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风降水条件与要求

机械通风降水条件与要求

五、机械通风

1、机械通风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降低粮堆温度和湿度,平衡粮堆温度,改变储粮水分含量,消除粮堆水分转移、分层和结露,排除粮堆内异味或有毒有害气体等。机械通风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储藏的粮食和油料进行降温、降水通风,对即将出仓的粮食进行调质通风。此外还有平衡粮堆温度、湿度,防止和消除粮堆水分转移、分层和结露,预防高水分粮发热,排除粮堆内异味或实施熏蒸后的散气,在高温季节排除仓内空间积热等功能。

2、机械通风储粮技术的主要名词术语

通风——用外部空气置换粮堆内的空气,改善储粮条件的换气技术称为通风。

自然通风——利用储粮内部和外部空气密度差引起的热压差或风力造成的风压差促使外部空气进入粮堆内部,置换粮粒间的气体,实现通风换气,这一技术称为粮食的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利用通风机产生的压力,将外界空气有组织的送入粮堆,实现外界空气与粮粒间空气的交换,改善储粮条件的技术称为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系统——将电动机、风机、主风道、支风道、风量分配器有机组合成一整体,称为机械通风系统,又称机械通风风网。

主风道——与风机相联接的风管道。

支风道——与主风道相联接的若干弱小风道。

空气分配器——空气经过通风管道进入粮堆或粮堆中的空气穿过通风道表面的通气孔或通气孔板进出粮堆的部分称为空气分配器。

空气分配器表观风速——空去穿过分配器表面的流速。即m/s。

总阻力——气流通过风网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即机械通风系统阻力,它包括通风管道的阻力,分配器阻力及粮层阻力。

空气途径比——空气穿过粮层呈非线性流动时,空气到达粮面的最长路径与最短路径之比。

静压力——垂直作用于风道壁的单位面积上的压力。静压力用来克服通风网的阻力。静压力通常用毫米水柱计量,现规定用帕来计量。常用U型管来测量静压力。

粮层阻力——空气被迫送入粮堆时,要通过粮层,气流就要消耗能量,能量损失表现为气流的静压力降,这个压力降值就是所谓的粮层阻力。以帕来计量。

粮层风速——气流穿过粮层的孔隙的平均速度,其单位是米/秒。

粮面表观风速——气流穿过粮堆(粮层)表面的速度,也就是每秒钟内通过每平方米粮堆表面的气流量,其单位是米/秒,或立方米/秒·平方米。粮面表观风速均匀与否是衡量整个风网设计合理与否的重要因素。

3、允许通风的温度条件是什么?

《机械通风储粮技术规程》中规定,除我国亚热带地区以外,开始通风时的气温低于粮温的温差不小于8℃,通风进行时的温差要大于4℃;考虑到我国广东等亚热带地区四季温差较小,为保证有足够的通风机会,只能牺牲一部分效率,而规定开始通风的温差为6℃、通风进行中的温差为3℃.

对于自然通风降温来说,因为不消耗能源,为获得更多通风时机,一般仅要求气温低于粮温即可通风。

对降水通风和调质通风,要求通风后的粮温不超过该批粮食的安全储存温度。

4、确定通风有哪些原则?

第一个原则,期望通风达到的目的要与通风具有的功能、通风合适时机相协调。

第二个原则,通风时的大气条件应能满足通风目的的需要。

第三个原则,确定通风大气条件时,既要保证通风有较高的效率,又要保证有足够的机会。

第四个原则,确定通风的大气条件,应能限制不利的通风副作用。

第五个原则,通风中必须确保储粮的安全。

以上五条原则涉及到大气的温度、湿度、露点,粮堆的水分、温度、露点等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和各种条件的组合,要同时满足以上五个原则,就要设法在上述诸多参数中找出最佳平衡点。

确定通风原则后,还要注意达到两个效果:

通风应达到均匀降温、均匀降水和均匀调质的效果。要求风道设计合理,尽量减少死角;

通风应具有经济和节能的效果。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是使用动轴流风机,还是离心风机或混流风机;是进行连续通风,还是间断通风。

表:允许通风条件表

目的

方式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降温

Ps1

t 1

t1>tl2

Ps1

开始时:t2-t1≥8℃

(亚热带:t2-t1≥6℃)

进行时:t2-t1≥4℃

(亚热带:t2-t1≥3℃)

降水

Ps1

t1>tl2

t2>tl1

Ps1

t2>tl1

调质

Ps1≥Ps23

t1>tl2

t2>tl1

Ps1≥Ps22

t2>tl1

t2——粮食温度;

tl1——大气露点温度;

tl2——粮食露点温度;

Ps1——大气绝对湿度压力值;

Ps2——当前粮食t2下的粮食绝对湿度压力值;

Ps2l——粮食水分减1个百分点,且粮食温度等于大气温度t1时的绝对湿度压力值;

Ps22——粮食水分减2.5个百分点,且粮食温度等于大气温度t2时的绝对湿度压力值;

Ps23——当前粮温t2下,粮食水分加2.5个百分点的粮食平衡绝对湿度压力值;

5、降水时的单位通风量是多少?

粮食进行机械通风降水时,单位通风量的选择,应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及粮食种类来选定,在通常情况下,粮食水分越高,则粮堆的高度越低,下表是我国《机械通风储粮技术规程》中所列的降水通风最低单位通风量。

表:降水通风最低单位通风量(米3/时·吨)

粮食水分

12%

14%

16%

18%

20%

最低单位通风量

15

22

30

40

55

生产实践表明:粮食通风降水时,粮食水分为16%时,单位通风量一般应不低于40米3/时·吨。粮食水分为24%时,单位通风量可选到400米3/时·吨。对于水分为20%以下的粮食,单位通风量选为80~200米3/时·吨是适宜的。粮堆的高度应以3米为佳。单位通风量越大则降水效果越显著,但单位电耗量也随之加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