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无底船过凌云渡时,孙悟空为何急着把唐僧推下河?

oO飞儿Oo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此时的孙悟空并不是孙悟空,而唐僧也不是金蝉子转世,预知详情,请听我慢慢道来:

唐僧并不是金蝉子转世,他们见面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唐僧的死亡!

1、唐僧出生的秘密(一)

上期我们也提到,金蝉子为了整个佛家,牺牲了自己整整十次,作为回报,如来佛祖同意他成佛,所以,他是取经的第一人选!

但是对于金蝉子这个一个修为比较低,况且又有着奇妙功效的人,难免有人打他的主意,甚至会阻止他成佛,因为一旦他成佛,也就再也不能被吃了,也就是说佛家将失去了唯一一个可以续命的良药,一旦天庭再次停止蟠桃供应,这对佛家是毁灭性打击!

有了这么一个前提,我们再看是谁安排的唐僧出生?

……一日,刘洪公事远出,小姐在衙思念亲夫……忽然身体困倦,腹内疼痛,晕闷在地,不觉生下一子。耳边有人嘱曰:“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

安排唐僧转世的是南极星君,但是他说的是奉的观音菩萨法旨,那么他有没有说谎呢?

我们看原著,如来佛祖某一天在盂兰盆会上突然提起了取经之事,然后观音菩萨领了法旨: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

如果是早就安排好的,如来佛祖定然不会大喜,更不会心中大喜,证明这之前,并没有决定由谁去寻找取经人,那么观音菩萨会不会领了法旨以后,再去安排的金蝉子转世呢?

2、唐僧出生的秘密(二)

在原著中,观音菩萨领了法旨以后,到达了灵山下面的玉真观,这个玉真观是一个关键的建筑,在凌云渡之前金顶大仙讲过,进出灵山需要过玉真观!这个金顶大仙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杨角风一会儿还会讲到他,这里先放一边,我们看当时金顶大仙怎么问的观音菩萨:

“取经人几时方到?”菩萨道“未定,约莫二、三年间,或可至此。”

这说明什么意思呢?吴承恩给出了答案:

“万里相寻自不言……愿倾肝胆寻相识,料想前头必有缘。”

可见,取经人需要观音菩萨去寻找,这时候再去安排唐僧出世,自然就不是二三年就能到这里了!

而南极星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在孙悟空当齐天大圣的时候,跟他的关系那叫一个好啊,可惜孙悟空被天庭剿杀的时候,从没见他出来说过一句话。等到如来佛祖降住了孙悟空,他竟然举着贡品使劲的巴结如来佛祖。再到后面的五庄观,什么本事都没有,硬是跑过来蹭了一颗人生果吃。还有后面的比丘国鹿精收集小孩心肝事件,总总迹象表明,这个南极星翁不简单,细思极恐。

也就是说这个人除了长寿以外,还会阿谀奉承,为了长寿,他也脸皮挺厚的蹭吃镇元子的人参果,为了长寿他派出了鹿精下凡,为了长寿,他对孙悟空落井下石!

那么,对于这么一个道家神仙,如来佛祖怎么可能会把安排金蝉子转世的大事交给他?就不怕他一口把金蝉子元阳吞了?再说,观音菩萨即使再缺人,也不可能派一个道家神仙去替自己办事吧?怎么放心?

3、真正的金蝉子(一)

真正的金蝉子就是玉真观的金顶大仙,在他身上有如下几个疑点:

观音菩萨去寻找取经人,他比菩萨还着急,不停打听取经人什么时候到;他是一身小道童打扮,堂堂的佛家圣地灵山脚下偏偏存在着一个小道观,是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等最后取经队伍终于到了,他还说被观音菩萨哄了,让他等了十几年,可见已经望眼欲穿;见到了取经队伍,他又火急火燎的把他们带到了凌云渡,他到底想干嘛?

他就是要除掉唐僧,他才是真正的金蝉子!

而前两期杨角风也提到了,此时的孙悟空其实是地藏王菩萨,当唐僧不敢过凌云渡的独木桥时,来了一艘无底船,唐僧也不敢上!他当然不敢上了,走独木桥是死,下无底船也是死啊,但是此时已经由不得他了:

“长老还自惊疑,行者叉着膊子,往上一推,那师父踏不住脚,毂辘的跌在水里……”

孙悟空把唐僧推进了水里,于是,唐僧死了:

“那佛祖轻轻用力撑开,只见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

4、真正的金蝉子(二)

有人说,这是脱胎换骨啊,不这样的话不能成佛!

那么,这个胆小怕事,经常哭泣,且并没有慈悲为怀的唐僧脱胎换骨以后,性格会不会改变?会不会突然就变得跟佛一样呢?

如果是,那么唐僧已经死了,活着的是金蝉子!如果不是,那么这样的唐僧成佛了,还能称为佛吗?

明明孙悟空说的是过了独木桥就能成佛,过独木桥需要脱胎换骨吗?显然不需要,之所以让他过独木桥,就是让他自己掉落淹死!这跟后来的脱胎换骨一说,明显的矛盾!

并且唐僧肉体跟魂魄分离,肉体已经死亡,那么站在大家面前的是魂魄吗?为什么孙悟空和猪八戒不需要脱胎换骨呢?

唐僧本不会飞,只是佛祖给封了个佛,马上就会飞了;唐僧答应通天河老龟的事,竟然忘记的一干二净;唐僧在通天河旁边的陈家庄不愿意吃他们供奉的食物,原因是吃了佛祖供奉的食物,对凡间的食物不感兴趣;唐僧回到大唐,一见四大金刚来接,丢下经书就走了,一个丢字暴露了他不是真唐僧!

而孙悟空在这之前刚刚回过一次地府,就是安排寇员外转世,同时也安排好了迎接唐僧的魂魄。

尤其最后摘除紧箍儿的过程:

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孙悟空不问观音菩萨,不问如来佛祖,偏偏问的唐僧,而唐僧竟然知道怎么解紧箍儿,如果他知道孙悟空成佛了便会消除,为什么当初孙悟空几次要他念松箍咒的时候,他都说不知道怎么念?他要知道孙悟空成佛才会除掉,这本就对自己有利,为什么不早告诉孙悟空?

所以,如来佛祖怎么可能舍得让真正的金蝉子去取经呢?万一真碰到二愣子妖怪一口吞了怎么办?这么冒险的事情,谨小慎微的如来佛祖怎么可能会做,说到底,我们可怜的唐僧,历经万难到达了灵山,同时也宣告了他的死期!

当然虽然唐僧并不是金蝉子转世,而他的肉仍然具备长生不老的功效,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下回再讲!

前情回顾:吃金蝉子为何可长生不老?这背后藏着金蝉子鲜为人知的身份秘密!


杨角风发作


不推一把,唐僧难以成佛;不推一把,灵山难以入内;不推一把,功德无法圆满;不推一把,生死之关难过!

取经与成佛,本来是一件事,能够成佛才能取到真经,倘自己不功德圆满,拿到手的只是文字、纸张而已,能读能宏,却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自然不能用佛法教化人心、安抚怨魂。

但是成佛,不是仅仅依靠毅力和勇气,成佛更需要机缘和智慧,来到灵山脚下,说明机缘已经成熟,一万步已经走完九千九百九十九步,走完最后一步便可面见如来,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九十九步容易,那是靠脚走;最后一步,却完全是心灵智慧的功夫,有智慧才能真入灵山、见到佛祖,否则对面也不认识。为什么这么说?凌云渡和无底桥,不也要靠脚去走吗?

灵山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水流阻挡?唐僧没有去好好思考这个问题,而是怀疑金顶大仙给他领错了地方;入圣地尚有疑虑,说明唐僧心中无明尚多,无明既多,自然难以明性见心,与佛无缘。

踏入灵山,当明白"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当明白虚即是实、实即是虚,所以悟空从独木桥上轻松来去,而唐僧却畏缩摇头,八戒也见之色变,还说驾云弄风过去。

渡也好,桥也好,只需要将心空了,便不存在无底、不存在坠崖,既便坠入河中又怎样?大不了将这皮囊丢下。能丢下便能重拾,能割舍方有新生。倘若就这么畏首畏尾、束手不前,佛祖也无可奈何的。

前去灵山两条路,不是桥便是渡,既然不敢过桥,便只能上渡船;唐僧犹疑难决,悟空建功心切,忍不住出手推了唐僧一把,帮师傅走完圆满的最后一步。

从境界上来说,实际上悟空已入佛境,比唐僧高得多,但唐僧不能成就的话他也无法达到圆满,所以唐僧事后谢他时,他说这是双赢的事,他帮唐僧也是帮助自己。


ii小小孩

因为猴子火眼金睛,认得撑船人是接引佛祖,上他的船不算上贼船,肯定吃不了亏。

《西游记》原文:

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认得是接引佛祖,又称为南无宝幢光王佛。行者却不题破,只管叫:“这里来!撑拢来!”……孙大圣合掌称谢道:“承盛意接引吾师。师父,上船去,他这船儿虽是无底却稳;纵有风浪也不得翻。”长老还自惊疑,行者叉着膊子,往上一推。……四众上岸回头,连无底船儿却不知去向,行者方说是接引佛祖。三藏方才省悟,急转身,反谢了三个徒弟。

孙悟空在一路之上,跟唐僧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很急切地希望唐僧能够早日正果。但是,唐三藏这个秃头毕竟是肉眼凡胎,以貌取人,识不得真佛,这令孙悟空很着急。

可是呢,既然接引佛祖是幻化形象之后才出现在师徒几人面前的,说明接引佛祖由于一定原因,不想即刻在唐僧面前露出本来面目。孙悟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还是不敢违逆了接引佛祖的意思。

这个时候,他不能说破,又不能看着唐僧眼睁睁失去这么好的机会,也就只有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了。于是他就提着那醋钵儿大小拳头,三拳……不对!于是他就一推,想赶紧把唐僧推上无底船。

也幸亏这一推,唐僧拿叉竿不牢,失手打在西门庆头巾……不对!是踏不住脚,毂辘的跌在水里,顺利“脱却胎胞骨肉身”。


纯钧LHGR

凌云渡

张三丰真人有云:“顺则凡,逆则仙。”修行之路本就是逆天而行,要想凌云直上,逆而成仙,需要经过重重劫难,踏破种种艰险,其中一个就是仙凡之隔。

孙悟空求仙问道的时候,花了八九年,走遍南瞻部洲,连个神仙的影子都看不到,可见神仙不是那么容易见到的,仙凡有别,仙凡之间往往有天险阻隔仙凡之路。

传说远古的时候,有建木沟通天地,凡人也可以上天,后来玉帝考虑仙凡有别,就斩断建木,通天绝地,从此仙人两隔。

其他仙人的地方也不例外,地府有黄泉隔断,昆仑有弱水环绕,蓬莱有大海围绕,灵山则有凌云渡隔在仙凡之间,渡过去就凌云直上,脱胎换骨,成佛成仙,渡不过就依旧只是肉体凡胎,难脱苦海。


无底船。

要过凌云渡有两条路,一是过独木桥,过去则肉身成佛,唐僧显然达不到这个境界。另一个就是无底船,由接引佛祖亲自来引渡。

无底船是佛教禅宗的话头,是用来参禅悟道,接引有缘之人的,他有什么含义呢。禅宗典籍《天人泪目》有十无颂记载十种禅宗话头喻象的含义。

十无颂
无为国。高卧羲皇上,行歌帝舜时。
无星秤。斤两甚分明。
无根树。不假东皇力,常开优钵花。
无底钵。托来藏日月,放下贮乾坤。
无弦琴。不是知音莫与弹。
无底船。空载月明归。
无生曲。一曲两曲无人会,雨过夜塘秋水深。
无孔笛。等闲吹一曲,共赏太平时。
无须锁。掣开难动手,合定不通风。又云金槌击不动。
无底篮。能收四大海,包括五须弥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满船空载月明归不正是唐僧过河的情景吗,唐僧一路西行,虽意志坚定,但执念太重,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未尽,所以即使到了灵山脚下,仍有凡人的恐惧,怀疑之心,不识真佛,不敢渡河。

正是孙悟空推了唐僧一把,唐僧才在无底船中清空肉身凡胎,洗净六尘,才能明月入怀,元神归一,功德圆满,登临彼岸,真是可喜可贺。


当年唐僧在花果山拿下佛祖的六字真言,救孙悟空脱困,走向西天悟空之路,现在孙悟空功德圆满走过独木桥,又反过来推唐僧一步,助唐僧清空六尘,成就元神,也踏上佛门悟空之路。这一推一拿之间真是充满造化,难怪唐僧过河师徒要相互答谢。

至于孙悟空为什么那么急,这和孙悟空的性格有关,孙悟空就是个急性子。现在他自己已经悟空了,师傅唐僧还在口舌场中,是非海里沉沦,现在有无底船的大好解脱的机会在面前,唐僧还犹犹豫豫,孙悟空当然急在心里,就忍不住推了唐僧一把,把他推到无底船中,帮他成道解脱。


吴斜月

坐无底船过凌云渡,是在《西游记》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唐僧过了凌云渡,才算是脱了凡胎肉身,洗净六尘,行满成佛了。

凌云渡水面宽阔且波涛汹涌,上面却只有一根又细又滑的木棍当桥,除了孙悟空,谁也不敢过。

而让他们上无底船时,唐僧却怎么也不敢上。是孙悟空叉着膊子,一把将他推上船的。

很多人说是因为孙悟空火眼金睛,认得是接引佛祖,才推唐僧的,其实并不全是如此。

本期阆中飞帅为你揭秘:坐无底船过凌云渡时,孙悟空为何急着把唐僧推下河?

凌云渡作为是俗世与佛界的分界线,一路上唐僧师徒经过了这么多困难险阻,终于到了这里,却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过桥的。

独木桥不敢过,幸而来了一艘船,却是无底船,唐僧先喜后惊,说道:“你这无底的破船儿,如何渡人?”

其实在船来之时,孙悟空火眼金睛,早已认得是接引佛祖,但他却不说破。

注意这个细节,他明明知道唐僧很害怕,为什么不说破,让唐僧担惊受怕呢?

甚而至于,在唐僧纠结挣扎又惊又疑之际,孙悟空叉着膊子一把就将他推上了无底船。

我总结这里面有四个因素。

本期阆中飞帅为你揭秘:坐无底船过凌云渡时,孙悟空为何急着把唐僧推下河?

第一、正如大家所言,孙悟空火眼金睛,认得是接引佛祖,专门来接引的,所谓“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所以上船没有危险。

第二、孙悟空知道,只有过了凌云渡,大家才算修成正果,所以他心里比较急躁,所谓猴急猴急的,故而他不等唐僧考虑,直接就推他上去了。

也因此过了凌云渡他对唐僧说:“我等亏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

第三、孙悟空知道过凌云渡,是一个脱去凡胎的过程,同时对于人也是一种考验,所以他才不提前告诉唐僧船夫是接引佛祖。俗话说就是让你破胆,好像上驾校学得差不多了,第一次自己驾驶上路。

所以在船上大家都看到上流飘下一具死尸,那就是唐僧脱去凡胎了。

本期阆中飞帅为你揭秘:坐无底船过凌云渡时,孙悟空为何急着把唐僧推下河?

第四、孙悟空玩心未泯,这一路上,唐僧利用紧箍咒儿把孙悟空收拾的妥妥的,孙悟空这次也正好借机吓一吓唐僧,等过了凌云渡告诉唐僧是船夫是接引佛祖,唐僧不但不会责怪他,还谢之不迭。

正是因为以上四点原因,坐无底船过凌云渡时,孙悟空才会急着把唐僧推下河!


我是阆中飞帅,来自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阆中古城,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回答,都是知识点,圈起来,以后要考!

点关注,不迷路。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聊聊


阆中飞帅

曾闻修道之人,蒙师父接引,或当头棒喝、或醍醐灌顶,在见到本来面目,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悟道时,莫不喜泪悲泣,痛哭不已,只觉师恩深重,无可为报。如永嘉证道歌所云:“四事供养敢辞劳,万两黄金亦销得。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

其中这句“粉骨碎身未足酬”,便有舍身取道之意,这个身体比之大道而言,原是不值一提。因为正所谓父母生我以幻身,师父生我以法身,当见到法身时,便不会再受幻身束缚。从此以后在生生世世的轮回中,不再堕落,等到因缘时至必然证得菩提,仙、佛有望。而我辈凡夫俗子,执着于这个幻身,终日奔波忙碌,无非是为了满足这个幻身之欲望,有所谓大的五欲:名、利、财、食、睡,及小的五欲:笑、视、交、抱、触。试想平生所作所为,又有哪一件事,不是为了这些而忙碌?故而老子在五千言《道德经》中有言:“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无有何患!”

因而,修道之人只有丢掉这个幻身的身体,才能真正获得解脱成就,就当修持成就之时,万无死抱着这个幻身不放之理。所以在当到达凌云渡后,孙悟空要将尚在犹豫之际的唐三藏推下水中,让他抛却幻身彻底成就。当然,也并不是这个身体不重要,有道是借假修真,在法身修持未成就以前,须借助这个幻身以修法身,但当修持成就时,执着这个幻身不肯舍去,也是不得成就的。

如世尊言:“尔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而所谓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所有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对治众生各种烦恼而有的,在对治调服身心后,这个法门便是毫无用处,如病愈之后,药无所用,万无一直吃下去之理。同样我们这个四大假合的幻身,在修持成就的适当时机,必须要懂得舍弃彻底放下。故而唐三藏既然到达凌云渡,就代表其法身已经成就,不再需要这个幻身,只是他对这个身体太过执着,因而产生种种害怕、恐惧心理,所以面对独木桥时惊惧不已。不敢像孙悟空那样轻松走过去,但若是在此停步不前必然无法成功,所以孙悟空不得已才将他推下无底船。

然而,在修持未成就以前,还是要好好保养这个色身的。正所谓一世人身万劫难,人身难得,如大海中一盲龟,偶入浮木之孔。又如经中所云:“三恶道者,是一切众生之家,暂得为人,暂得为天,譬如做客日少,归家日多。”茫茫轮回,众生身处其间,如长处暗夜,茫无所见,无凭无依,为畜牲、为饿鬼、下地狱等三恶道者时多,为人、为天者时日短暂,既为人身,而不努力修持,以求超脱,更待何时?如祖师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办涉浊流半席清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其实这个原因,书中早已写明!

话说取经团队经历了众多劫难,终于灵山在望了,但是被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水势凶猛,恶浪涛天,众人都被大河所拦,除了孙悟空,其他人都是止步不前,这个时候,大河之上,远远来了一个船家,而孙悟空火眼金睛,早已识破这人就是灵山大名鼎鼎的接引佛祖!

接引佛祖,只渡有缘人!

而这个有缘人,就是唐僧!

孙悟空对于灵山的套路是清楚的,知道凡人唐僧命运该结束了,金蝉子要重生了,所以孙悟空急忙把唐僧推入水中,从某一方面来说,就是孙悟空出手杀死了凡人唐僧!

回归正题,谈谈这个字!

小哥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两个意思!

第一:突出猴性,急!

俗话说猴急猴急的,可见猴子的习性,急躁,所以,当孙悟空看出来人是接引佛祖,知道大功已成,所以就急急忙忙的把唐僧推入水中,为取经大业画上句号!

第二:机缘!

机缘两字,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什么叫机缘巧合呢?就是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特殊的人物,因为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发生了一件影响大局的事情。

而取经团队来到凌云渡,遇到接引佛祖,可谓是时机到了,时机一到,耽搁不得,所以孙悟空急急忙忙,把唐僧推下水去!


深圳小哥带你看深圳

唐僧师徒四众千辛万苦到了灵山脚下,就要顺利到达大雷音寺取得真经,然而一条叫凌云渡的大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河水宽阔湍急,唐僧显然游不过去,孙悟空背着腾云驾雾过去也与取经必须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不符,河上唯一的一根独木桥,唐僧八戒均不敢过。

正在踌躇犹豫的时候,一个老头驾着一条无底船过来了,唐僧本来高兴地想登舟,连打招呼之后想抬脚,一看是无底船吓得赶紧收脚。这时,孙悟空做了一个出人意外的举动,未经师傅同意、更未请示,粗鲁的往前一推唐僧。“那师父踏不住脚,毂辘的跌在水里,早被撑船人一把扯起,站在船上。 ”

这猴子一路倒也勤勉、忠心,一心一意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为何马上要大功告成之际如此大胆无礼?原来这个有讲究!叫“金蝉脱壳”。唐僧前世是如来佛祖门下二弟子金蝉长老,因投胎到东土附上了肉体凡胎,这个是不能带到西天雷音寺福地的,必须落在河里“死一回”先行脱去。

可是唐僧胆小,势必逡巡不前,磨磨蹭蹭势必终究不能成正果。那个船夫本是接引佛祖变化来渡引唐僧成佛的,孙悟空火眼金睛知道底细,所以大胆地自做主张推了唐僧一把。后来,师徒一行看见上游冲下一个面似唐僧的死尸,悟空再加以讲解他们才恍然大悟。



可见师徒一心,其力断金。三个触犯天规戒律的徒弟凭着保护师父师傅取经,修得功德正果;唐僧也仰仗众徒弟保护,秉教伽持,喜脱凡胎。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山色归读

孙悟空不是急着推唐僧做无底船。而是担心唐僧过不了生死关,达不到脱胎换骨的目地而功溃于尽,败于脚下。

做为金婵子转世的唐僧以来到灵山脚下,过了独木桥,或者坐上无底船,这是每一个修佛人,最终成佛前,能不能放下生死的最后一关。真正一步一步过心性关修过来的人,是放弃生死的。平常也是将生死度外。但到了成道成佛的最后一步,还是要亲自过一把生死关。

真能放下生死,跳向无底船,发现肉身的本体以和佛体没有区别。就是脱胎换骨了,是可喜可贺的。如果怕死,不敢坐无底的渡人法船,虽然肉身的本体在长期的修佛念佛中已经同化佛法。但还是在层次上是有区别的。就是说肉身本体在脱胎换骨的现实考试中是不及格的。这是确定无疑。

那么会带来什么后果,就是说你的肉身本体没有脱胎换骨的成为和佛体一样微观粒子的身体。这个肉身的本体达不到你的佛体原子细胞或更更更微观细胞那么细的密度。就无法进入佛的圣洁界。

修佛修不到放不下生死心,那真是可喜了一生的苦修。所以对于真正修炼的弟子,在最终放下生死这一关,都能过的去,都能在最后的考试中合格成佛。孙悟空推唐僧一把,就是在唐僧生死关头的时候帮了唐僧脱胎换骨的大忙。


张大河创意富有源泉

不是急。唐僧代表的是人的识神,而识神是迷的。见无底船自是认为会漏到江里,也就产生了恐惧。这就是告诉修行之人,最后的生死关是一定要过的。过了,超凡入胜,坐那无底船自然就不会漏到水里了。因人心有疑,唐僧自是参悟不透生死,孙悟空只能帮他一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