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報“大東北”為您揭祕:長春鼎豐真百年興衰史

吉報“大東北”為您揭秘:長春鼎豐真百年興衰史

吉報“大東北”為您揭秘:長春鼎豐真百年興衰史

吉報“大東北”為您揭秘:長春鼎豐真百年興衰史

吉報“大東北”為您揭秘:長春鼎豐真百年興衰史

吉報“大東北”為您揭秘:長春鼎豐真百年興衰史

​南塘北點品種齊全,大人小孩流連忘返吉報“大東北”為您揭秘:長春鼎豐真百年興衰史

吉報“大東北”為您揭秘:長春鼎豐真百年興衰史鼎豐真糕點吉報“大東北”為您揭秘:長春鼎豐真百年興衰史

“吃麻圓,有麻味兒,

奶花蛋糕冒涼氣兒。

核桃酥,有酥味兒,

打飽嗝兒,流口水兒,

還想再吃一兩頓兒。”

這段聽了就叫人吞口水的順口溜,道出了老長春人記憶中最香甜的味道。這味道歷久彌香,已經銘刻進老長春人的心中,它的故事更是融入了長春的歷史。它,就是中華老字號——鼎豐真。走在長春市南關區大馬路上,遠遠就能看見鼎豐真炫目的的招牌。這處別緻的建築就是鼎豐真的總店,而它的分店則遍佈於長春各大商圈。

歲月悠悠,風采不減;歷經百年,初心未變。鼎豐真走過了怎樣的坎坷發展之路,那些香透長春城的糕點,又給人們留下了怎樣的回憶與回味呢?沿著總店大樓有70多年曆史的老樓梯拾階而上,瀏覽著兩旁敘述鼎豐真發展歷史的壁畫,不知不覺中就會走進那塵封已久的年代。從這裡,那已經融入長春人血脈中的記憶徐徐打開——

“金字招牌”鼎豐真

清朝末年(公元1894年),一個操著江浙口音的小夥子跟隨父親來到長春寬城子區,在一家小飯店裡當跑堂。他叫王信瑞,人品好,心眼好,擅長與人交往,且服務熱情周到,深得店老闆喜愛,人稱“王勤快”。

有一天,正在忙活的王信瑞發現一位老人暈倒在馬路上,他不顧店老闆的堅決反對,堅持收留並給予老人精心的照料。幾天後,老人康復了。原來,這是一位有著極高造詣的京城御用糕點師傅,兵荒馬亂之中來長春尋子,無奈因病流落長春。萍水相逢,王信瑞的救命之恩讓老人十分感動,決心將畢生所學悉數傳授給他。“錢和技術我都有,信瑞,我看你是個好心人,一定幫你辦個糕點作坊!”老人就像一位世外高人,注重色香味形,同樣的材料他做出的蛋糕味道就是勝過別人一籌。通過手把手地教授,嚴格把關,王信瑞以自己的精明與勤勞,不到一年時間就把老人的一身好手藝學到了手。老人見王信瑞頭腦靈活,料他日後定有出息,便想拿出自己的積蓄準備與他合開作坊。王信瑞自然十分高興,在徵得父親同意後,他的糕點作坊——“南糖作坊”在長春開張了。

王信瑞做的糕點色香味形樣樣都好,常常供不應求,糕點作坊也因此辦得紅紅火火,深得當地百姓的喜愛。他創制的各種蛋糕在長春及周邊地區因小有名氣,被人們冠以“蛋糕王”的美譽。隨著小店的生意越來越好,更大的商業計劃也在王信瑞心中逐漸形成:1911年(宣統三年),王信瑞在長春市商貿區的大馬路與四馬路十字路口處建起了一個大糕點作坊,最終定名為“鼎豐真”。

說起“鼎豐真”字號的由來,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王信瑞為給自己的作坊起個響亮的名字絞盡腦汁、遍請高人。一日,來店裡買蛋糕的鄉親對他說:“王掌櫃,外面有個戲班子,據說在烏拉鼎鼎有名啊,湊個熱鬧去啊!”鄉親口中的一個“鼎”字使王信瑞的頭腦靈光一現。幾經思量之後,他想到“鼎豐真”這三個字。這個名字不僅朗朗上口,字裡行間還有著更深的寓意。

鼎,一種青銅器,三足兩行,又是鎮國之寶,此字含義豐富,比如:鼎盛、鼎新、鼎鼎大名等等,可以體現糕點店鋪的一種獨特的風味追求;豐,有美好、茂盛、豐富、品種繁多等等不同含義,正符合食品行業的特點;真,體現了一種品質,有真實、真誠、貨真價實等方面的內涵,可以說既是立人之本又是經營之道。實際上,今天看來,三個字不僅是掌櫃的一種美好的祝願和願望,更深層次上體現的是一種企業文化,一種把企業做大做強的王者風範和壯志雄心。

店名取好後,滿心歡喜的王信瑞請來了當時長春市有名的書法家王休然大師親筆書寫了“鼎豐真”牌匾,並擇良辰選吉日張燈結綵、鞭炮齊鳴,氣氣派派地懸掛在店門的正上方。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食品店的精氣神也上來了。“蛋糕王”的稱號漸漸地被人們淡忘了,取而代之的是更響亮的三個字——“鼎豐真”。

從此,在繁華的大馬路上多了一個熱鬧的店鋪。金光閃閃的鼎豐真牌匾,不斷地吸引並挑逗著人們的眼球與味蕾。王信瑞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他之後,“鼎豐真”的匾額竟會跨越百年風雨,成為長春為數不多老字號中一塊閃亮的金字招牌。

“三昧真火”鼎豐真

“想吃好糕點,就上鼎豐真”成了長春老百姓的一句口頭禪。品種齊全,樣樣精緻,是鼎豐真的一大特點。提起香甜爽口的“方蛋糕”“長條糕”“老爐果子”“開口笑”“江米條”等糕點,老百姓交口稱讚。

鼎豐真有三昧“真”火:真品,真味,真誠也。

品即質,真品者,用真料,傳真技,精作求純真,於真中見品質。“鼎豐真”糕點,講求質量為上,選料是第一關。王信瑞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嚴格把關每一道工序。把好揉麵關,揉不好的面絕不入爐烘烤;對於糖、料酒等的配比和糕點的造型,決不疏忽;凡面型上烘爐烤前,必強調把握火候,對於未烤好或烤焦烤糊的產品決不外賣;偷工減料者,發現後必嚴加追究。

真味者,秉江南,承塞北,味美皆入心。鼎豐真為確保糕點“色、香、味”俱全,綿軟且有型,在沒有精密儀器的那個年代,對口味的把控,完全要依靠麵點師傅的經驗和感覺來判斷。每次和麵前,鼎豐真的技師都會習慣性地用手抓起麵粉甩到操作檯上,如果麵粉雙花自然散落開,才進行下一步的操作。其實,這是一種檢驗麵粉質量的土辦法,是由鼎豐真的創始人王信瑞在製作薩其馬的時候發明的。這也反映了鼎豐真對“真味”追求的嚴苛程度。以薩其馬的製作為例,作為滿族的一種食物,它曾是清代關外三陵祭祀時所用的祭品,色澤金黃,口感酥鬆綿軟,香甜可口。薩其馬的製作方法很簡單,但是對口感的要求特別高,如果原料不好,那麼製作出來的薩其馬就會撞牙粘嘴,嚼起來太陽穴、上牙膛都疼。為了確保薩其馬的口感,王信瑞想出了很多非常實用的“土”辦法。比如油品,一定要先擱置一個晝夜,如果沒有出現渾濁、沉澱等問題,才會使用。正是憑藉著這些簡簡單單的土辦法,鼎豐真確保了原料的質量,使生產出來的糕點色澤鮮豔,口感香潤,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經典,並長久以來帶給人們特別的味蕾享受。

真誠者,迎之用誠,送之用誠,以誠待客,以誠立足而發展,傾心灌注百年真情。王信瑞踏踏實實、誠實正直的辦店態度在鼎豐真一輩輩的口口相傳中是有據可考的。顧客在店裡吃了點心,剩下了上面或下面的皮蓋,他都要耐心地問清楚,是做得過厚還是不夠酥脆;哪個小孩子吃點心剩下小半個,掌櫃的也會和夥計們一塊兒想想毛病是不是出在自家店鋪上,該怎樣改進糕點的質量,讓糕點更加香酥可口,老少皆宜,百吃不厭。鼎豐真製作的月餅等糕點嚴格按照配方製作,以做好的坯子為典範,出爐外賣的成品必須和模坯一模一樣,不合格的絕對不外賣。在這裡幹活,可以吃,但絕對不可以糟蹋東西,“浪費糧食,喪良心哪!”

鼎豐真的創始人王信瑞在經營鼎豐真時堅持了“真”字訣,為鼎豐真的一步步發展贏得了好口碑。不管是鼎豐真作坊發展的鼎盛時期還是政治風雲變幻導致的被迫停業期間,鼎豐真在當時的長春食品店排名中始終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並且遙遙領先。直至今日,鼎豐真做出的糕點仍是春城一絕。味道好,形好,吃了多年鼎豐真糕點的老主顧們深有體會。

“忠心愛國”鼎豐真

吃粽子,過端午。粽子是中國端午節的傳統吃食,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年年五月初五,粽子熱銷。

上世紀30年代的鼎豐真卻又為它賦上了新的含義。

1929年,日本侵入東北,長春被日本人佔領。各地堅持抗日的仁人志士紛紛展開地下鬥爭,以演講、遊行或是發放傳單等方式號召人們積極奮起,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

大敵當前,王信瑞沒有忘記自己是一箇中國人。他也積極行動起來,為抗日貢獻出一份力量。這一年的端午節當天,王信瑞已經三天兩夜沒有好好睡過,但他仍堅持親自帶著鼎豐真的夥計們,上街發放端午節粽子。他把飄香的粽子親手發給身邊的百姓,粽子的竹葉外皮上赫然寫著“精忠救國”四個紅色大字。

愛國的傳統,對於鼎豐真人來講從辦店之初就深深打下了基礎。若國將不國,商又何以為商?這是戰亂時代鼎豐真食品店默默遵守的信條。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50年,為了做好抗美援朝志願軍的後勤保障,中央及東北局在周恩來同志的領導下,召開“炒麵煮肉會議”,定下了一個看似難以完成的任務:每個月向浴血奮戰的志願軍輸送炒麵百餘萬斤、熟肉五十餘萬斤。命令下達,全國上至中央領導,下至平民百姓,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炒麵煮肉運動。而作為準前線的東北長春,市民們更是夜夜不停息地忙碌著。

而就在任務下達之前,鼎豐真和一些大型的企業早就帶頭製作了兩萬斤的乾麵狀食品,這些乾糧有的加了鹽,有的微甜。1950年的初冬瑞雪中,鼎豐真製作的無水蜂蜜蛋糕更是受到了長春準前線後勤部的表揚。而鼎豐真呢,由於在情急之下做了無水的蜂蜜蛋糕,而讓自己的食品又增加了一個品種。

遙想當年,志願軍戰士走在滑滑的冰面上,行進於深深的水溝中,匍匐在黑黢黢的山洞裡,狂奔於茂密的山林中,遠離祖國,遠離家鄉,遠離親人,何等的艱苦!雪水就著炒麵的他們,時常能夠吃上一塊從鼎豐真送去的小巧精緻、經過特殊處理的蛋糕時,該是怎樣的一種激動呢!許多年後的我們,可以想象得出,也很難想象得出。

祖國的發展時期不同,鼎豐真的愛國方式或亦有不同。但可以肯定一點,那就是“真品、真味、真誠”的理念沒有丟,真心服務的熱情沒有變,真摯的愛國情懷更沒有忘。鼎豐真,在長春人心中站穩了腳跟,和祖國、和長春一起,同步發展,不斷走向光輝的未來。

“改天換地”鼎豐真

在長春市檔案館,保存著一張1956年的倡議書,20多位私營業主在上面簽字,表示對政府公私合營政策的擁護與支持,這其中就有當時的鼎豐真老掌櫃馮肇明。

上世紀50年代初期,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鼎豐真的負責人馮肇明以養病為由離開了長春去武漢,鼎豐真不得不暫時歇業。一天,一位長春市工商聯合會的職員來到武漢,敲開了馮肇明的家門。他告訴馮肇明,長春市人民政府將投資8900元,實行公私合營,恢復鼎豐真食品店。政府的魄力和誠意讓馮肇明怦然心動。他當即答應,以業務經理的身份重回鼎豐真,好好大幹一番。曾經因為時局動盪生意清淡而一度無精打采的馮肇明,這一下又重新找回了精氣神。

老掌櫃回來了,老師傅回來了,一度沉寂的鼎豐真,在公私合營之後,重新煥發了活力。上世紀60年代,鼎豐真的糕點因為製作的精緻與口感的香甜,一次次被端上了許多重大場合的宴會之上,成為賓客們交口稱讚的甜品。

然而好景不長,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鼎豐真再度被迫停業。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十年的動盪歲月裡,鼎豐真使用過的各種模具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成為往昔歲月的最好見證。

幾度春華秋實,幾度寒來暑往。鼎豐真從清朝衰敗、偽滿統治到抗日勝利、長春解放,從抗美援朝再到公私合營,從十年動亂又到改革開放……鼎豐真幾經變遷,幾易其主,幾歷磨難,幾經發展,幾度繁榮。進入21世紀的今天,歷經百年滄桑的鼎豐真早已從一處專制糕點名食的隘隘一隅,一步步發展壯大成今天聞名遐邇的大型食品企業。

信為先,品為本。一言九鼎,天下皆豐。鼎豐真和時代同成長,與社會共進步。2006年,國家商務部授予鼎豐真“中華老字號”稱號,鼎豐真延續著歷史並再續其輝煌。它那難以言說的味道,將永遠留在這座城市記憶的最深處。

鼎豐真大事記

1.公元1911年王信瑞開寶號鼎豐真。1911年(宣統三年),祖籍浙江紹興的王信瑞在長春市商貿區的大馬路與四馬路十字路口處建起了一個大作坊,定名為“鼎豐真”。

2.1931年,王信瑞把鼎豐真轉讓給同鄉高錦浦。

3.1943年至1952年鼎豐真食品店由原會計馮肇明繼續經營。馮肇明想效仿前任擁有一番作為,可是世道太亂,最終無力迴天。解放後的1952年,棄店去往武漢。

4.解放初期,“鼎豐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5.1956年實現公私合營後,20多家小食品店合併搬到了現在鼎豐真的位置,仍叫“鼎豐真”。後期遷至現址,即大馬路50號。

6.“文革”時期。長春“鼎豐真”的牌匾被砸碎,改為“工農兵食品店”。“文革”結束後,鼎豐真迅速恢復了發展。

7.1981年更名為鼎豐真商場。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鼎豐真的月餅就在市場上佔據了主要位置。

8.上世紀90年代初期,鼎豐真發展成經營旅店、營業室、原輔材料採購、輔料加工、科工貿一體化的綜合性商場。1991年11月28日鼎豐真成功主持舉辦首屆食品文化節。

9.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鼎豐真陷入短暫的瀕危時期,但很快過去。

10.2004年起鼎豐真開始股份制改造,重組成立了“長春市鼎豐真食品有限公司”。

11.2006年,國家商務部授予鼎豐真“中華老字號”稱號。

吉報“大東北”為您揭秘:長春鼎豐真百年興衰史

作者 劉庭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