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無底船過凌雲渡時,孫悟空為何急著把唐僧推下河?

oO飛兒Oo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此時的孫悟空並不是孫悟空,而唐僧也不是金蟬子轉世,預知詳情,請聽我慢慢道來:

唐僧並不是金蟬子轉世,他們見面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唐僧的死亡!

1、唐僧出生的秘密(一)

上期我們也提到,金蟬子為了整個佛家,犧牲了自己整整十次,作為回報,如來佛祖同意他成佛,所以,他是取經的第一人選!

但是對於金蟬子這個一個修為比較低,況且又有著奇妙功效的人,難免有人打他的主意,甚至會阻止他成佛,因為一旦他成佛,也就再也不能被吃了,也就是說佛家將失去了唯一一個可以續命的良藥,一旦天庭再次停止蟠桃供應,這對佛家是毀滅性打擊!

有了這麼一個前提,我們再看是誰安排的唐僧出生?

……一日,劉洪公事遠出,小姐在衙思念親夫……忽然身體睏倦,腹內疼痛,暈悶在地,不覺生下一子。耳邊有人囑曰:“滿堂嬌,聽吾叮囑。吾乃南極星君,奉觀音菩薩法旨,特送此子與你……”

安排唐僧轉世的是南極星君,但是他說的是奉的觀音菩薩法旨,那麼他有沒有說謊呢?

我們看原著,如來佛祖某一天在盂蘭盆會上突然提起了取經之事,然後觀音菩薩領了法旨:

如來見了,心中大喜道:“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

如果是早就安排好的,如來佛祖定然不會大喜,更不會心中大喜,證明這之前,並沒有決定由誰去尋找取經人,那麼觀音菩薩會不會領了法旨以後,再去安排的金蟬子轉世呢?

2、唐僧出生的秘密(二)

在原著中,觀音菩薩領了法旨以後,到達了靈山下面的玉真觀,這個玉真觀是一個關鍵的建築,在凌雲渡之前金頂大仙講過,進出靈山需要過玉真觀!這個金頂大仙是一個謎一樣的人物,楊角風一會兒還會講到他,這裡先放一邊,我們看當時金頂大仙怎麼問的觀音菩薩:

“取經人幾時方到?”菩薩道“未定,約莫二、三年間,或可至此。”

這說明什麼意思呢?吳承恩給出了答案:

“萬里相尋自不言……願傾肝膽尋相識,料想前頭必有緣。”

可見,取經人需要觀音菩薩去尋找,這時候再去安排唐僧出世,自然就不是二三年就能到這裡了!

而南極星翁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在孫悟空當齊天大聖的時候,跟他的關係那叫一個好啊,可惜孫悟空被天庭剿殺的時候,從沒見他出來說過一句話。等到如來佛祖降住了孫悟空,他竟然舉著貢品使勁的巴結如來佛祖。再到後面的五莊觀,什麼本事都沒有,硬是跑過來蹭了一顆人生果吃。還有後面的比丘國鹿精收集小孩心肝事件,總總跡象表明,這個南極星翁不簡單,細思極恐。

也就是說這個人除了長壽以外,還會阿諛奉承,為了長壽,他也臉皮挺厚的蹭吃鎮元子的人參果,為了長壽他派出了鹿精下凡,為了長壽,他對孫悟空落井下石!

那麼,對於這麼一個道家神仙,如來佛祖怎麼可能會把安排金蟬子轉世的大事交給他?就不怕他一口把金蟬子元陽吞了?再說,觀音菩薩即使再缺人,也不可能派一個道家神仙去替自己辦事吧?怎麼放心?

3、真正的金蟬子(一)

真正的金蟬子就是玉真觀的金頂大仙,在他身上有如下幾個疑點:

觀音菩薩去尋找取經人,他比菩薩還著急,不停打聽取經人什麼時候到;他是一身小道童打扮,堂堂的佛家聖地靈山腳下偏偏存在著一個小道觀,是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等最後取經隊伍終於到了,他還說被觀音菩薩哄了,讓他等了十幾年,可見已經望眼欲穿;見到了取經隊伍,他又火急火燎的把他們帶到了凌雲渡,他到底想幹嘛?

他就是要除掉唐僧,他才是真正的金蟬子!

而前兩期楊角風也提到了,此時的孫悟空其實是地藏王菩薩,當唐僧不敢過凌雲渡的獨木橋時,來了一艘無底船,唐僧也不敢上!他當然不敢上了,走獨木橋是死,下無底船也是死啊,但是此時已經由不得他了:

“長老還自驚疑,行者叉著膊子,往上一推,那師父踏不住腳,轂轆的跌在水裡……”

孫悟空把唐僧推進了水裡,於是,唐僧死了:

“那佛祖輕輕用力撐開,只見上溜頭泱下一個死屍。”

4、真正的金蟬子(二)

有人說,這是脫胎換骨啊,不這樣的話不能成佛!

那麼,這個膽小怕事,經常哭泣,且並沒有慈悲為懷的唐僧脫胎換骨以後,性格會不會改變?會不會突然就變得跟佛一樣呢?

如果是,那麼唐僧已經死了,活著的是金蟬子!如果不是,那麼這樣的唐僧成佛了,還能稱為佛嗎?

明明孫悟空說的是過了獨木橋就能成佛,過獨木橋需要脫胎換骨嗎?顯然不需要,之所以讓他過獨木橋,就是讓他自己掉落淹死!這跟後來的脫胎換骨一說,明顯的矛盾!

並且唐僧肉體跟魂魄分離,肉體已經死亡,那麼站在大家面前的是魂魄嗎?為什麼孫悟空和豬八戒不需要脫胎換骨呢?

唐僧本不會飛,只是佛祖給封了個佛,馬上就會飛了;唐僧答應通天河老龜的事,竟然忘記的一乾二淨;唐僧在通天河旁邊的陳家莊不願意吃他們供奉的食物,原因是吃了佛祖供奉的食物,對凡間的食物不感興趣;唐僧回到大唐,一見四大金剛來接,丟下經書就走了,一個丟字暴露了他不是真唐僧!

而孫悟空在這之前剛剛回過一次地府,就是安排寇員外轉世,同時也安排好了迎接唐僧的魂魄。

尤其最後摘除緊箍兒的過程:

孫行者卻又對唐僧道:“師父,此時我已成佛,與你一般,莫成還戴金箍兒,你還念甚麼《緊箍咒》兒掯勒我?趁早兒念個松箍兒咒,脫下來,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麼菩薩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當時只為你難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豈有還在你頭上之理!你試摸摸看。”行者舉手去摸一摸,果然無之。

孫悟空不問觀音菩薩,不問如來佛祖,偏偏問的唐僧,而唐僧竟然知道怎麼解緊箍兒,如果他知道孫悟空成佛了便會消除,為什麼當初孫悟空幾次要他念松箍咒的時候,他都說不知道怎麼念?他要知道孫悟空成佛才會除掉,這本就對自己有利,為什麼不早告訴孫悟空?

所以,如來佛祖怎麼可能捨得讓真正的金蟬子去取經呢?萬一真碰到二愣子妖怪一口吞了怎麼辦?這麼冒險的事情,謹小慎微的如來佛祖怎麼可能會做,說到底,我們可憐的唐僧,歷經萬難到達了靈山,同時也宣告了他的死期!

當然雖然唐僧並不是金蟬子轉世,而他的肉仍然具備長生不老的功效,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們下回再講!

前情回顧:吃金蟬子為何可長生不老?這背後藏著金蟬子鮮為人知的身份秘密!


楊角風發作


不推一把,唐僧難以成佛;不推一把,靈山難以入內;不推一把,功德無法圓滿;不推一把,生死之關難過!

取經與成佛,本來是一件事,能夠成佛才能取到真經,倘自己不功德圓滿,拿到手的只是文字、紙張而已,能讀能宏,卻無法理解其中的深意,自然不能用佛法教化人心、安撫怨魂。

但是成佛,不是僅僅依靠毅力和勇氣,成佛更需要機緣和智慧,來到靈山腳下,說明機緣已經成熟,一萬步已經走完九千九百九十九步,走完最後一步便可面見如來,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九十九步容易,那是靠腳走;最後一步,卻完全是心靈智慧的功夫,有智慧才能真入靈山、見到佛祖,否則對面也不認識。為什麼這麼說?凌雲渡和無底橋,不也要靠腳去走嗎?

靈山怎麼會有那麼大的水流阻擋?唐僧沒有去好好思考這個問題,而是懷疑金頂大仙給他領錯了地方;入聖地尚有疑慮,說明唐僧心中無明尚多,無明既多,自然難以明性見心,與佛無緣。

踏入靈山,當明白"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當明白虛即是實、實即是虛,所以悟空從獨木橋上輕鬆來去,而唐僧卻畏縮搖頭,八戒也見之色變,還說駕雲弄風過去。

渡也好,橋也好,只需要將心空了,便不存在無底、不存在墜崖,既便墜入河中又怎樣?大不了將這皮囊丟下。能丟下便能重拾,能割捨方有新生。倘若就這麼畏首畏尾、束手不前,佛祖也無可奈何的。

前去靈山兩條路,不是橋便是渡,既然不敢過橋,便只能上渡船;唐僧猶疑難決,悟空建功心切,忍不住出手推了唐僧一把,幫師傅走完圓滿的最後一步。

從境界上來說,實際上悟空已入佛境,比唐僧高得多,但唐僧不能成就的話他也無法達到圓滿,所以唐僧事後謝他時,他說這是雙贏的事,他幫唐僧也是幫助自己。


ii小小孩

因為猴子火眼金睛,認得撐船人是接引佛祖,上他的船不算上賊船,肯定吃不了虧。

《西遊記》原文:

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認得是接引佛祖,又稱為南無寶幢光王佛。行者卻不題破,只管叫:“這裡來!撐攏來!”……孫大聖合掌稱謝道:“承盛意接引吾師。師父,上船去,他這船兒雖是無底卻穩;縱有風浪也不得翻。”長老還自驚疑,行者叉著膊子,往上一推。……四眾上岸回頭,連無底船兒卻不知去向,行者方說是接引佛祖。三藏方才省悟,急轉身,反謝了三個徒弟。

孫悟空在一路之上,跟唐僧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很急切地希望唐僧能夠早日正果。但是,唐三藏這個禿頭畢竟是肉眼凡胎,以貌取人,識不得真佛,這令孫悟空很著急。

可是呢,既然接引佛祖是幻化形象之後才出現在師徒幾人面前的,說明接引佛祖由於一定原因,不想即刻在唐僧面前露出本來面目。孫悟空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還是不敢違逆了接引佛祖的意思。

這個時候,他不能說破,又不能看著唐僧眼睜睜失去這麼好的機會,也就只有用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了。於是他就提著那醋缽兒大小拳頭,三拳……不對!於是他就一推,想趕緊把唐僧推上無底船。

也幸虧這一推,唐僧拿叉竿不牢,失手打在西門慶頭巾……不對!是踏不住腳,轂轆的跌在水裡,順利“脫卻胎胞骨肉身”。


純鈞LHGR

凌雲渡

張三丰真人有云:“順則凡,逆則仙。”修行之路本就是逆天而行,要想凌雲直上,逆而成仙,需要經過重重劫難,踏破種種艱險,其中一個就是仙凡之隔。

孫悟空求仙問道的時候,花了八九年,走遍南瞻部洲,連個神仙的影子都看不到,可見神仙不是那麼容易見到的,仙凡有別,仙凡之間往往有天險阻隔仙凡之路。

傳說遠古的時候,有建木溝通天地,凡人也可以上天,後來玉帝考慮仙凡有別,就斬斷建木,通天絕地,從此仙人兩隔。

其他仙人的地方也不例外,地府有黃泉隔斷,崑崙有弱水環繞,蓬萊有大海圍繞,靈山則有凌雲渡隔在仙凡之間,渡過去就凌雲直上,脫胎換骨,成佛成仙,渡不過就依舊只是肉體凡胎,難脫苦海。


無底船。

要過凌雲渡有兩條路,一是過獨木橋,過去則肉身成佛,唐僧顯然達不到這個境界。另一個就是無底船,由接引佛祖親自來引渡。

無底船是佛教禪宗的話頭,是用來參禪悟道,接引有緣之人的,他有什麼含義呢。禪宗典籍《天人淚目》有十無頌記載十種禪宗話頭喻象的含義。

十無頌
無為國。高臥羲皇上,行歌帝舜時。
無星秤。斤兩甚分明。
無根樹。不假東皇力,常開優缽花。
無底缽。託來藏日月,放下貯乾坤。
無絃琴。不是知音莫與彈。
無底船。空載月明歸。
無生曲。一曲兩曲無人會,雨過夜塘秋水深。
無孔笛。等閒吹一曲,共賞太平時。
無須鎖。掣開難動手,合定不通風。又云金槌擊不動。
無底籃。能收四大海,包括五須彌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滿船空載月明歸不正是唐僧過河的情景嗎,唐僧一路西行,雖意志堅定,但執念太重,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未盡,所以即使到了靈山腳下,仍有凡人的恐懼,懷疑之心,不識真佛,不敢渡河。

正是孫悟空推了唐僧一把,唐僧才在無底船中清空肉身凡胎,洗淨六塵,才能明月入懷,元神歸一,功德圓滿,登臨彼岸,真是可喜可賀。


當年唐僧在花果山拿下佛祖的六字真言,救孫悟空脫困,走向西天悟空之路,現在孫悟空功德圓滿走過獨木橋,又反過來推唐僧一步,助唐僧清空六塵,成就元神,也踏上佛門悟空之路。這一推一拿之間真是充滿造化,難怪唐僧過河師徒要相互答謝。

至於孫悟空為什麼那麼急,這和孫悟空的性格有關,孫悟空就是個急性子。現在他自己已經悟空了,師傅唐僧還在口舌場中,是非海里沉淪,現在有無底船的大好解脫的機會在面前,唐僧還猶猶豫豫,孫悟空當然急在心裡,就忍不住推了唐僧一把,把他推到無底船中,幫他成道解脫。


吳斜月

坐無底船過凌雲渡,是在《西遊記》第九十八回: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真如,唐僧過了凌雲渡,才算是脫了凡胎肉身,洗淨六塵,行滿成佛了。

凌雲渡水面寬闊且波濤洶湧,上面卻只有一根又細又滑的木棍當橋,除了孫悟空,誰也不敢過。

而讓他們上無底船時,唐僧卻怎麼也不敢上。是孫悟空叉著膊子,一把將他推上船的。

很多人說是因為孫悟空火眼金睛,認得是接引佛祖,才推唐僧的,其實並不全是如此。

本期閬中飛帥為你揭秘:坐無底船過凌雲渡時,孫悟空為何急著把唐僧推下河?

凌雲渡作為是俗世與佛界的分界線,一路上唐僧師徒經過了這麼多困難險阻,終於到了這裡,卻是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能過橋的。

獨木橋不敢過,幸而來了一艘船,卻是無底船,唐僧先喜後驚,說道:“你這無底的破船兒,如何渡人?”

其實在船來之時,孫悟空火眼金睛,早已認得是接引佛祖,但他卻不說破。

注意這個細節,他明明知道唐僧很害怕,為什麼不說破,讓唐僧擔驚受怕呢?

甚而至於,在唐僧糾結掙扎又驚又疑之際,孫悟空叉著膊子一把就將他推上了無底船。

我總結這裡面有四個因素。

本期閬中飛帥為你揭秘:坐無底船過凌雲渡時,孫悟空為何急著把唐僧推下河?

第一、正如大家所言,孫悟空火眼金睛,認得是接引佛祖,專門來接引的,所謂“無底船兒難過海,今來古往渡群生”,所以上船沒有危險。

第二、孫悟空知道,只有過了凌雲渡,大家才算修成正果,所以他心裡比較急躁,所謂猴急猴急的,故而他不等唐僧考慮,直接就推他上去了。

也因此過了凌雲渡他對唐僧說:“我等虧師父解脫,借門路修功,幸成了正果。”

第三、孫悟空知道過凌雲渡,是一個脫去凡胎的過程,同時對於人也是一種考驗,所以他才不提前告訴唐僧船伕是接引佛祖。俗話說就是讓你破膽,好像上駕校學得差不多了,第一次自己駕駛上路。

所以在船上大家都看到上流飄下一具死屍,那就是唐僧脫去凡胎了。

本期閬中飛帥為你揭秘:坐無底船過凌雲渡時,孫悟空為何急著把唐僧推下河?

第四、孫悟空玩心未泯,這一路上,唐僧利用緊箍咒兒把孫悟空收拾的妥妥的,孫悟空這次也正好藉機嚇一嚇唐僧,等過了凌雲渡告訴唐僧是船伕是接引佛祖,唐僧不但不會責怪他,還謝之不迭。

正是因為以上四點原因,坐無底船過凌雲渡時,孫悟空才會急著把唐僧推下河!


我是閬中飛帥,來自有著2300多年曆史的閬中古城,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回答,都是知識點,圈起來,以後要考!

點關注,不迷路。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聊聊


閬中飛帥

曾聞修道之人,蒙師父接引,或當頭棒喝、或醍醐灌頂,在見到本來面目,也就是平常所說的悟道時,莫不喜淚悲泣,痛哭不已,只覺師恩深重,無可為報。如永嘉證道歌所云:“四事供養敢辭勞,萬兩黃金亦銷得。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瞭然超百億。”

其中這句“粉骨碎身未足酬”,便有捨身取道之意,這個身體比之大道而言,原是不值一提。因為正所謂父母生我以幻身,師父生我以法身,當見到法身時,便不會再受幻身束縛。從此以後在生生世世的輪迴中,不再墮落,等到因緣時至必然證得菩提,仙、佛有望。而我輩凡夫俗子,執著於這個幻身,終日奔波忙碌,無非是為了滿足這個幻身之慾望,有所謂大的五欲:名、利、財、食、睡,及小的五欲:笑、視、交、抱、觸。試想平生所作所為,又有哪一件事,不是為了這些而忙碌?故而老子在五千言《道德經》中有言:“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無有何患!”

因而,修道之人只有丟掉這個幻身的身體,才能真正獲得解脫成就,就當修持成就之時,萬無死抱著這個幻身不放之理。所以在當到達凌雲渡後,孫悟空要將尚在猶豫之際的唐三藏推下水中,讓他拋卻幻身徹底成就。當然,也並不是這個身體不重要,有道是借假修真,在法身修持未成就以前,須藉助這個幻身以修法身,但當修持成就時,執著這個幻身不肯捨去,也是不得成就的。

如世尊言:“爾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而所謂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所有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為了對治眾生各種煩惱而有的,在對治調服身心後,這個法門便是毫無用處,如病癒之後,藥無所用,萬無一直吃下去之理。同樣我們這個四大假合的幻身,在修持成就的適當時機,必須要懂得捨棄徹底放下。故而唐三藏既然到達凌雲渡,就代表其法身已經成就,不再需要這個幻身,只是他對這個身體太過執著,因而產生種種害怕、恐懼心理,所以面對獨木橋時驚懼不已。不敢像孫悟空那樣輕鬆走過去,但若是在此停步不前必然無法成功,所以孫悟空不得已才將他推下無底船。

然而,在修持未成就以前,還是要好好保養這個色身的。正所謂一世人身萬劫難,人身難得,如大海中一盲龜,偶入浮木之孔。又如經中所云:“三惡道者,是一切眾生之家,暫得為人,暫得為天,譬如做客日少,歸家日多。”茫茫輪迴,眾生身處其間,如長處暗夜,茫無所見,無憑無依,為畜牲、為餓鬼、下地獄等三惡道者時多,為人、為天者時日短暫,既為人身,而不努力修持,以求超脫,更待何時?如祖師雲:“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辦涉濁流半席清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其實這個原因,書中早已寫明!

話說取經團隊經歷了眾多劫難,終於靈山在望了,但是被一條大河攔住了去路,水勢兇猛,惡浪濤天,眾人都被大河所攔,除了孫悟空,其他人都是止步不前,這個時候,大河之上,遠遠來了一個船家,而孫悟空火眼金睛,早已識破這人就是靈山大名鼎鼎的接引佛祖!

接引佛祖,只渡有緣人!

而這個有緣人,就是唐僧!

孫悟空對於靈山的套路是清楚的,知道凡人唐僧命運該結束了,金蟬子要重生了,所以孫悟空急忙把唐僧推入水中,從某一方面來說,就是孫悟空出手殺死了凡人唐僧!

迴歸正題,談談這個字!

小哥覺得作者這樣寫,有兩個意思!

第一:突出猴性,急!

俗話說猴急猴急的,可見猴子的習性,急躁,所以,當孫悟空看出來人是接引佛祖,知道大功已成,所以就急急忙忙的把唐僧推入水中,為取經大業畫上句號!

第二:機緣!

機緣兩字,看似簡單,實則複雜!

什麼叫機緣巧合呢?就是特殊的時間,特殊的地點。特殊的人物,因為各種千絲萬縷的關係,發生了一件影響大局的事情。

而取經團隊來到凌雲渡,遇到接引佛祖,可謂是時機到了,時機一到,耽擱不得,所以孫悟空急急忙忙,把唐僧推下水去!


深圳小哥帶你看深圳

唐僧師徒四眾千辛萬苦到了靈山腳下,就要順利到達大雷音寺取得真經,然而一條叫凌雲渡的大河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河水寬闊湍急,唐僧顯然遊不過去,孫悟空揹著騰雲駕霧過去也與取經必須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不符,河上唯一的一根獨木橋,唐僧八戒均不敢過。

正在躊躇猶豫的時候,一個老頭駕著一條無底船過來了,唐僧本來高興地想登舟,連打招呼之後想抬腳,一看是無底船嚇得趕緊收腳。這時,孫悟空做了一個出人意外的舉動,未經師傅同意、更未請示,粗魯的往前一推唐僧。“那師父踏不住腳,轂轆的跌在水裡,早被撐船人一把扯起,站在船上。 ”

這猴子一路倒也勤勉、忠心,一心一意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為何馬上要大功告成之際如此大膽無禮?原來這個有講究!叫“金蟬脫殼”。唐僧前世是如來佛祖門下二弟子金蟬長老,因投胎到東土附上了肉體凡胎,這個是不能帶到西天雷音寺福地的,必須落在河裡“死一回”先行脫去。

可是唐僧膽小,勢必逡巡不前,磨磨蹭蹭勢必終究不能成正果。那個船伕本是接引佛祖變化來渡引唐僧成佛的,孫悟空火眼金睛知道底細,所以大膽地自做主張推了唐僧一把。後來,師徒一行看見上游衝下一個面似唐僧的死屍,悟空再加以講解他們才恍然大悟。



可見師徒一心,其力斷金。三個觸犯天規戒律的徒弟憑著保護師父師傅取經,修得功德正果;唐僧也仰仗眾徒弟保護,秉教伽持,喜脫凡胎。
歡迎交流、分享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山色歸讀

孫悟空不是急著推唐僧做無底船。而是擔心唐僧過不了生死關,達不到脫胎換骨的目地而功潰於盡,敗於腳下。

做為金嬋子轉世的唐僧以來到靈山腳下,過了獨木橋,或者坐上無底船,這是每一個修佛人,最終成佛前,能不能放下生死的最後一關。真正一步一步過心性關修過來的人,是放棄生死的。平常也是將生死度外。但到了成道成佛的最後一步,還是要親自過一把生死關。

真能放下生死,跳向無底船,發現肉身的本體以和佛體沒有區別。就是脫胎換骨了,是可喜可賀的。如果怕死,不敢坐無底的渡人法船,雖然肉身的本體在長期的修佛唸佛中已經同化佛法。但還是在層次上是有區別的。就是說肉身本體在脫胎換骨的現實考試中是不及格的。這是確定無疑。

那麼會帶來什麼後果,就是說你的肉身本體沒有脫胎換骨的成為和佛體一樣微觀粒子的身體。這個肉身的本體達不到你的佛體原子細胞或更更更微觀細胞那麼細的密度。就無法進入佛的聖潔界。

修佛修不到放不下生死心,那真是可喜了一生的苦修。所以對於真正修煉的弟子,在最終放下生死這一關,都能過的去,都能在最後的考試中合格成佛。孫悟空推唐僧一把,就是在唐僧生死關頭的時候幫了唐僧脫胎換骨的大忙。


張大河創意富有源泉

不是急。唐僧代表的是人的識神,而識神是迷的。見無底船自是認為會漏到江裡,也就產生了恐懼。這就是告訴修行之人,最後的生死關是一定要過的。過了,超凡入勝,坐那無底船自然就不會漏到水裡了。因人心有疑,唐僧自是參悟不透生死,孫悟空只能幫他一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