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张垣」巧夺后城据点

「烽火张垣」巧夺后城据点

烽 火 张 垣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巧夺赤城后城据点,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烽火张垣」巧夺后城据点

巧夺后城据点

1944年3月,中共龙赤联合县委书记赵振中等组织l、2、3区300多名民兵,包围了后城日军据点,首先严密封锁消息,不让敌人知道城外虚实。然后虚张声势,白天让民兵集合扛上枪、抬上“炮”,从距后城3里远的温家店反复过往,造成大军压境之势。

「烽火张垣」巧夺后城据点

巧夺后城据点

经过1个多月围困,采用“麻雀战”袭击日军,每晚用手榴弹、土炮轰击后城,城内守敌,慌恐不安,如惊弓之鸟。一天晚上,县委决定展开“总攻势”,目的在于逼退敌人。住常胜庄的部分民兵从城东打,住城南董家沟的民兵从正面攻,住青罗口村的民兵从西边打。8门土炮同时点火,号声喊声响成一片,一直持续到半夜。敌人一看这“阵势”,百余名日伪军便弃城逃跑。民兵进城后,缴获稻子、谷子数万斤及其他一些物资,受到晋察冀军区通令嘉奖。

「烽火张垣」巧夺后城据点

巧夺后城据点

赵振中,河北省蔚县白乐镇人。生于1904年。1929年在西合营师范读书时接受马列主义思想,成为师范爱国学生运动之中坚。193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5月任龙赤县委书记。此间,他带领县大队和民兵队伍,深入敌占区,发动群众,建立政权,粉碎日本侵略军对龙赤县及平北地区的封锁、“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1944年,调任平北地委社会部副部长,次年3月任组织部长,8月任平北地委副书记。解放战争中,赵振中任中共察东地委副书记兼热西工委书记。年末,他亲自率领滦河分队和黑河分队平息李殿仕叛乱。1947年春,参与指挥了拔除吕和堡据点的战斗。秋,任察东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指挥了拔除兴仁堡、雕鹗据点的战斗,受到了上级嘉奖。

新中国成立后,赵振中先后任大同市委书记兼市长,张家口地委书记兼专员,河北省委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工业部副部长,纪监委副书记、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等职。1990年8月逝世,遵其嘱,将其骨灰之一部葬于赤城县烈士陵园,实现这位革命老战士对革命老区人民深切怀念的遗愿。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市志》《张家口军事志》《赤城县志》等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