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大明功臣,朱元璋为何唯独没杀徐达?

ALuLLL

徐达之所以没被杀,有两大原因,一是他非常小心,二则是因为他死的早。

明朝开国六公爵,除了徐达,都是惨淡收场,传不过两代,唯有徐达一脉,衍生出两个公爵,还都传到了明末。当然,这个更多的是因为朱棣,不过朱元璋没把徐达的儿子们搞掉也是一大前提。

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是朱元璋的同乡,同样也是世代务农。

元末的灾难波及到了朱元璋,同样也波及到了徐达,他跟朱元璋一样,投奔郭子兴造反了。徐达在队伍中成为朱元璋的属下,从此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

徐达为人宽厚,深通兵法,久经战阵,战必胜,攻必取,智勇兼备、屡建功勋,功勋卓著。功业盖世的同时,徐达却越发低调,他为人小心谨慎、常以忠心侍主,绝无居功自傲之心。

按照明史记载,朱元璋对徐达极其信任,两人亲近备至,朱元璋经常给徐达 “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徐达的反应则是越发恭谨小心。

信任归信任,朱元璋的性格摆在那里,帝王猜疑是不可避免的,他多次对徐达加以试探,徐达凭借自己的谨慎作出了答复。

朱元璋曾说要将他的旧邸赐给徐达,徐达坚决不要。朱元璋与徐达一起饮酒,徐达被刻意灌醉,醒来发现自己居然盖着皇上的被子,他大惊失色,连忙跪伏在地高呼死罪。

看到徐达的表现,朱元璋当然龙颜大悦,对徐达也更加信任。

众所周知,大明开国之后,朱元璋对诸多功臣怀有强烈的戒心,再加上这些功臣大多居功自傲,甚至有些还极为放肆。

而太子朱标生性柔弱,朱元璋当然会担心朱标将来镇不住这些功臣。因此,朱元璋决定替儿子 清理一下,以保大明江山稳固如山。大明的功臣,几乎被他杀光了,就连李善长、刘伯温等人也都难逃厄运。

唯有徐达,让朱元璋始终下不了决心。因为,徐达的表现太好了,这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到了朱元璋面前,却“恭谨如不能言 ”,这让朱元璋几乎没有什么借口,对徐达下手。

当然,以朱元璋的性格,时间长了,没有理由也能找出理由,像傅友德,就是这么被搞死的。徐达能够保全,主要还是因为他走得比较早。

徐达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然而次年(1385年)

二月,病情迅速加重,随后去世,享年五十四。

徐达去世显得疑点重重,民间有朱元璋赐徐达烧鹅的说法。这一点,似可信,但无依据,因为这些记载只见于野史,更可能是明朝文人对朱元璋严刑酷法的不满与栽赃,毕竟朱元璋对将死之人(不是被他弄到将死)还是很慷概的。

徐达去世时,胡惟庸案已经扩大,但徐达跟胡惟庸一点关系都没有,并未受牵连,后发的蓝玉案不用说,徐达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并不成器,没入朱元璋的法眼。

徐达去世后,朱元璋甚为悲痛,追封他为中山王,谥武宁。


平沙趣说历史

首先,朱元璋不会见人就杀,人家是皇帝,又不是杀猪卖肉的。

朱元璋杀人有以下条件。

1.功高盖主。

2.恣意妄为。

3.震慑不住。


我们回顾蓝玉,他与北元一战,可谓是封神一战,威震天下。但是蓝玉功成之后,犯了以上三条的每一条。蓝玉自恃军功,居然敢屡屡不听朱元璋调遣,他的军队朱元璋甚至调派不动,这就有点功高盖主,震慑不住了。本来到这,朱元璋还忍着不杀他,毕竟朱元璋之前已经把明朝开国将领杀得差不多了,总得为太子朱标留个能打仗的人,加上蓝玉因为是朱标太子妃的舅舅,对朱标是忠心耿耿,朱标自己也还算震得住,所以朱元璋没有杀他。不巧的是,朱标年纪轻轻就暴病而亡,朱元璋只能打算把皇位传给朱标仁孝的次子朱允炆。朱允炆可不一样,他与蓝玉毫无血缘关系,而朱允炆也不如朱标那般老练,指定震不住蓝玉。回头再看看蓝玉,还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既不能留为所用,三个必杀条件都齐了,那还等什么?杀!诛连了将近1.5万人!

胡惟庸呢,大概是看懂了朱元璋杀人的目的与条件,知道自己在劫难逃,索性联络一干大臣打算造反,只是没有想到在他们还没来得及拿起刀,朱元璋就把他们都抓了,诛连将近2万人!

所以,朱元璋杀人是有目的与条件的,条件如上。目的则是为了稳固自己皇权并且让大明江山永固。

我们看,徐达犯了以上三个条件的哪一个呢?徐达功高是不错,但是徐达并不盖主啊。徐达作为大明元帅,平定北方,功劳何其之大?之后,徐达班师回朝,朱元璋亲自出城迎接,要让他坐龙辇,甚至还说要替他亲自驾车。这一套无非是为了试探徐达知不知道深浅进退。徐达则是再三拒绝,言辞从臣下出发极其诚恳,卑微,发自肺腑地说“皇上对咱好,咱知道,但是这不合规矩啊,咱不过是皇上的兵而已!”朱标明确拒绝朱元璋替自己驾车。这一套下来,朱元璋自然是心满意足了,知道自己这个兄弟没忘本。马上本着兄弟感情说“今天没有君臣,你我布衣兄弟,兄弟之间一起坐车,咱家想兄弟,想听兄弟说说你在北方的英勇战迹。这样,我让一位皇子来驾车,你随咱家来。”于是便强拉着徐达上了龙辇,让一位皇子亲自驾车。


除此之外,徐达可谓一直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一直谦卑谨慎,带着家人部属克己守礼,朱元璋指哪打哪,战无不听,言无不从。所以,朱元璋是震得住徐达的。朱元璋根本没有杀他的条件与理由。

后面说徐达被朱元璋以蒸鹅杀死,多是野史,不过是后人为了渲染朱元璋如何为了稳固皇权嗜杀罢了,算是一种控诉。实际上,是徐达自己患了背疽不治身亡,而至于说背疽不能吃蒸鹅简直无稽之谈,现代医学验证,毫无科学依据,古代太医不至于连这点常识都没有。蒸鹅是肉,不是毒药。

况且,当时北蒙不安,朱元璋还想他带兵出战怎么会杀他?


不书三少

在当时朱元璋还没有开启屠杀功臣的模式,在“明初四大案”当中,徐达只经历了一个,也就是“空印案”而“空印案”涉及到地方会计案件,而开国功臣没有收到牵连。朱元璋开启杀功臣的超长待机模式,在“胡惟庸案”之后。“胡惟庸案”发生在公元1380年,当时处理了当事人。五年后也就是1385年明朝又发生了“郭桓案”这只是地方贪污案件,朝廷内部的一些人也受到了牵连,但是影响不大。而真正影响大的还是“胡惟庸案”。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主要是高发胡惟庸同党的人太多,所以受到牵连的功臣也更多。而徐达死于1385年,离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还有5年,所以徐达不在猜忌之列。

除了“胡惟庸案”杀了一批功臣,还有“蓝玉案”如果朱标不死,估计就没有“蓝玉案”。朱标死后,朱元璋想把帝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而朱允炆没有从政经历,比较柔弱。朱元璋害怕朱允炆驾驭不了一些权利过大的功臣,所以在死之前先把这些居功自傲的人处理掉,结果导致朱允炆身边连一个得力武将也没有,导致的结果就是朱棣武力反抗中央集权,叔侄相残,朱允炆无力低档,江山易主。


孟子说史

淮西旧部二十六将,除了常遇春在明朝建立前军中病死,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汤和因为中风辞官回家得到善终,其他二十四将全部不是因为谋反被族诛就是像徐达一样暴毙,无一幸免。朱元璋在快死的时候特意到汤和家看汤和是不是真的中风,结果汤和卧床不起,骨瘦如柴,根本没法说话,随行的朱元璋的御医诊断以后说汤和快死了,朱元璋才心满意足的走了。可以看一下明史的记载。


关月光

这个事我在一本书里看到过。徐达生背疮,医者嘱托不能吃鹅肉。然后洪武就去看望徐达,临走的时候送了一只鹅给徐达补身体。这个时候的徐达能怎么办呢?这是吃还是吃吃呢?吃了是死还是死呢?这摆明了就是洪武要徐达死,跟赐毒酒一样,就算你百毒不浸,吃了毒酒也得死。


吴林52723383

一,令行禁止,他是属于那种有能力又比较听话,对于朱元璋的命令执行贯彻的很到位,

唯命是从,法令严正,纪律严明,执行认真。


二,不居功自傲,虽然是大明的第一功臣,但是从不因此就骄傲,反而非常的谦虚


三,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