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越來越低調,就是為了規避這4個字

很多人越來越低調,就是為了規避這4個字

年紀越大的朋友越瞭解閱歷的重要性,讀萬卷書不如行行萬里路,大概就有這個道理。我們會發現大部分人隨著閱歷的增加,喜怒不形於色、心事勿讓人知。他們為人處世會越來越低調,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在職場裡有一條金句相信所有人都曾聽過,“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這想必是久經職場沉浮的老鳥總結出來的職場箴言、制勝法寶。我們很明白其中的道理,低調做人是為了放低姿態讓人好接受,高調做事是為了證明能力讓人去信服。混跡職場的終極目標是升職加薪,所以這條金句用在職場裡無可厚非。

可是人生不只有職場,有太多的事例告訴我們凡事都要權衡利弊、衡量尺度,其中,樂極生悲是最深刻的領悟。

《西遊記》裡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大功告成、功成名就,可萬萬沒想到在通天河裡打溼了經文,曬經石上造成了經文的缺失。咱暫且不論哲學上的關係,但這卻是樂極生悲的一個代表事例。

《三國演義》裡關雲長水淹七軍,擒于禁、殺龐德,威震華夏之時,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人頭落地,這也是樂極生悲的典型事例。

小說裡的故事咱不說了,生活中的例子也是數不勝數。有的人剛剛升官發財就死了老婆,有的人中了彩票大獎卻家破人亡,有的人剛剛事業有成就趕上了車禍……無數的案例提醒我們,大起大落可能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大悲大喜卻可能是瞬息萬變、若即若離。

因此,閱歷豐富的聰明人再也不敢高調的生活,他們時刻提醒著自己樂極生悲的道理;他們控制著情緒,害怕透支幸運;他們調節著心理,規避著大悲大喜的落差和幾率……他們希望好運能像涓涓小溪細水長流;他們希望讓苦惱變少,讓快樂長時間延續。

從現在開始,做一個聰明的人,點到為止、厚積薄發;從現在開始,做一個未雨綢繆的人,不杞人憂天、但是要懂得輕重緩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