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是如何做到在戰爭時期不加稅的?

林瑋盈

納粹德國的國內政策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鼓吹納粹黨能給德國平民(僅限日耳曼人)帶來更好的生活,併為此做了不少工作,諸如家用汽車、公共住房、義務教育等等,至少都在表面上滿足了普通德國人的需求。正是靠著這種現實好處的誘惑,再加上宣傳上的反覆洗腦,才讓納粹黨和希特勒如此迅速地得到廣大德國人的支持。

二戰開始之後,為了讓國內的形勢穩定,希特勒著意營造一種“戰爭對生活影響不大”的氣氛,努力保持德國人的生活不受太大影響。為此,德國很長時間都沒有進入戰時狀態,工廠還是和平時差不多的生產節奏與工作時間,稅收同樣也沒有增加。那麼,如何在不加稅的情況下維持巨大的戰爭開支?納粹黨採取了這樣一些辦法:

首先是掠奪佔領國。在德國佔領的的“新領土”上,德國買家以強制的極低價格購買當地原材料。所謂的“生存空間”理論又使德國強行掠奪佔領國資源,法國的全國近半的車皮被用來輸送貨物給德國;1940年,挪威喪失了自身經濟收入的20%,1943年時達到了誇張的40%。

其次是掠奪國內的猶太人等“非國民”。納粹政府通過反猶宣傳,取消了猶太人的國民身份,把猶太人都送進了集中營。這些猶太人的財產自然也就被德國政府和納粹高管們接收。這筆錢對德國經濟的意義非同小可。

再次是強制徵發廉價勞動力。既然德國人要保持正常的工作強度,那就只有讓德國以外的人拼命勞動了。當然,對於抵抗激烈的波蘭人和猶太人,則送進集中營強制勞動。直到1944年,強制佔領國勞工已經佔到德國全體勞動力的1/4,這個數字是極為驚人的。

最後是與同盟國、佔領地區傀儡國以及中立國的貿易。由於英國封鎖,德國基本隔絕於世界市場,無法從美洲亞洲獲得戰爭資源,於是納粹只能在歐洲範圍內尋求貿易伙伴,比如說瑞典的鐵、羅馬尼亞的石油、西班牙的鎢。甚至在蘇德交戰之前,德國與蘇聯的貿易也非常繁榮,蘇聯利用原材料、糧食和石油從德國換取了大量的工業產品。此外,藉助瑞士、西班牙等中立國,德國也把從佔領地區掠奪來的大量物資和財富換成通貨和自己需要的物資。T


聯合防務

希特勒瘋狂的的表象後面潛伏著一顆精明的心,他早就領悟到:人民,你傷不起。

希特勒、戈培爾等人吸取一戰德國戰敗教訓(一戰德國因為後方民生問題導致國內矛盾激化,發生革命,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國才迅速戰敗),儘量避免把明顯的把戰爭負擔轉嫁給國內人民,並且拼命地拉攏討好民眾。

1943年3月,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後,德國在東線的閃電戰破產,開始轉攻為守,這一時期,德國的稅收方針是:第一,戰爭期間不對普通公民增稅;第二,即便徵稅,起徵點也應提高至6000帝國馬克;第三,可削弱高收入者的購買力,讓奢侈品漲價,但必須控制日常用品的價格,對其免稅,同時對日常生活用品要保障生產供應,不能讓國民明顯感覺到戰爭對個人帶來的壓力。

同時指示,現役軍人家庭的優惠要翻倍,加強對新生兒和多子女家庭的補貼。

但是,在二戰中後期,德國四面臨敵,從挪威到北非,廣大的東歐、蘇聯佔領地,從地中海到波羅的海,到處都需要錢和物資。

這麼沉重的財政負擔,還不能傷到自己人,於是,納粹把魔抓伸向了佔領區人民和猶太人。

一、德國的指導原則是:打下一個地方,駐軍的軍費就由當地承擔,美其名曰“防務捐贈”,解釋成“為換得軍事保護而對帝國防務的捐獻”,實際可以理解成類似黑社會的“保護費”。

帝國財政部1941年10月公佈過數據:佔領軍軍費佔比利時年財政收入的125%,荷蘭的131%,塞爾維亞的100%……這苦了佔領區的老百姓,結果導致40年代法國,荷蘭當地的“大饑荒”,著名影星赫本的少年就在在大饑荒中度過的,當時餓的都吃鬱金香根了。

1944年底,佔領區的大饑荒

享受生活的德軍

二、除了佔領區上繳的“保護費”,還強制猶太人繳納贖罪金,進而沒收其財產,宣佈他們的財產是“人民的財產”,名正言順的快速致富,充了軍餉。同時利用了集中營等超低成本勞動力。

三、強行在佔領區發行“馬克券”,操縱外匯兌換率。法郎對帝國馬克被強制壓到20:1,貶值四分之一;捷克克朗貶值三分之一;盧布最不受待見,貶值47%。“馬克券”只在佔領區有效,既無黃金做後盾又無信用做保障,再加上利用匯率政策,納粹政府以極少的帝國馬克換取極多的當地貨幣,再大肆收購物資,雖然名義上付款的是沒有黃金儲備支持,沒有準備金率的“馬克券”,但實際上跟直接搶沒什麼區別,這些財富到了德軍手上,一部分供養駐軍,一部分運回國內去抵消通脹。

同時,被人為高估的帝國馬克兌換“馬克券”非常划算,所以德國士兵拼命在佔領區消費、“買買買”,然後寄往國內,尤其是法國的駐軍,跟咱們現在的海外代購差不多了。佔領區人民過的“水深火熱”,而德國家庭天天盼著國外寄來的“禮物”。。。。

德軍在法國購物。在歐洲佔區,大部分情況下,德國人買東西是給錢的,也排隊,不像日本那樣直接就搶。

總之,格茨·阿利《希特勒的民族帝國》的最末一句發人深省:“如果要談論納粹主義和種族清洗,那就不可避免地必須提及數百萬普通德國人從中所獲得的好處。”他總結了兩條:第一,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戰爭收入是從外國或外種族搶來的;第二,德國低收入者和普通收入者承擔了戰爭支出的10%,收入較高的 德國人承擔了20%,剩下的統統由外國人、強制勞工和猶太人分攤。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這個問題不是很瞭解,但之前看過一點資料,記不太清了,說出來供大夥兒參考。

在二戰爆發前,也就是入侵波蘭開始,德國經濟的強勁復甦,除了大規模的國家工程和擴軍帶來的巨大需求外,就是德國積極吸引外資(吸引外資有多重要,只要是個明白人就知道),德國經濟在短時間內躍升到歐洲第二,僅次於蘇聯,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德國的經濟沒有蘇聯那麼畸形,蘇聯片面發展重工業,而且對重工業至關重要的工業母機一直依賴度很高,可以跟今天咱國對芯片的依賴相比,德國經濟除了向軍工業有所傾斜外,算得上全面發展。

在戰爭開始前,德國就已經儲存了大量工業原料,說完全充足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能支持德國工業和國民生活在兩三年內無憂,事實也證明了,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除了在戰爭後期面臨能源缺乏外,整個經濟一直正常發展,在1944年還有了一個小高潮,國民在整個二戰期間沒有接受饑饉之苦,當然,這也有德國佔領下歐洲的全力輸血。

德國除了掠奪猶太人財產外,還掠奪其佔領下的廣大歐洲國家,並通過中立國與美國等國家進行貿易,這部分貿易額較小。戰爭刺激了德國經濟模式,來自軍隊的大量訂貨支撐了德國經濟發展,二戰中的德國,有一個地方很不尋常,就是其轉入戰時經濟的時間很晚,比美國蘇聯都要晚的多,柏林還有幾十萬家庭僕人,浪費這麼多勞動力簡直是不可饒恕,同時,希特勒認為德國婦女應該待在家裡,而不是像其他國家那樣走進工廠。

對於德國工人,納粹政府還是很好的,不僅僅是德國工人,還包括為德國經濟和戰爭機器服務的外國工人,尤其是軍工業工人,其獲得的糧食和其他配給明顯更多,通過高工資,德國吸引數百外外國工人來德國工作,以便讓此前的德國工人(初級)應徵入伍上前線(浪費),整體看,戰爭期間,德國對工人的重視程度極高,不像日本人那樣,將幾十年的老技師送上前線,給一杆步槍就去送死。

德國工人,從戰前一直到戰爭結束,對納粹的支持度都很高,畢竟,有了工作就有了麵包,魏瑪共和國時代的困窘讓工人們記憶深刻,德國工人尤其是重體力勞動者,能獲得比平民多一倍的各類配給。至於徵稅,德國並無這個必要,整個國家經濟都被納粹控制了,不過,在戰前,德國就建立了一個什麼組織還是銀行,記不清了,發行類似債券的玩意的,工人每月工資的一定比例存入這個組織,最終也沒有兌現,實際上也算是徵稅吧。


鷹眼防務觀察

是的,老希確實做到了戰爭期間不加稅,在籠絡人心這個領域,他確實做得很有一套。這很可能源於一戰時期他是個小兵,充分體驗了物資匱乏、大饑荒和通貨膨脹的滋味。老希認為,只有不降低戰時德國人的生活水平,才能獲得民眾的長期支持,以免類似一戰末期後院起火式事件的發生。首先,他自己並不愛財,這與許多獨裁或類似獨裁的“大頭領”是不同的,他在好色這個領域也遜色於他們,豪車別墅小金庫,這些他自然都有,但貌似並不比某國的大豪們多多少。事實上他還依靠自己名下的小金庫建立了廣泛的私人“慈善圈”,向許多人發放各種饋贈和資助,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在50歲生日時一下子就收到了元首100萬馬克的禮金。凱特爾收到過76萬馬克的禮金,古德里安更是收到了價值124萬馬克的地產。

換句話說,在老希的邏輯裡,你們這些當官的,為什麼要靠貪汙撈錢呢?要錢,我可以給你們嘛!

那麼這些錢是從哪裡來的呢?不是從普通老百姓身上剝取的重稅,而是德國工商界給“希特勒基金會”的募款、以及某些死後將遺產留給希特勒的大富豪,還有就是老希的私房錢:《我的奮鬥》的版稅。當然,光靠這些來維持老希的戰爭費用,那是不可能的。實際上更大的成分,來自四個字:“以戰養戰”!換句話說:“如果在這場戰爭中誰要捱餓,那麼一定是非德國人。”

為了做到這一點,納粹在佔領國搶掠了數百萬噸的食物供應給德軍官兵,之後還大量運回德國利益均沾,目的就是為了保證本國的食品充足。

也是為了做到這一點,納粹加速了對歐洲猶太人的屠殺,而理由僅僅是省下口糧。

也是為了做到這一點,納粹不停地發動侵略戰爭——只要德軍在前線不斷獲勝,老希的政權就穩如泰山。正是因為這個,直到上世紀50年代,一些沒有正確價值觀的東德婦女還在唸叨:“即使在戰爭期間我們也沒捱餓,因為一切運轉正常!”請注意這話的意思,難道說和平時期她們反而吃不飽飯嗎?瞎掰。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這正是德國強大的地方,如果用一個形象的生物鏈表示來看,德國就是生物鏈的頂端!德國有當時世界上最全面的工業生產能力,德國的武器全部自己生產,完全不需要進口,他需要的只是資源,而資源方面他全靠掠奪,也就是說,在國與國之間,希特勒完全不需要錢去購買物品!因此,只要他佔領的資源足夠多,那麼他的軍費幾乎是無限多的!

其次,希特勒能耍賴,只是耍流氓的對象不是本國人,而是外國人!比如,在攻打西歐階段,德國與蘇聯簽了一份互不侵犯條約,這個條約的內容就是德國幫助蘇聯升級工業系統,蘇聯向德國出口石油及糧食!可是希特勒不僅沒有支付給蘇聯任何金錢。也沒有幫蘇聯升級工業系統,但是蘇聯因為怕德國而不敢翻臉。這筆賬就只能欠著!而後來大家也知道了,希特勒不僅賴賬不還還把蘇聯給端了!

最後,德國在二戰中不僅掠奪資源,還掠奪其他國家的財富!他們搬走了佔領國的國家庫府,比如法國的國庫就被希特勒搬空了,而後法國的每年財政收入也有一大部分落去德國手中!

但不得不說的是,希特勒對本國國民真心是好,他不僅沒有徵稅,糧食醫療教育等必備物資與生活花費還是免費提供的。這是德國人能夠忠心於德國,支持德國對外戰爭的主因!


優己

其實德國的經濟本身就是比較好 同時戰爭之前也策劃了一段的時間 當時我國大部分的資金都是用來購買德國的武器和裝備

可以說在戰爭的時候最大的就是財富, 以及戰爭所需要的一切能源 ,德國確在戰爭的時候 卻沒有加賦稅。


怎麼德國沒有加賦稅呢?

首先在第二次大戰爆發之前,我們中國,首先第一次被捲入戰爭,同時,當時日本已經開始侵華了,很多的地方被日本給佔了,同時,戰爭那時候打的非常的厲害,但是我們的國家缺乏很多的資源以及武器彈藥和教官。

於是我們的錢基本上都是用來購買德國的武器,裝備及請他們的教官很多的時候,我們的資金不足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用去德國去做交換,是對於德國來說在德國戰爭前一筆客觀的收入,同時也奠定了當時德國的戰爭。



猶太人

世界上最會做生意的人無非就是一種人,就是猶太人,最富有的一種人那也是猶太人,,當時猶太人在德國可謂說非常的多,在德國戰爭的前夕德國對猶太人進行了趕盡殺絕,同時沒收了猶太人很多的財產,這也是為德國當時戰爭財富的積澱,除此以外當時有害人基本上都是無家可歸家破人亡,甚至逃出了德國,德國的軍力也非常強大。


盛洋娛樂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打仗是很費銀子的。二戰德國軍隊從西打到東,向西一直打到了英吉利海峽,向東打到了莫斯科城下,而且動不動一個戰役就投入上百萬的軍隊,上千輛的坦克,上千架飛機,組織一場戰役所需要的後勤物資,可以用海量來形容。很多參戰的國家為了應對戰爭的巨大的開支,都紛紛加稅要求人民節衣縮食,支援戰爭。

而納粹德國卻一直沒有加稅,甚至在戰爭前兩年工廠工人都不需要加班加點,簡直就是馬照跑舞照跳,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難道希特勒是魔法師,會變出海量的資金來?當然不是,他是羊毛出在豬身上。希特勒是從最底層升到元首這個位置的,所以他對老百姓的疾苦還是有所瞭解。他知道老百姓只要有工作做,有飯吃,有錢花,就會支持納粹政府,支持他對外戰爭。所以他上臺千方百計增加工作機會,解決失業問題,提高工資待遇。他的確也創造了經濟奇蹟,當時的德國人民對他是很感激,很崇敬的。

他是通過掠奪其他民族和國家的財富來收買德國民眾的,首先他就盯上了猶太人的財富,他大肆驅離猶太人,發展到最後甚至消滅猶太人的肉體,經濟方面的原因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理由,都知道猶太人有錢,納粹殘酷地掠奪猶太人,甚至在他們死後,身上的衣服,口中的金牙,女人的長髮通通不放過。用猶太人的財富來支持戰爭,和補貼德國人的生活。曾經德國佔領了歐洲大量的領土,在德國佔領區納粹大肆搜刮當地的資源,然後源源不斷運回國內。就像希特勒佔領蘇聯的糧倉烏克蘭後,把烏克蘭的穀物大量運往德國,並驅使集中營的勞工為他們無償地生產戰爭物資。

多管齊下,希特勒才硬撐到了1945年。


浩蕩揚子江

當日本人被原子彈和大轟炸洗禮過70年後的今天,仍然有日本人說平民何辜?

然而戰爭中,平民並非無罪的,這點對軍國主義洗腦的二戰日本平民適用,對德國人也適用。


1939年,德國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直到1943年德國才開始加增國內稅收,1944年才開始全面動員和物資管制,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蹟,但也可以說是無奈之舉。

二戰前日本經濟在侵華戰爭中的1938年達到巔峰,但是由於中國戰場的僵持局面,到1940年的時候,其實日本國內經濟已經不行了,物資配給,經濟蕭條,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經濟已經崩潰,戰爭末期,日本人開始各家上交鐵器送往軍工廠,無論男女都要去生產軍事物資,油類管控,最後甚至組織起了2800萬人的國民義勇隊準備進行本土決戰。


反觀德國,在莫斯科會戰失敗,斯大林格勒失敗的時候,德國國內仍然歌舞昇平,工人們守著正常工作日上下班,婦女也沒有被要求參加生產,稅收也沒有提高,顯得一切正常。

希特勒的納粹黨是如何上臺的?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和一戰戰敗的民族恥辱,這讓德國如同被套上了枷鎖,這個枷鎖魏瑪共和國解決不了,他後面的容克們也解決不了,而希特勒能解決的了,他對內發展生產,對外發動擴張,德國擺脫了危機———納粹承諾給德國人民的是麵包和勝利,一旦這些中斷了,國內將不會再支持他們。


不要以為這是危言聳聽,一戰中的德國,帶著三個快散架的盟友,海上被封鎖,陸上兩線作戰還硬生生打了4年,最後德國的軍隊還在敵人的國土上戰鬥,後方國內卻革命以及投降,這是因為長期被封鎖國內民生水平下降,長年戰爭使得帝國政府被民眾拋棄,但是一戰的時候德國甚至沒有強行徵集個人財產應對絞肉機般的前線戰事。

德國民眾在戰爭中的正常生活,是建立在德國軍隊對佔領區國家的掠奪上,戰爭中轉移經濟危機的手段結果就是讓佔領區的經濟崩潰,德國的馬克劵和物質輸出幾乎就是在搶奪佔領區的資源和財產,用以補充國內和軍隊。

有人說過:當雪崩來臨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我想,這和原子彈下無冤魂,有異曲同工之妙。


養倉鼠的哈士奇

戰爭的巨大消耗會造成鉅額財政問題,戰時的財政問題卻從沒有成為問題,各國為了打贏都不會許可財政成為問題,為此採用的辦法多了。比如:大量印發貨幣,造成快速的通貨臌脹。借債等。

德國沒有加稅,只是表象吧,其實它的政策是把負擔嫁給別人,而不是國內,德軍對廣大的佔領區從沒有客氣過,佔領各地時,總會以戰利品為名,搶得不少東西。同時,要求被佔領國支付大筆的佔領費,同時,還要求被佔領區的銀行等,向德國提供借款,這樣德軍的相當軍費是別人支付,而不是來自稅收。

整個戰爭期間,德國對佔領區不僅要收大量的金錢,還要大規模的掠取物資,在戰時,佔領區的許多工廠都在為德國服務,大量產品直接輸向德國,看似對佔領區有利,其實德國並沒有為付支付什麼東西,更不向佔領區輸出什麼,實質為掠取。

不僅直接掠取物資,還製造人為的貨幣貶值等,以極值的價值去收穫物資等,甚至可以造成局部地區的饑荒。把大量戰俘及外國人做為勞工使用,這樣就擁有了大量的勞動力,而且他們幾乎不需要支付什麼費用。德國在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同時,也在掠取猶太人的財產,先是加稅,再要“保護費”,收贖罪金,最大沒收財產,最後消滅。


麥田軍事觀察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人類歷史上經歷了最長久最痛苦的經濟大蕭條。這次大蕭條直到今天經濟學家仍然在不懈的進行研究。

在美國是通過羅斯福新政把美國從大蕭條中挽救回來。

在德國就好可憐,德國當時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人很多人都是祖傳十幾輩都是軍人出身,在退役後,穿著筆挺的軍服站在街頭,一臉嚴肅的乞討。


這時候奧地利中士希特勒出現了,他以天才的煽動性演講“大炮加黃油的理論”,讓餓著肚子的德國人含著眼淚把他選上去了。

希特勒是以瘋狂的高票當選,事實上他當選以後,也確實兌現了他的承諾,不過他是通過戰爭,一場接一場的戰爭。

戰爭把一車皮一車皮搶來的物質拖回德國,然後免費發給德國老百姓,大家對元首的愛無以復加。

這就應了那句話,當沙堆倒下去的時候,沒有一粒沙子是無辜的。


歷史研究發現,希特勒也曾經想把戰爭機器停下來,因為戰爭的投入產出比越來越高,犧牲越來越大。

特別是美國加入戰爭後,幾乎就沒有勝利的希望。但是可能回得去嗎?能夠回到起點嗎?

我們學習歷史就是因為歷史總是在我們快要忘記它的時候懲罰我們,它會悄悄的重複。

勿忘歷史,我是“天下會會天下”,我在今日頭條等您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