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预案

粮食出库大货车在仓库门口倒车发生的事故,仓房风机、输送机械、汽车轰鸣声导致人员听不见指挥。

为了进一步加强粮食仓储管理,提高仓储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仓储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市粮食局决定今年在全市粮食仓储企业开展“粮食仓储管理年”活动。为了组织和开展好这次活动,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特制定本预案。

仓储管理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以科学储粮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创一流管理为目标,全面推行仓储工作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按照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的要求,努力实现管理行为规范化、业务操作标准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制度科学化,全面提升粮食仓储管理水平。确保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确保“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按照粮食库存管理的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内容主要包括粮食出入库制度、粮食轮换制度、粮情检查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值班制度、熏蒸药品管理制度、仓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等业务管理制度;资金、票据、帐簿、财产、费用开支等财务管理制度;员工培训、考核、奖惩、工资福利等员工管理制度。

(二)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本着“先进、实用、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内部各岗位人员工作标准和仓储管理技术标准,进一步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各项技术操作规范。主要包括经理(主任)、副经理(副主任)、各部门负责人、防化员、保管员、质量检验员、财务人员、统计人员、保卫人员等各岗位人员工作标准;粮食熏蒸、通风、设备使用及检修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三)规范管理行为。各岗位工作人员,要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粮食库存管理的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日常管理行为。要认真落实《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坚决执行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和标准,自觉遵守《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达到规范化储粮单位标准;严格执行《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加强对粮食出入库环节和储存期间的质量管理;认真执行储备粮贷款管理办法、费用开支等财务规定。

(四)完善仓储设施。从有利于粮食仓储管理、提高粮食出入库效率出发,改造、完善粮食仓储设施,确保粮食储存安全。要加大投入力度,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仓库、地坪、围墙等基础设施集中整修,确保“上不漏、下不潮、密闭严”;配备清理筛、输送机等必要的粮食出入库设备,方便粮食进出仓,确保入库粮食质量安全;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基本检测仪器设备和场所;配齐消防设施和设备;积极推广应用储粮新技术,所有仓房都配备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环流熏蒸系统和机械通风系统;积极推广“双低”、“三低”、绿色储粮等科学储粮技术;逐步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自动化。

(五)美化库区面貌。库区功能划分合理,道路、消防通道、排水沟渠通畅;仓房外墙粉刷干净,颜色格调协调;各种标志牌、标语内容正确、格式统一、用字规范、书写清晰、张挂整齐;合理利用办公区、生活区和库区内空间进行绿化、美化;库区和办公区、生活区内设备摆放规范,物品堆放整齐,窗明几净,清洁卫生,无垃圾,无卫生死角。

(六)加强队伍建设。企业人员学习有关库存粮食管理的行政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组织财务、统计、保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发证,实行持证上岗;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有条件的库,工作时间统一着装,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三、具体要求

1、严格中央储备粮库存管理的规章制度

2、采用先进粮食仓储管理技术,储备粮油储藏要全面采用计算机粮情测控技术、环流熏蒸技术、机械通风或准低温储粮技术、有条件的采用无公害保鲜储粮技术。

3、设立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真实、完整地反映库存粮食和资金占用情况,并按有关规定妥善保管。库存粮食发生变化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更新库存粮食货位卡和有关账目,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4、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制定粮食入库、轮换方案。

5、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存专仓储、专人保管、专帐记载。

6、不断加强员工政治、业务学习,所有检化人员、保管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7、及时准确地反映中央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及轮换情况,仓房调整、粮食轮换或数量有变动时要及时更换粮食存储专卡。

8、粮食出库必须手续据齐全,及时登记帐目,保证账实相符;出入库要准确计量,责任仓保管员、计量员对粮食数量负责。

9、中储粮的出入库以分公司下达的计划文件为准,同品种等量轮换的,以批准文件为准。

10、接收、发运中储粮,按通知书要求的期限,如实上报实际完成情况。

11、粮食入库前要对仓房及器材进行清理消毒,按有关要求和规程的要求组组入库,入库后,要保持粮面及空间的干净、整洁。

12、储粮仓房应常年达到“四无粮仓”标准。

13、应当对仓房编排号码,配备必要的仓储设施,建立健全设备使用、保养、维修、报废制度。

14、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规定、质量良好的储运机械设备和粮情、品质检测仪器设备。

15、所有存粮采用“三低”、机械通风、电子检测、环流薰蒸、谷物冷却等先进储粮技术,减少化学药剂用量,延缓粮食品质陈化,降低损失、损耗。

16要严格按照粮油储藏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要求定期检查粮温、水份、虫害,认真做好粮情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科室及分管领导汇报,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17库领导每月至少检查一次粮情,分管领导每半月检查一次粮情,并在粮情检查记录上签署意见。

18、按时上报《中央储备粮储藏月情况月报表》。

20、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切实落实防火、防汛、防盗、防破坏、防自然灾害的措施,确保人身、粮油及设备安全。

21、储粮化学药剂应当存放在专用的药品库内,实行双人双锁,并对药剂和包装用及回收进行登记。进行薰蒸作业的,应当制订熏蒸方案,并报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熏蒸作业中,应当在作业场地周围设立警示牌和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熏蒸作业区。

22、按照有关粮油质量、卫生、计量等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认真做好中央储备粮质量管理工作。按照国家粮油质量标准对入库粮食进行检验,建立粮油质量档案。

23、保证收购入库的粮食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时对入库的粮食进行整理,使其达到储存安全的要求,并按照不同品种、性质、生产年份、等级、安全水分、食用和非食用等进行分类存放,粮食入库应当准确计量,并制作计量凭证。按货位及时制作“库存粮食货位卡”,准确记录粮食的品种、数量、生产年份、粮权所有人、粮食的商品属性、等级、水分、杂质信息,并将卡片置于货位的明显位置。

24、在粮食出库前按规定检验出库粮食质量。粮食出、入库要准确计量,并制作计量凭证,做好出、入库记录。

出库粮食包装物和运输工具不得对粮食造成污染。未经处理的严重虫粮、危险虫粮不得出库。可能存在发热危险粮不得长途运输。

25、主动配合中储粮系统,做好每年3月、9月库存粮食品质控制指标的全面检测工作,根据检测结果,制定轮换方案。

26、要按统一要求建立库存实物台帐,实行计算机管理,直接掌握每一仓房、货位的粮食情况。

27、如实填报库存实物台帐,按时联网传达室送。

28、粮食出库后要及时核实、上报储存中的正常损失、损耗。

29、自然损耗应当在一个货位或批次粮油出清后核销。其中,原粮的自然损耗按以下定额以内的据实核销,超过定额外负担的按超耗处理并分析超耗的原因:

A、储存半年以内的,不超过0.1%;

B、储存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不超0.15%;

C、储存一年以上的,不超过0.2%。

31、水分杂质减量应当实核实销:

a、入仓前以及入仓期间发生的水分杂质减量应当在形成货位后核销;

b、储存期间的水分杂质减量应当在一个货位或批次粮油出清后核销。

30、降水、降温单位能耗应控制在0.03KW.H/℃.T以内。

31、吨粮保管费应控制在3元/吨以内。

32、中央储备粮因人力不可抗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要在24小时之内上报,以便上级及时组织调查。

33、库存管理人员或保管员离任时,要对中储粮库存进行交接,并将交接情况报上级管理单位备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