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人到三十,就要开始思考如何优雅过好这一辈子了

本文由【讯飞快读】小程序用户创作、分享,点击音频收听全文:


文/苏子游

《论语》:人到三十,就要开始思考如何优雅过好这一辈子了

我时常思考一些问题,一个人该如何优雅地过好这一生?

从小到大,父母告诉我们要努力读书,考上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在校,老师教育我们努力学习,上名牌大学。

至于我们快不快乐,却没有人在意。

很多人,毕了业,成了家,买了车和房,该有的都有了,却始终过得不开心。

子曰:“三十而立。”

人到30,在年少所学的基础上,确立了处事和生活的基本原则,应该独立承担责任,明确人生目标。

当然那是理想化的人生。

很多人到了30,却开始迷茫,繁忙的工作让人透不过气来,家庭里外的琐事让人倍感窒息,疲于工作和家庭之罅隙,生活变得不再美好。

记得有一句是这么说的:“到了30岁的时候,要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觉悟。如果到了30岁还没有用来觉悟,就会一步步走向死亡。”

于是,在自己迷茫彷徨的时候,我选择读《论语》。

《论语》:人到三十,就要开始思考如何优雅过好这一辈子了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大意是:“那种不得罪人的好好先生,是道德败坏的小人。”

人大抵非为三种,一种是刚正不阿、不拘一格、气势如虹的一类人,他们大多锋芒毕露,有一说一,从道不从君。譬如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气概;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铁骨。

一种是,洁身自好,不肯媚俗于权贵,追求自己的内心理想,远离喧嚣。譬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的优雅高洁,魏晋七贤之类的放浪形骸。

在当下社会,人们更青睐会来事的人,就是所谓的圆滑世故。谁也不得罪,处处讨好。

孔子则认为,这类人实则是道德败坏的小人。貌似好好先生,实则善恶不分,同流于世俗,言行不一者。

《论语》:人到三十,就要开始思考如何优雅过好这一辈子了

当下社会,正需要一些敢于出头的人,对于社会不好的现象,应该敢于出手,敢于表达自己的观念。

善要弘扬,恶要制止。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从小到大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以德报怨,于是在生活里我们遇到伤害,遇到侵犯,为了不引起冲突,大多数人选择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如果一个人真的有佛家的宽容,那倒也罢,实则大多数人是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内心早已波涛汹涌。

《论语》:人到三十,就要开始思考如何优雅过好这一辈子了

孔子或许早就看透,生活中的我们根本做不到佛家的放下,道家的无为,他给出了答案:“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多么贴近我们的真实的自己。

用你的公正、光明磊落,耿直的态度面对这一切。

生活里我们面对负能量人群,面对社会黑暗,用适当的恶行惩罚恶,用善行回报善。

以德抱怨,离我们过于遥远,面对伤害面对不公,应该敢于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做表面委曲求全,实则内心愤然的老好人。

同时我们也应该把有限的情感、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如果我们在生活里,遇到了困惑遇到了烦心事,我们是否应该停下脚步,读一读先哲的思想,让智慧的光芒指引我们走出泥潭。


人工智能为你朗读,本文音频使用【讯飞快读】小程序制作,感谢您的收听。

使用【讯飞快读】小程序,你也可以轻松把文字转换为语音,收听精彩音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