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日本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竟然由美国人来揭露

很久以来,受蒙蔽的人们一直有个错误的认识,以为日本裕仁天皇不过是个无足轻重、没有实权的傀儡君主,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进而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40年代又与美英开战,没有实权的裕仁只是被动接受日本军方的决定,他本人从未主动支持过军方的行为。战后,裕仁还被粉饰成一个和平主义者,说他反对军国主义,主张通过外交方式解决问题。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史学家赫伯特.比克斯花了十年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撰写了《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一书,彻底揭露了裕仁的真面目,从而推翻了之前人们的看法,还历史一个真相。比克斯深入研究了曾经为日本天皇办事的皇室官员、资深政治家、军方高级将领在裕仁去世后发表的官方文件,借鉴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对天皇和日本侵略战争的研究成果,揭开了一个所谓“不事张扬”的天皇在幕后凭着其巨大的影响力、经常在关键时刻干预军事和政治决策的君主的真实面目。

悲哀,日本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竟然由美国人来揭露

按照比克斯《真相》中所描述的,裕仁就是一个复杂、固执、内心充满矛盾而又神经质的人物。在侵华战争及后来的太平洋战争中,裕仁始终处在决策的中心,其拥有的权力是巨大的,甚至能左右政府的决策。关于裕仁与军方的关系,比克斯研究了大量史料,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说1931年日本关东军通过“下犯上”占领中国东三省之时,裕仁还有所犹豫的话,那么,当后来的战事进展顺利,日本擢取到了巨大利益以后,裕仁性格中的现实主义和机会主义倾向当即占了上风,转而将宝押在军方身上,成为日本领土和资源扩张的支持者,继而参与其中,成为战争决策的推动者。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裕仁更是以天皇身份积极介入军事决策。1941年10月,裕仁之所以让在中国问题上对美国寸步不让的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出任首相,而放弃一个以皇室成员为首相的内阁,就在于他不仅支持东条英机的主张,而且他也本能地和东条一样坚持在实质问题上绝不让步。

悲哀,日本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竟然由美国人来揭露

美军占领日本后,美国政府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选择不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的作法,用比克斯的观点来解释就是,美国希望日本保留天皇制,但前提是先剥夺天皇的政治权力,并且必须在对日本实在政治改革方面与美军占领当局保持合作。他们要利用天皇的影响力来实行日本的非军事化,以改变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政治架构,从而达到他们的民主化改革。

美国当局极力庇护裕仁,让他继续在位,并且将他粉饰为一位和平主义者,所导致的结果是,日本长期以来对他们的侵略战争行为没有一个正确的历史认识。裕仁声称日本当时正面临着民族危机,日本青年作为其忠诚的士兵,入侵周边国家,并有理由击毙敢于抵抗的敌人。

悲哀,日本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竟然由美国人来揭露

二战结束后,美日当局有意掩盖了裕仁作为天皇在战争中的作用,美化日本侵略他国的行为,在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遭受日本占领和殖民统治的国家播下了不信任日本的种子。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战后君主政体快速倒向前政权的所谓“温和派”政治家,可这些人始终将日本的侵略行为看成是出于自卫,是为了在亚洲建立他们认为的“东亚共荣圈”的正义战争,正是这些没有受到清算的人在为日本的侵略战争翻案,这就是他们的真实思想。

战后的日本天皇没有接受过调查,也没有受到法律的审判。这是极不正常的。在历史上,凡是犯有战争罪行的国家,其国家元首应当,也必须接受法庭和公民的审判,而且这种审判不是最终的,它将伴随着新证据的出现而始终接受历史的审判。

比克斯认为,战后几十年,虽然也有部分日本人批判性地在反思那段历史,他们接受了日本所发动的这场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挑起的一场非法的侵略战争,中国军民进行的是一场反侵略、反殖民的正义战争的观点。但是在日本国内,更多的人则对于这场战争以及战争所带来的后果等问题仍然固执己见。

悲哀,日本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竟然由美国人来揭露

比克斯指出,占统治地位的日本政治集团的立场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对日本的看法。掌握舆论工具的人秉承政府的意旨,时常发表其所谓的“立场、观点”,因此,那种歪曲历史事实的错误观点还会在日本国内延续下去,并且影响到方方面面。

比克斯说,在美军占领日本初期,日本国内知识界在战争责任问题上,态度远比他们的德国同盟来得更彻底,可是战后在亚太地区确立了霸主地位的美国却向日本施压,要日本断绝和中国的外交与贸易往来,在冷战中彻底站在美国一边,于是,包括裕仁在内的日本决策者采取了远离亚洲,拒绝反省日本战争罪行的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