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山中来,带来忘忧草

点击右上方红字“+订阅”,关注情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点滴。

往期回顾:






我从山中来,带来忘忧草

虽是偶然所得,但终是因为种了得了,有了浇灌和期盼,才会有机会欣赏到它的美丽风姿。

我从山中来,带来忘忧草

春天来了,盆里的那株草儿又冒出了头。还记得这是去年初春去爬山的时候,从山中的石缝里捡回来的两棵小草,不知叫什么名字。回家后种在花盆里,原以为是马路边曾经见过的蝴蝶兰。

天天浇灌,天天期盼,就如歌中所唱,“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一日看三回,希望花开早。”

可是一直等到秋风习习,黄叶落满地的时节,这草儿叶子都枯了,也没有见到半个花骨朵,而且长得也不尽人意,叶子又瘦又长,好象营养不良似的,完全没有蝴蝶兰茎叶粗壮,和漂亮迷人的风采。心中疑惑,难不成这是山茅草?

今年,它依然长得瘦长,风中叶子婆娑起舞。这和心中的兰草的形象相差太远了。马路边的蝴蝶兰开尽的时候,这草儿还一点动静也没有。越看越是茅草的样子,心中不免失望。唉!随它去吧。

我从山中来,带来忘忧草

已是夏天了,天气热起来。除了到阳台给花儿浇水,很少仔细观赏。有一天,又去浇水时,忽然发现茅草样的叶子中间挺起了一枝青绿,上面缀满了有棱有角的小点点。啊,这可是小花苞呀!

于是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看花苞长大了没,花儿什么时候开?虽然开得迟了些,但到底还是要开了。盼了十来天,第一个花苞终于快要绽放了,花苞外层已露出些颜色了,不是红色的,也不是黄色的,是绿色和橙色的组合。等待花开的日子,是既兴奋又期盼的。

花开的那天,我起了个大早,真是有些惊艳了,花儿是炫目的橙色,六个瓣,花柄长有十多公分,花径也有六七公分大,纤细的叶子更衬出子花的柔美和丰硕。我见过的蝴蝶花从没这么大,因为它也不是蝴蝶花。

我从山中来,带来忘忧草

到网上一查,这原来是萱花的一种,又名忘忧草,相传,曾有一妇人因丈夫远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忧,从此世人称萱草为“忘忧草”,也叫黄花菜。

《诗经》里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唐朝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门堂,不见萱草花。”北堂,就是代表母亲的意思。古时候的人尽孝道,都是以萱草代表慈亲的母爱,随时抚慰游子思念之情。所以金针花又叫做中国的“母亲花”。

真是太幸运了!虽是偶然所得,但终是因为种了得了,有了浇灌和期盼,才会有机会欣赏到它的美丽风姿。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冥冥之中,如果没有“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就没有“但愿花开早 ,能将宿愿偿,满庭花簇簇 开得许多香”。对于心仪的事物,取得时都会有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这和我们的生活一样,如果想达到某种美好的境界,不去努力争取,怎么能得到企盼的结果?不去用心体验,怎知生活如此美妙?让我们用辛勤的汗水,将生活之花点播浇灌,绽放生命的清幽,在人生的金秋,收获丰硕的果实!

我从山中来,带来忘忧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