的,有不少是年輕人。

北京市朝陽區的李先生說,現在開這種車的人越來越多,而且不僅是老人開,很多都是年輕人在開。

在河北工作的張西峰看來,在北方平原地區,“小城市、農村,街上有不少此類‘老年代步車’。開這種車的人,大部分都沒有駕駛證,駕駛者以中老年人和婦女居多,也有少數年輕男性開這種車。這種‘老年代步車’的主動、被動安全都不算好,提速倒是挺快”。

為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使用這種不安全的“老年代步車”?

“別一棍子打死‘老年代步車’”。

這樣的態度,也代表了不少老人的心聲。

“這種車不用上牌不用駕照,不用限行,對於年紀大的人來說,還可以遮風擋雨,我覺得還是蠻好的。”北京市一位60多歲的“老年代步車”車主說,他開車時一般都走慢行道。

現實需求,也成為一些子女為父母購買“老年代步車”的原因。

雜亂無章

據瞭解,真正的“老年代步車”是一種醫療器械,車速基本控制在每小時10公里之內,以速度低、剎車靈、安全可靠、方便為標準,且不能在機動車道上行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