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攻滴滴不公平:应分清平台问题,还是司机问题

21岁空姐乘坐顺风车遇害,让人痛惜。这件事也让人们看到了,顺风车平台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料审核不严,导致人车不一现象存在,而顺风车司机为了省去平台抽成,接单后叫乘客私下取消订单,再线下交易,乘客与司机都失去安全保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于这些问题,顺风车进行了一周的整改,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人脸识别,可让乘客更安全。

不过,这件事之后,感觉最近一段时间,滴滴都被舆论围攻,不断有事件被扒出来,这其中主要是由滴滴司机的“个人人品问题”造成,比如滴滴司机调戏女乘客,或者是伸咸猪手,还有的锁车门求交往,威胁乘客,等等,这些行为十分可恨。这些败类,除了会受到法律处罚,也会被滴滴封号,清除滴滴队伍。

围攻滴滴不公平:应分清平台问题,还是司机问题

滴滴出行

最近集中曝光的事,应一分为二地看待,究竟哪些是滴滴的问题,哪些是司机(车主)的问题。分清楚这两个问题,我们才能看清事情的本质。现在,有些爆出的问题,主要责任不在滴滴身上,而是司机个人素质问题,如果将这些问题全部压在平台身上,滴滴怎么也会应付不过来。

滴滴提供的是一个平台,上面聚集了千万级别的司机,不可能确保每个人都品质优良,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滴滴要做的,是处理好范围之内的事,比如严格管理和规范平台,提升技术,修补漏洞,服务好乘客与车主,处理好乘客的投诉,将有问题的司机清除队伍,促进生态更健康;而范围之外的事情,应该由法律去解决。

围攻滴滴不公平:应分清平台问题,还是司机问题

滴滴柳青(右)

其实,滴滴的出现,其带来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改善国内的出行环境,让出行更便捷,乘客可以获得更好的服务。在中小城市乘坐过出租车的,大部分深有体会,司机不打表,漫天要价,而且车内环境差,长时间不清洗。滴滴没有出现之前,出租车处于垄断,改善服务的动力不足,乘客出了问题,往往面临投诉无门。与滴滴上车就有信息记录不同,出租车通过手招的方式上车,大部分人没法掌握司机的信息,一旦出了问题,就面临可追溯难题。

滴滴与出租车不同,车主信息就在乘客的APP里,这就形成了制约关系,在管理上,极大程度规范了司机的行为。如果司机服务不好,或者对乘客有语言和行为的骚扰与侵害,乘客点击一下按钮,就能对司机打分和投诉。当然,这么庞大的队伍里面,难免会有一些害群之马,他们会做出伤害乘客的行为。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些行为,全部归于平台,也是有失偏颇的。我们也知道,一直以来,出租车行业存在的问题,远大于滴滴,而最近舆论却一直围攻滴滴,舆论导向就有问题。

围攻滴滴不公平:应分清平台问题,还是司机问题

滴滴出行

从网络上的一些舆论来看,有些人恨不得滴滴死之而后快。这些人,主要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吃着滴滴的饭,却在骂滴滴的娘的人。他们怨恨平台,主要是认为抽成太高,还有就是补贴少了。还有少部分乘客,早期吃惯了免费餐和廉价餐,滴滴恢复正常收费后,造成了心理落差,也加入抱怨群体当中。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滴滴作为一个平台,必须要盈利,才能维系公司运转,早期给了司机与乘客优惠补贴,那是阶段性的,我们即便不感激,也不应该由爱生恨。数据显示,滴滴去年还是亏损的,说明滴滴并非一些人想象的那么“暴利”。

对乘客来说,出行可以有多种选择。之所以有人纠结滴滴,说明他们在乎这个平台——滴滴更好的服务,合理的价格,是他们不错的出行选择,骂滴滴或许是出于私心——希望滴滴下调资费,以便能像早期一样享受廉价的出行。但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天下好事都占尽,本身就是矛盾的,不现实的。文/徐上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