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山中來,帶來忘憂草

點擊右上方紅字“+訂閱”,關注情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點滴。

往期回顧:






我從山中來,帶來忘憂草

雖是偶然所得,但終是因為種了得了,有了澆灌和期盼,才會有機會欣賞到它的美麗風姿。

我從山中來,帶來忘憂草

春天來了,盆裡的那株草兒又冒出了頭。還記得這是去年初春去爬山的時候,從山中的石縫裡撿回來的兩棵小草,不知叫什麼名字。回家後種在花盆裡,原以為是馬路邊曾經見過的蝴蝶蘭。

天天澆灌,天天期盼,就如歌中所唱,“我從山中來,帶來蘭花草,一日看三回,希望花開早。”

可是一直等到秋風習習,黃葉落滿地的時節,這草兒葉子都枯了,也沒有見到半個花骨朵,而且長得也不盡人意,葉子又瘦又長,好象營養不良似的,完全沒有蝴蝶蘭莖葉粗壯,和漂亮迷人的風采。心中疑惑,難不成這是山茅草?

今年,它依然長得瘦長,風中葉子婆娑起舞。這和心中的蘭草的形象相差太遠了。馬路邊的蝴蝶蘭開盡的時候,這草兒還一點動靜也沒有。越看越是茅草的樣子,心中不免失望。唉!隨它去吧。

我從山中來,帶來忘憂草

已是夏天了,天氣熱起來。除了到陽臺給花兒澆水,很少仔細觀賞。有一天,又去澆水時,忽然發現茅草樣的葉子中間挺起了一枝青綠,上面綴滿了有稜有角的小點點。啊,這可是小花苞呀!

於是每天都要去看幾次,看花苞長大了沒,花兒什麼時候開?雖然開得遲了些,但到底還是要開了。盼了十來天,第一個花苞終於快要綻放了,花苞外層已露出些顏色了,不是紅色的,也不是黃色的,是綠色和橙色的組合。等待花開的日子,是既興奮又期盼的。

花開的那天,我起了個大早,真是有些驚豔了,花兒是炫目的橙色,六個瓣,花柄長有十多公分,花徑也有六七公分大,纖細的葉子更襯出子花的柔美和豐碩。我見過的蝴蝶花從沒這麼大,因為它也不是蝴蝶花。

我從山中來,帶來忘憂草

到網上一查,這原來是萱花的一種,又名忘憂草,相傳,曾有一婦人因丈夫遠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種萱草,藉以解愁忘憂,從此世人稱萱草為“忘憂草”,也叫黃花菜。

《詩經》裡曰:“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唐朝詩人孟郊的一首遊子詩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門堂,不見萱草花。”北堂,就是代表母親的意思。古時候的人盡孝道,都是以萱草代表慈親的母愛,隨時撫慰遊子思念之情。所以金針花又叫做中國的“母親花”。

真是太幸運了!雖是偶然所得,但終是因為種了得了,有了澆灌和期盼,才會有機會欣賞到它的美麗風姿。可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冥冥之中,如果沒有“我從山中來,帶來蘭花草”,就沒有“但願花開早 ,能將宿願償,滿庭花簇簇 開得許多香”。對於心儀的事物,取得時都會有一個漫長的等待過程。

這和我們的生活一樣,如果想達到某種美好的境界,不去努力爭取,怎麼能得到企盼的結果?不去用心體驗,怎知生活如此美妙?讓我們用辛勤的汗水,將生活之花點播澆灌,綻放生命的清幽,在人生的金秋,收穫豐碩的果實!

我從山中來,帶來忘憂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