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18載,躲不過深醒動態人臉識別系統的天“眼”

“你只要敢搶,我們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一定會把你抓到。”貴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晏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說的這句話在貴陽傳得很火。現在的貴陽,不光明搶會馬上被抓,暗搶的詐騙也無處遁逃。

目前深醒貴陽分公司應用動態人臉識別系統協助公安機關抓捕各類在逃犯1000多名,在安防行業推進AI技術落地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你只要敢搶

我們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一定會把你抓到!

陳晏市長這句話傳得火是民眾覺得有底氣。

數據顯示,2017年,貴陽市成為全國第一家“兩搶”“命案”和“八類案件”破案率均達到90%以上的省會城市,“兩搶”發案降至日均1.12起以下,命案發案降至50起,均為歷史最低值,貴陽市民安全感日益劇增,達到歷史新高98.43%。

逃逸18載,躲不過深醒動態人臉識別系統的天“眼”

而這份“成績單”的背後,是近年來貴陽市將大數據融入警務工作的實踐。貴陽市將大數據應用拓展延伸到公安機關各項工作,借大數據實現社會治理水平“大突破”,換得市民實實在在的安全感與獲得感。

人像傳進數據庫 破案更精準

今年破獲的多起案件,讓貴陽觀山湖區賓陽派出所民警楊超漲了見識。

深醒貴陽分公司

動態人臉識別系統協助抓捕的

四個案例

案例1:在逃18年國家通緝犯

2月17日,楊超和同事的手機同時出現動態人臉識別系統發出“一名疑似全國通緝逃犯進入車站”的預警,一分鐘後,嫌犯被抓獲。經審查,該嫌犯為一名已經在逃18年的國家通緝犯。

面對系統裡嫌犯青年出逃時的相片和眼前已經白頭的大活人,楊超擺了擺頭,感覺神了“說實話,如果憑人眼,我無法將兩者結合在一起。”他說。

2016年,貴陽公安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緝逃領域,將多類重點人群人臉特徵進行解析,分類建立特徵庫,建設了上萬個視頻採集點,並根據當地實情,在不同特定場景,打造部署具有公安專業性的動態人臉識別系統,構建了一張人臉識別布控網。

案例2:3000萬非法集資案

2013年8月,38歲的楊某在老家浙江某縣,以高息為誘餌,以進貨及購買房產為藉口,向多人集資3000萬元。後楊某將集資款用於揮霍,無法歸還欠款,於是潛逃。縣公安局經偵大隊接到報案,批准刑事拘留逃逸,在全國通緝網留下了案底。2017年6月,楊某在貴陽火車站安檢口走過。被深醒動態人臉識別系統面部視頻篩查鎖定,立即向警方報警。警方依此布控,捕獲逃犯。

逃逸18載,躲不過深醒動態人臉識別系統的天“眼”

逃逸18載,躲不過深醒動態人臉識別系統的天“眼”

案例3:9500萬非法集資案

2016年6月,貴陽市黃某利用擔任某擔保公司副總的職務之便,以某生物公司等14家公司的名義,虛擬有關文件資料通過某網絡平臺向註冊投資人發債權標的9500萬元人民幣,之後由註冊投資人認購。2017年,債券到期之後,這14家公司拒不回購,該擔保公司也不履行擔保義務。市公安局經偵大隊接到報案,批准黃某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刑拘在逃,並在全國通緝網留下了案底。2018年1月,黃某在貴陽某超市,被深醒動態人臉識別系統面部視頻篩查鎖定,並向警方後臺報警。警方依此布控,捕獲逃犯。

逃逸18載,躲不過深醒動態人臉識別系統的天“眼”

貴陽市公安局指揮中心110報警服務檯主任徐燕介紹,“傳統偵查民警會從髮型、臉型、鬍子、裝束等去識別,如果時間太長,很難認出,但大數據人臉識專業面部輪廓去判斷,可實現精確識別。”徐燕說,全國在逃人員一般潛逃多年、隱姓埋名,部分將身份洗白,具有豐富的反偵查意識,傳統偵查手段無法發揮作用,難以識別,無法分辨,目前建設的人臉識別系統恰好能彌補傳統偵查手段的不足。

逃逸18載,躲不過深醒動態人臉識別系統的天“眼”

“真是一場及時雨。”在徐燕看來,從經驗破案到科學破案,大數據在破大案上起了大作用。數據顯示,2016年到今年3月,利用人臉識別技術,貴陽市共抓捕犯罪嫌疑人872名,抓獲公安部通緝的全國在逃人員66名,報警成功率高達90%以上

110裝上雲大腦 接處警更迅捷

作為110報警服務檯工作人員,徐燕要接500個左右報警電話,為了讓接警後能快速反應,她必須把貴陽地圖記得滾瓜爛熟,各個轄區派出所電話倒背如流。

不過,最近的工作她感覺工作輕鬆了很多。2016年開始,貴陽公安將徐燕和其同事在工作中累積的數據陸續“裝”進雲端,整“條”為“塊”,運用“雲計算”的方式,建成全國第一家塊數據指揮中心。

案例4:走失女童案

今年2月,110接到報警,銀海元隆一名4歲小孩在樓下走失,5分鐘後,民警到家屬手中拿到走失孩子的照片,用手機上的接處警終端系統,將孩子照片發送到所有民警的手中,短短半小時,民警在北京西路找到了走失的孩子。

貴陽市公安局指揮中心110報警服務檯主任徐燕介紹,過去類似警情,民警需先到派出所將走失孩子的照片傳真到110,110再傳真各個派出所,民警到各派出所領取孩子照片,流程最快也要半小時。

而現在接到報警,系統能通過報警手機號自動獲取報警人信息,接警員根據報警位置信息將警單派發到離報警人最近的網格民警的手持終端上,民警快速到達報警點,找到報警人後,又將手持終端將處警現場視頻、圖片、錄音實時上傳到“塊數據指揮中心”,由指揮中心後臺進行統一的指揮調度,幾分鐘就能完成這個過程

這個塊數據指揮中心被形象稱為“貴陽公安大腦”,“大腦”整合大量公安數據,並將全市城區、城鎮劃分為55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1輛4G圖傳網格巡處車+5警10輔警+N臺電瓶巡處車,每個民警配備一臺手持移動警務終端,24小時不間斷進行巡邏防控、應急處突和服務群眾。

逃逸18載,躲不過深醒動態人臉識別系統的天“眼”

AI 的現狀和未來究竟怎樣

專家這樣解讀

逃逸18載,躲不過深醒動態人臉識別系統的天“眼”

人工智能(AI)系統不斷在現實工作和生活場景中得到應用。但對於AI,人們其實存在一些誤解。

誤解:如果機器有能力處理某一項工作,它理應可以有很快掌握處理更難的工作的能力。

實:遺憾的是,我們今天的AI是一種垂直工作,我們只能將某些特定的技術應用到特定的任務中。我們離廣義人工智能還非常遙遠。要想將AI應用到每一個領域仍需大量審慎的分析和工程設計。

誤解:AI會像人類智慧一樣自動改進。

現實:我想強調的是,AI是被人開發、由人推動、併為人所用的。人工智能不可能自己憑空誕生出來。人類其實是把自身系統作為指南針開發AI的訓練、執行以及故障排除,比如計算機視覺、人臉識別等。但不同的是,計算機會完全依賴大數據,把一切都轉化為數據分析。

誤解:未來的10~20年內,世界將失去很多工作崗位,被AI替代。

現實:實際上,我們離強AI還有很遠的距離,我並不認為AI會自己變得更聰明,以至於將來所有的工作機會都消失。關鍵是要了解人和機器如何優勢互補。機器可以很好地自動重複任務,擅長識別圖案和處理規模任務;而人類擅長的常識性事務、反事實推理、利用小數據進行學習、舉一反三應用到從未見過的事情以及創造力……這些是機器所不具備的。

逃逸18載,躲不過深醒動態人臉識別系統的天“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