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那些人之61:殃及池魚芒碭山

人物簡介:徐州沛縣芒碭山,聚有三千人馬。三個頭領分別是:地然星混世魔王樊瑞,祖籍濮州人氏,濮州屬京東西路,領鄄城、雷澤、臨濮、範四縣,州治在山東濮縣,1956年被撤銷,全部並於山東省範縣,1964年隨範縣由山東省劃歸河南省。樊瑞幼年作全真先生,江湖上學得一身好武藝,慣使流星錘,梁山排名第61位,剿滅方臘後,隨公孫勝出家。地飛星八臂哪吒項充,徐州沛縣人,屬京東西路,領彭城、沛、蕭、滕、豐五縣,州治在江蘇銅山縣。項充手中一條鐵標槍,亦能使一面團牌,牌上插飛刀二十四把,百步取人,無有不中,梁山排名第64位;地走星飛天大聖李袞,邳縣人,北宋時稱下邳縣,屬京東東路淮陽軍,即今江蘇邳縣。李袞手中一口寶劍,亦能使一面團牌,牌上插二十四根標槍,百步取人,無有不中,梁山排名第65位。睦州城之戰,李袞死於南軍亂箭,項充被南軍剁做肉泥。

水滸那些人之61:殃及池魚芒碭山

先糾正一個錯誤:芒碭山坐落在河南永城東北,是芒山、碭山的合稱,並非如《水滸》中所言,在徐州附近。芒碭山是劉邦起義之前隱居的地方,劉邦斬白蛇之處迎在“豐澤西”即徐州豐縣附近而非芒碭山。

芒碭山集團聚集有三千人馬,是眾山頭中力量最強的一個。除當時梁山擁有上萬人馬外,其他山頭就相形見絀了:少華山、桃花山有五七百人馬,飲馬川、黃門山三五百人馬,而其他山頭少者只有數十人。

芒碭山三兄弟本來生活得有滋有味,沒想到朗朗乾坤竟飛來橫禍。話說宋江帶領梁山人馬,千里迢迢,一直西進到少華山,從華陰縣救出史進、魯智深等好漢,並安全返回梁山。史進、朱武、陳達、楊春各以己財做筵宴拜謝大家。席間,晁蓋點了一把火:三日前朱貴密報,徐州沛縣芒碭山樊瑞等三個頭目欲來吞併梁山泊大寨。當時宋江大怒,馬上提出再下山走一遭!史進考慮少華山剛剛入股,於是毛遂自薦,情願引本部人馬前去收捕這夥強人!當下點起本部人馬,徑奔芒碭山。於是,在芒碭山三兄弟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一場不期而遇的戰役打響了。

水滸那些人之61:殃及池魚芒碭山

當代學者吳越認為“芒碭山戰役是歷次戰役中寫的最差、最糟糕、最沒道理的一次”。其實這場戰役莫名其妙,疑團多多:其一,為什麼單憑朱貴的一個情報就認定芒碭山為敵對勢力?其二,為什麼晁蓋在宋江遠征歸來的第二天,就倉促提出攻打芒碭山的戰略方針?其三,為什麼明明知道芒碭山人馬眾多,宋江卻爽快同意史進帶領本部人馬征戰?其四,為什麼宋江未卜先知預測到前期戰役必然失敗,並且立即派兩路援軍前去增援?從發動這場魯莽、草率的戰役,不難分析出,這是宋江、晁蓋的陰謀:為使其他派系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先拿芒碭山殺雞駭猴!

少華山歸順之前,五湖四海歸順的派系眾多,想當年,大家都是“兩把菜刀鬧革命”。“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真理,難免會誘發不服從管理的主兒。梁山集團想出了這個“以夷制夷”的戰略方針,用以消除怨氣,解決矛盾,努力營造出和諧的氛圍。於是,在攻打華陰縣之後,宋江先讓戴宗把自己的想法提前反饋給晁蓋,一手導演了這場戰役,他們最終選中芒碭山這個難啃又好啃的骨頭。說難啃,少華山的的實力無法與芒碭山相提並論;說好啃,入雲龍公孫勝只要一出手,樊瑞根本無法招架。

就這樣,晁蓋、宋江把殃及池魚的倒黴事兒,給了芒碭山三兄弟。第一場戰役,樊瑞根本沒有上場,項充、李袞就把史進殺得丟盔棄甲,人馬死傷多半。第二場戰役,公孫勝敢於“亮劍”,結果項充、李袞被活捉,樊瑞三千人馬折了大半。事實勝於雄辯,眼看著老巢被剿滅,樊瑞聽從了項充、李袞的勸告,舉白旗投降。

這場戰役,芒碭山、少華山兩敗俱傷,而獲利者只有梁山集團,他們擴大了影響,擴充了隊伍,還起到敲山震虎的奇特功效,簡直是一石多鳥。

水滸那些人之61:殃及池魚芒碭山

芒碭山三兄弟歸順後,樊瑞拜公孫勝為博士生導師,專門攻讀空氣動力學、空穴來風學等,全國解放後,他乾脆跟著導師雲遊四海。另外兩位兄弟,則跟著李逵、鮑旭組成梁山有名的“殺人四人幫”,充當宋江的馬前卒。水滸那些人之61:殃及池魚芒碭山

水滸那些人之61:殃及池魚芒碭山

遇到莫名其妙的挫折時,不要埋怨,一切問題的背後,都有過硬的理由在等著你。

這真是:漫說山高皇帝遠,無端已是局中棋。池魚莫怨城門火,妙算全盤豈有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