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通風降水條件與要求

機械通風降水條件與要求

五、機械通風

1、機械通風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降低糧堆溫度和溼度,平衡糧堆溫度,改變儲糧水分含量,消除糧堆水分轉移、分層和結露,排除糧堆內異味或有毒有害氣體等。機械通風的主要功能包括對儲藏的糧食和油料進行降溫、降水通風,對即將出倉的糧食進行調質通風。此外還有平衡糧堆溫度、溼度,防止和消除糧堆水分轉移、分層和結露,預防高水分糧發熱,排除糧堆內異味或實施燻蒸後的散氣,在高溫季節排除倉內空間積熱等功能。

2、機械通風儲糧技術的主要名詞術語

通風——用外部空氣置換糧堆內的空氣,改善儲糧條件的換氣技術稱為通風。

自然通風——利用儲糧內部和外部空氣密度差引起的熱壓差或風力造成的風壓差促使外部空氣進入糧堆內部,置換糧粒間的氣體,實現通風換氣,這一技術稱為糧食的自然通風。

機械通風——利用通風機產生的壓力,將外界空氣有組織的送入糧堆,實現外界空氣與糧粒間空氣的交換,改善儲糧條件的技術稱為機械通風。

機械通風系統——將電動機、風機、主風道、支風道、風量分配器有機組合成一整體,稱為機械通風系統,又稱機械通風風網。

主風道——與風機相聯接的風管道。

支風道——與主風道相聯接的若干弱小風道。

空氣分配器——空氣經過通風管道進入糧堆或糧堆中的空氣穿過通風道表面的通氣孔或通氣孔板進出糧堆的部分稱為空氣分配器。

空氣分配器表觀風速——空去穿過分配器表面的流速。即m/s。

總阻力——氣流通過風網時所產生的壓力損失,即機械通風系統阻力,它包括通風管道的阻力,分配器阻力及糧層阻力。

空氣途徑比——空氣穿過糧層呈非線性流動時,空氣到達糧面的最長路徑與最短路徑之比。

靜壓力——垂直作用於風道壁的單位面積上的壓力。靜壓力用來克服通風網的阻力。靜壓力通常用毫米水柱計量,現規定用帕來計量。常用U型管來測量靜壓力。

糧層阻力——空氣被迫送入糧堆時,要通過糧層,氣流就要消耗能量,能量損失表現為氣流的靜壓力降,這個壓力降值就是所謂的糧層阻力。以帕來計量。

糧層風速——氣流穿過糧層的孔隙的平均速度,其單位是米/秒。

糧面表觀風速——氣流穿過糧堆(糧層)表面的速度,也就是每秒鐘內通過每平方米糧堆表面的氣流量,其單位是米/秒,或立方米/秒·平方米。糧面表觀風速均勻與否是衡量整個風網設計合理與否的重要因素。

3、允許通風的溫度條件是什麼?

《機械通風儲糧技術規程》中規定,除我國亞熱帶地區以外,開始通風時的氣溫低於糧溫的溫差不小於8℃,通風進行時的溫差要大於4℃;考慮到我國廣東等亞熱帶地區四季溫差較小,為保證有足夠的通風機會,只能犧牲一部分效率,而規定開始通風的溫差為6℃、通風進行中的溫差為3℃.

對於自然通風降溫來說,因為不消耗能源,為獲得更多通風時機,一般僅要求氣溫低於糧溫即可通風。

對降水通風和調質通風,要求通風后的糧溫不超過該批糧食的安全儲存溫度。

4、確定通風有哪些原則?

第一個原則,期望通風達到的目的要與通風具有的功能、通風合適時機相協調。

第二個原則,通風時的大氣條件應能滿足通風目的的需要。

第三個原則,確定通風大氣條件時,既要保證通風有較高的效率,又要保證有足夠的機會。

第四個原則,確定通風的大氣條件,應能限制不利的通風副作用。

第五個原則,通風中必須確保儲糧的安全。

以上五條原則涉及到大氣的溫度、溼度、露點,糧堆的水分、溫度、露點等等參數之間的關係和各種條件的組合,要同時滿足以上五個原則,就要設法在上述諸多參數中找出最佳平衡點。

確定通風原則後,還要注意達到兩個效果:

通風應達到均勻降溫、均勻降水和均勻調質的效果。要求風道設計合理,儘量減少死角;

通風應具有經濟和節能的效果。要根據不同的情況,確定是使用動軸流風機,還是離心風機或混流風機;是進行連續通風,還是間斷通風。

表:允許通風條件表

目的

方式


自然通風

機械通風


降溫

Ps1

t 1

t1>tl2

Ps1

開始時:t2-t1≥8℃

(亞熱帶:t2-t1≥6℃)

進行時:t2-t1≥4℃

(亞熱帶:t2-t1≥3℃)

降水

Ps1

t1>tl2

t2>tl1

Ps1

t2>tl1

調質

Ps1≥Ps23

t1>tl2

t2>tl1

Ps1≥Ps22

t2>tl1

t2——糧食溫度;

tl1——大氣露點溫度;

tl2——糧食露點溫度;

Ps1——大氣絕對溼度壓力值;

Ps2——當前糧食t2下的糧食絕對溼度壓力值;

Ps2l——糧食水分減1個百分點,且糧食溫度等於大氣溫度t1時的絕對溼度壓力值;

Ps22——糧食水分減2.5個百分點,且糧食溫度等於大氣溫度t2時的絕對溼度壓力值;

Ps23——當前糧溫t2下,糧食水分加2.5個百分點的糧食平衡絕對溼度壓力值;

5、降水時的單位通風量是多少?

糧食進行機械通風降水時,單位通風量的選擇,應根據本地的氣候條件及糧食種類來選定,在通常情況下,糧食水分越高,則糧堆的高度越低,下表是我國《機械通風儲糧技術規程》中所列的降水通風最低單位通風量。

表:降水通風最低單位通風量(米3/時·噸)

糧食水分

12%

14%

16%

18%

20%

最低單位通風量

15

22

30

40

55

生產實踐表明:糧食通風降水時,糧食水分為16%時,單位通風量一般應不低於40米3/時·噸。糧食水分為24%時,單位通風量可選到400米3/時·噸。對於水分為20%以下的糧食,單位通風量選為80~200米3/時·噸是適宜的。糧堆的高度應以3米為佳。單位通風量越大則降水效果越顯著,但單位電耗量也隨之加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