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改为法考后难度会有什么变化吗?

zhangsino

业内人士预计,司法考试改为法律职业资格考后,考试难度将有所提升。以往司法考试中,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法务工作者,考不过法学专业在校大学生;甚至有法学专业背景的人员,考不过非法学专业在校生。这也说明了司法考试存在一定弊端,有实务经验的人不一定具备通过司法考试的优势。  

根据《意见稿》,今后考试“以案例题为主,每年更新相当比例的案例,大幅度提高案例题的分值。”案例题增多,意味着主观题题量扩大,选择题等客观题题量缩小,它更强调对法律技能的考察。另外,着重考查的除了宪法法律知识,还有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包括考生在法律适用和事实认定等方面的法治实践水平,这说明难度有所提升。这些法律技能,难以通过书本的短期自学获得提高。业内人士预计,即使将来公布的改革具体方案不限制考生专业,恐怕非法学考生高通过率的优势也将丧失。  

这次改革后,原有的司法考试题库需要大体量更新,考虑到题库设计需要较长时间,今年的司法考试仍有可能沿用旧模式。增加面试的可能性极大。  

《意见》稿中指出,“加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与法官、检察官选任制度、公务员录用制度及法学教育制度的衔接。”虽然法院、检察院的司法职业不同于政府类公务员,但本轮司法改革中要求推进的司法人员分类可看出,将今后的法律职业资格考和公务员考试在司法领域合而为一,是大趋势。专家预计,司法考试改革后,增加面试环节的可能性极大。  

从《意见》稿中还可看出,有关方面继续研究建立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与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衔接机制,推广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人员简化或免予相应等级执法资格考试的做法。今后,可能证书的效力和针对可从事的法律工作种类会有变化。同时,旧有证书分类有可能与改革后的资格考直接衔接,针对不同法律工作会增加相应附加条件。

本帖内容摘自中国普法网


襄阳中公教育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分为客观题考试和主观题考试两部分,综合考查应试人员从事法律职业应当具有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职业伦理。 应试人员客观题考试成绩合格的方可参加主观题考试,客观题考试合格成绩在本年度和下一个考试年度内有效。

今年的客观题考试将在全国各考区全面推行计算机化考试。

  根据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编写情况,大纲突出法律职业的专业性、实践性、扩展性特征,由法治实务部门和部分法律院校专家学者研究确定考试大纲各学科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科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商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同时,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实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知识点。根据《宪法》和《监察法》调整充实了宪法学科的知识点。 在法律职业道德部分规定了“其他法律职业人员职业道德”一章,要求熟悉了解法律顾问、仲裁员、行政机关中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的公务员的职业伦理。 完善了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国法律史、知识产权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科目的知识点。

从以上内容,并结合报名学历的变化,虽然规定过渡期非法本可以报考,考试内容增加,最新精神融入,知识点调整,考试方式变化,考生应考准备的调整,总体上会增加考试难度。

基本知识体系保持相对稳定,总体合格率应该会和往年持平,考生结构会进一步优化,考生可以以积极乐观心态应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