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茶|徐素萍

终于等到你了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母亲的茶|徐素萍

母亲的茶

徐素萍

母亲沏得茶,清澈透亮,香气四溢。喝一口,唇齿留香,沁人心脾。并非母亲的茶有多名贵,只因有了母亲的爱在里边。

平日,穿梭于喧嚣拥挤的城市,工作忙忙碌碌。周末,驾着爱车,沿着村边的汾河景观路,听着音乐,吹着柔风,回去看父母。想着一会儿就可以喝到母亲亲手沏的茶,觉得生活无比享受。

一进院门,满目鲜花绿树,随风摇曳,生机勃勃。一块开垦出来的小田种着各种蔬菜,绿油油,水灵灵。赏心悦目之余,更有母亲的气息环绕,温暖舒心。

母亲的茶|徐素萍

进入家门,母亲看到我回来了,立即放下手中的活,第一件事,就是沏茶,像待客人一样。母亲将一撮茶叶放于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子里,拿起暖瓶,将开水缓缓注入杯中,茶叶的香气扑鼻而来。母亲还会将茶水中放入一朵小菊花,或者几瓣玫瑰,吸饱了水分的花儿在清亮的茶水中舒展开来,很美丽的样子。沏完了茶,母亲又拿出一个杯子,舀一勺蜂蜜,给我冲一杯蜂蜜水。两杯水并排的摆放在小桌子上,冒着热气,散发着香甜的味道。

「喝点水,先缓缓,歇会儿」,沏好茶,母亲总会这样招呼我。在母亲的心里,什么时候都觉得自己的孩子累,需要休息。坐下来,喝着母亲沏的茶,虽然是普通的花茶,但我就是喜欢这个味道,以致于每周回家前都不喝水了,就是想念母亲家里的茶,觉得母亲沏得茶最解渴。喝一口母亲沏的茶,什么劳累,烦恼,都散了。母爱如茶,丝丝点点,如春雨,如甘露,滋润着自己的孩子,赐予我们力量与希望。

母亲的茶,不仅仅于我,于我的兄弟姐妹,于来我家的每一位亲人,朋友,村民,都是这样。进门就倒茶,喝一杯,母亲就给续上一杯,直到你起身离开。我想,每一位在我家喝茶的人,边喝着一杯杯母亲亲手倒的热茶,边聊聊家常理短,谈笑之间,都是一种生活的休闲与放松。母亲方方面面待人,亦如她以茶待人,她永远都在用自己的勤劳给别人送去关爱,温暖,仿佛就永远不知道疲累。

母亲的茶|徐素萍

与母亲的聊天中,我知道母亲一生的体重最重的时候都没超过百斤。然而,母亲一直用她单薄的身形,担当着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角色。

母亲15岁丧母,下有三个最大才9岁的弟弟妹妹。此后的日子,15岁的母亲学会了为弟弟妹妹做饭,做衣裳,做鞋子,上地干活,帮自己的父亲照顾自己年幼的弟妹,直到25岁,母亲才结婚,要知道,在那个十七八岁就嫁人的年代,25岁就算老姑娘了。我的姨姨舅舅成年后,对自己的大姐都非常尊敬,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

母亲结婚后,有了我们兄妹五个。即使那么多孩子,家里经济条件又不好,母亲都非常重视我们的学习。我的同龄人里,我们兄妹姐弟是上地、割草、做家务最少的,母亲希望我们能学习好,有出息,她宁愿付出比别人多倍的劳动。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的双腿双手从来都歇不下,一直都在不停的走过来走过去,不停的做活。

小时候,由于条件不好,我们穿衣服都是穿旧的,甚至是破的。但是,母亲从来不让我们丢脸。即使是补丁衣服也是洗得干干净净,补丁都要补出一朵花来。有时卖了鸡蛋,母亲也会偶尔给我们扯几尺布,做件新衣服穿。看到我们高兴的蹦跳,母亲心里别提多欣慰。而她,从来不舍得给自己买一件。

一次和表弟的闲聊中,表弟充满感激的说:「我们的大姑,谁都比不上,喝水,喝一杯给你倒一杯」。其实,表弟表达的感激何止是这样呢。表弟弟兄五个,大妗累得就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冬天,表弟的棉袄袖袖短得手腕都在外面露的,冻得通红。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让侄儿上了炕,把棉袄脱下来,给围块被子坐炕上等着。母亲找来布块,棉花,一针一线的开始接袖袖。不消一个小时,袖袖接好了,看到自己的侄儿穿上暖和的棉袄,母亲心里才踏实了。

母亲的茶|徐素萍

年轻时的母亲,是村里百家用的人。母亲会画鞋垫,什么凤凰戏牡丹、鱼藕莲、万事如意等,画得活灵活现,每双鞋垫都赋予特定的民俗意义;母亲还会做花馍,什么跑兔兔、羊羊、老虎虎、花糕,捏得惟妙惟肖。村里无论谁家快要结婚了,都会给母亲送来一摞鞋垫,让母亲给画故事花子。然后,他们再回去按照母亲画得底绣出来。结婚前夕,又把母亲叫去去做结婚用的花馍。无论谁家,母亲都有求必应,随叫随到,而且从来不收报酬。村里的人说起母亲,都说母亲是好老婆家,心眼好,任劳任怨,善良得连三岁的小孩都不惹。

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妇女,然而母亲的很多好的品质给了我们很好的传承。母亲的做人哲学很简朴,而好多话我都铭记于心,贯穿于行。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们,做人要「三稳」:口稳,手稳,心稳。口稳,就是少说多做,不传闲话,不搬弄是非。手稳,就是不占别人便宜,不随便拿人东西。心稳,就是做人要稳重,不骄不躁。母亲还教育我们,「人,不走的路都要走三遭」,意思是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事,做事都要给自己留余地,把心处得长长的,不要把事做绝,要与人为善。还有「人,啥会都把心放的正正的,没眼的爷爷天照顾」,教育我们做人要正直,不处害人之心。当我们受了委屈,母亲总教育我们「吃亏人常在」,让我们懂得了「吃亏是福」的道理。在做人做事方面,母亲一直是我们的引路人,母亲做人的原则和智慧是给予我们人生的一笔丰厚的财富。

在工作上,母亲总会鼓励我们:「给人家公家好好干,要长心,长脸。不要顾我们,我和你爸都好好的。」为了我们安心工作,母亲悉心照顾父亲,父亲有段时间腿疼,母亲为了不影响我们工作,每天给父亲打好洗脚水,给配上盐,醋,让父亲每天热水泡脚。我们回家的时候,母亲就告诉我们,你爹的腿最近好了,一直没再犯。要知道,母亲也已81岁高龄了,但是,母亲从来不想连累孩子们。平时,母亲总是要把准备洗得衣服都藏起来,或者是在我们回去之前就把自己和父亲的衣服洗了,我们埋怨她的时候,她就说:「你们不敢让我啥也不干了,活动活动好。」每周,母亲知道我们要回去了,还要蒸一大笼的馍馍做一大盆的凉菜让我们拿。在母亲一生的辞典里,只有付出,而从来不知索取二字是什么。

母亲的茶|徐素萍

人活着,不在乎地位有多高,贡献有多大。无论处于什么角色,能把自己的角色做到极致,就是一个伟大的人,我认为。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我心目中,一个伟大的人。有好多次,我想为母亲写一篇文章,然而,都不知从何下笔才能表达我对母亲的敬仰和感恩,我怕我的笔触太苍白,配不上母亲一生的善良,勤劳和付出。值此母亲节之际,在《知彼》平台征文的推动下,终于写下此篇,献给我敬爱的母亲。

母亲的一生如茶,滋润于她身边的每一位亲人,朋友,亦或是一名过客。

简介

徐素萍,1970年,孝义市霍家堡村人,介休石油公司工作。喜欢文学是一种乐趣,却没有深的造诣,努力多学习。

母亲的茶|徐素萍

长按二维码,发现不一样的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