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描述梅花的意境優美的詩詞句?

Single行者

話不多說,我來分享一下我小本子上抄的關於梅花的詩句。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節選山園小梅其一 林逋 (宋)



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

————節選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宋)劉著



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節選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宋)李清照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節選西江月·梅花(宋)蘇軾

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梅花月滿天。

——————把酒對月歌(明)唐寅

佩服古人優美的詩句,感慨如今再也沒有古人的那種閒情雅緻了!

本回答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區留言!


北暮無淚

說起關於梅花的詩句,首先想到的就是來自林逋的那句人盡皆知,尤其唯美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此句用最簡單的字勾勒了最靈動的畫面,刻畫了最高雅的梅花,如神來之筆。詩人有“梅妻鶴子”之稱,可見其對梅花的喜愛程度,有這樣的情懷,筆下題出的梅花怎能不引人入勝呢:

山園小梅·其一

宋 ·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其二就是宋代詩人杜耒《寒夜》中的那句:“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此兩句詩比較小清新,不僅讚歎了梅花的高潔品質跟與眾不同的美態,更加借梅開抒發了作者同友人清談的喜悅心情。因為《寒夜》這首詩被《千家詩》選入,所以流傳很廣,也是幾乎人人都能背誦的:

寒夜

宋 · 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其三就是盧梅坡的那首《雪梅》中的“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與前面兩者不同的是:這是一句雪梅共讚的千古絕唱。雪襯托梅,梅烘托雪,雪白梅香教詩人費了評章。表現手法新穎,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雪梅·其一

宋 ·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下面再來看看其他詩人筆下不同的梅花:

1、陸游《卜算子·詠梅》中: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中: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3、王庭筠《絕句》中: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4、道源《早梅》中:

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

5、陸游《落梅》中:

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

6、曹雪芹《詠紅梅花得“梅”字》中: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豔先迎醉眼開。


感覺古代詩人真是才高八斗啊,留給我們的詩句可謂是句句精典,頓時羞愧自己才淺😄……,所以更要多向古人學習,嗯嗯,要“見賢思齊”。


一號詩巷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這首詩語言清雅,文筆動人,如同在讀者面前展開一幅溫情的畫卷:遠方的故人踏著風雪來訪,好客的主人以清香佳茗款待,月光融融,爐火熊熊,茶香氤氳,滿室溫情。月光下的梅花,清香四溢,顯得格外高雅端莊,為這一場友人間的久別重逢,添上一抹別樣的溫情。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夢相依萼綠華。

別有閒情逸韻在,水窗煙月影橫斜。

這首詩的作者是晚清四大名將之一的彭玉麟。彭玉麟年輕時曾經和一個叫梅姑的女子相愛,因家長反對,而未能成婚,後梅姑鬱鬱而終。彭玉麟發誓:要一生畫梅,用萬幅梅花來紀念梅姑。

彭玉麟從此畫了四十年梅花,從英姿勃發的青年將軍,到白髮蒼蒼的垂垂老者,彭玉麟一生留下萬幅梅花圖和許多描寫梅花的詩句。最著名、最令人感慨的還是這一句:“一生知己是梅花。”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自古以來,梅和雪的相逢就是最美的意境,梅花沒有雪花的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了梅花的幽幽清香。

正如一首詩中所寫的那樣:“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梅花和雪花的完美融合,才造就了這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白梅獨自生長在嚴冬的冰天雪地裡,傲然挺立,不與桃李相混淆。一夜之間,突然花開,芳香四溢,傳遍天下,散作了天地間的萬里新春。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絕。

去歲江南見雪時,月底梅花發。

今歲早梅開,依舊年時月。

冷豔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兒雪。

作者張孝祥的詞被譽為“瀟散出塵之姿,自在如神之筆”。

冬夜裡的明月,清幽動人,冬夜裡的寒梅,冰清玉潔,明月下的梅影,暗香浮動,疏影橫斜。

素雪,明月,幽梅,是構成清豔絕美光景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梅花、月亮都有了,所以,今夜,讓我們一起期待一場雪吧。


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

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作者李方膺,是中國清代畫家,也是“揚州八怪”之一,擅長畫梅花,也喜歡寫關於梅花的詩。

這首詩寫出了作者對於美好春天的無限憧憬和嚮往之情。語言優美,意境悠遠,字字珠璣,讀來餘韻悠長,令人回味無窮。


笑談西風論滄海

梅花,素有“十大名花之首”之稱,其堅強傲骨、高潔謙虛的品格,常常被古人用來創作詩詞的絕妙題材,寄予抒發內心深處的情懷。

下面給大家獻上三首個人覺得意境相當唯美的詩詞: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唐代)李商隱

匝路亭亭豔,非時裛裛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短短几句看似是在歌詠十一月中旬就已經迎風怒放的早梅,梅樹亭亭直立,花容清麗,無奈傍路而開,長得不是地方。梅花囊哀清芬,香氣沁人,可是梅花過早地開放,顯得很不適時宜。借早梅寫照自己早慧、早名而卻因此受到排斥,不能夠進入朝廷去貢獻自己才學的坎坷不遇的身世。

西江月·梅花

(北宋)蘇軾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這首詞明是在描寫嶺南梅花天然潔白的容貌,冰清玉潔的風骨。實則是在悼念毅然隨自己貶謫嶺南惠州的侍妾朝雲,借梅襯托朝雲的高尚情操。

落 梅

(南宋)陸游

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醉折殘梅一兩枝,不妨桃李自逢時。

向來冰雪凝嚴地,力斡春回竟是誰?


在暴風雪的肆虐下,蒼茫大地上唯獨梅花傲雪獨放。風雪的摧殘,只能使它更加堅強,“花中氣節最高堅”是詩人發自內心的讚歎。更可貴的是,它無意苦爭春,待到山花爛漫時,決不留戀枝頭,更不會向東君低下高貴的頭顱乞憐偷生。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高歌一曲飄零去,自留春意在人間。

以上三首推薦給大家品讀,大概有其他關於梅的詩詞歡迎留言交流!!!


三水梅

詩詞中的梅花不僅是一種花,而是一種文化象徵。

花中有梅、蘭、竹、菊四君子,他們代表著傲、幽、堅、淡四種品質,符合儒家文化對君子的要求,所以古代文人最愛歌詠的題材。

梅花的傲,不是傲氣,而是傲骨,代表高潔志士。

《山園小梅·其一》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說到梅花,無論如何都少不了“梅妻鶴子”的林逋。

他終生不娶,以梅花為妻,可見其喜愛程度,有時候讀來都覺得肉麻。

像這首詩,根本不廢話,起筆就開始誇。

首聯,

先一個“獨”字,就讚美了梅花不畏嚴寒,後一個“盡”字,又讚美了梅花的風姿。

頷聯,表面上是用文字在描寫梅花,實際上是用畫筆,先輕描淡寫,勾勒出梅花的“疏影”,這是形態,然後濃墨重彩,染出一片梅花的“暗香”,這是韻味。

頸聯,通過擬人手法,一實一虛,先寫白鶴喜愛梅花,想要靠近她之前先是“偷眼看”,這是作者觀察來的,是實寫。接著寫蝴蝶如果看到了她的美貌,也會“合斷魂”,這是作者想象來的,是虛寫。這兩句通過鶴和蝶的視角,寫得非常傳神,更進一步表達了內心對梅花的喜愛。

尾聯,這就是直抒胸臆了,在微吟淺飲中,與梅花親近,根本不需要世俗中那些嘈雜的樂聲。這是詩人的雅興,也是詩人的理想和真實人格——超然物外,清高淡泊。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這首詩是在王安石兩起兩落,最後退隱山林時所作。

第一句寫梅花開在牆角,說的是環境簡陋。

第二句寫梅花獨自開放,說的是剛強無畏。


第三局寫遠觀梅花,潔白如雪,卻知道不是雪。

然後才能引出第四句:是因為她自有獨特的芳香。

啥意思呢,其實是用梅花自喻,說我老王雖然被排擠,退隱山林,所處環境不好,但是我依然堅持自己的信念。這裡是“傲”的點睛之筆。

接著以雪喻梅,是為了體現梅花的高潔,最後又點出“暗香”,隱含的結論是梅勝於雪。實際上是說自己,除了品行高潔,還有獨特的人格魅力。




也可自話

首推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陸游一生特別喜愛梅花,曾寫過一百多首詩詞,讚賞梅花是“花中氣節最高堅”,而這首《詠梅》詞卻別具一格。

詞中的梅花孤獨,清冷,又遭受到風雨的侵襲,但是依然獨自吐著芬芳,散發著幽香。

這即使陸游抗金的報負不得實現而又遭到朝廷中妥協投降派嫉妒,排擠和打擊的命運寫照,也是陸游寂寞愁悶而又堅強不屈,孤芳自賞的性格象徵。

詩詞鑑賞



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墨香飄逝

詠梅之作,自古以來有很多。都很美,但我比較喜歡南宋詞人姜夔的那首《疏影》。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裡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苦,但暗憶江北江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裡,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我們一起去欣賞欣賞吧。美玉般的梅花,盛開在枝頭,一雙翠色的小鳥在枝頭依偎著歇宿這裡講的是隋代趙師雄在羅浮山遇仙女的神話故事,見於曾慥《類說》所引《異人錄》略謂:隋開皇年間,趙師雄調伍廣東羅浮,行經羅浮山,日暮時分,在梅林中遇一美人,與之對酌,又有一綠衣童子歌舞助興,“師雄醉寐,但覺風寒相襲,久之東方已白,起視大梅花樹上有翠羽剌嘈相顧,月落參橫,惆悵而已。”

原來美人就是梅花女神,綠衣童子大亮以後就化為梅樹枝頭的“翠禽”了)我在這異鄉和她相遇,正是籬落黃昏之際。她斜斜倚在竹樹旁,默默無言。


據說昭君遠嫁匈奴,忍受不了風沙的折磨,姑終懷念大江南北的故國,也許是她的魂靈在月夜裡歸來,化為這株幽怨孤獨的梅花吧。(將梅花喻昭君的靈魂, 說明梅花不僅有美的容貌,美的靈魂,而且還有美的行為)我又記起了壽陽宮的舊事,一位公主正在睡夢中,一朵梅花飛上了她的眉心(

用的是壽陽公主的典故。蛾,形容眉毛的細長;綠,眉毛的青綠顏色)可別像無情的春風一樣,一點不愛惜梅花,應當及早給她安排一所金屋才好。




當第一朵梅花落下,隨波而去,你又該埋怨那支玉笛吹奏的太哀傷了。等到那時,你再想尋找幽香,就只能到小窗裡去了,因為梅花己經跑到畫幅上了。


姜夔作《《疏影》詞,的確是“自立新意”,新在何處?在於他完全打破了前人的傳統寫法,不再是單調平面的描摹刻畫,而是

富有立體感的刻畫了梅花的靈化、人格化的藝術形象。作者大量採用典故,有實有虛、有比喻有象徵,進行縱橫交錯的描寫;使過去和現在、此處和彼地能夠靈活地、跳躍地進行穿插;以詠物為線索,以抒情為核心,把寫景、敘事、說理交織在一起,並且用顏色、聲音、動態作渲染描摹,起到化虛為實的作用,這樣,就為梅花作出了最精彩的傳神寫照。




海鷗閒飛隨逝水

梅花,作為“四君子”之一,自古以來受到無數文人墨客的喜愛,也留下了許多描寫梅花的詩句。下面幾首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關於梅花的詩句,希望你也喜歡。

一.《雪梅》“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此詩描寫的是梅花和雪花都各自佔盡了春色,但是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的清香。


二.《墨梅》“山邊幽谷水邊村, 曾被疏花斷客魂。”

此詩描寫的是在幽靜的山谷村落裡,疏疏落落的梅花曾使得過客行人傷心斷腸。

三.《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暄妍, 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此詩描寫的是在百花凋零的時節,唯有梅花迎著寒風昂然盛開,那明媚的景色佔盡了小園的風光。稀疏的影橫斜在清淺的水中,芬芳浮動在黃昏的月光之下。



我是崔崔,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崔崔CcCc



梅花是花中四君子之首,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無不為之傾倒,或做詩詞歌詠其氣質之脫俗,或作畫描繪其神形之清奇,在浩如煙海的詠梅詩詞中我認為下面這幾首意境最優美。

一.王安石的《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二.王冕的《墨梅》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三.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四.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而在這四首詩詞中,我最推崇毛澤東的詞,我認為這首詞在思想境界上是前無古人的。在古人的詩詞中,梅花雖清奇,但形象卻是孤獨的,寂寞的。或孤芳自賞,或淒涼清高,或離群索居。而在毛澤東的詞中,梅花的形象是傲然挺拔的,是樂觀豁達的,是胸襟坦蕩的,是謙遜大度的。尤其是“

她在叢中笑”更是神來之筆,紅梅與百花和諧共放的畫面令人神往!讀來令人精神振奮,心胸為之豁然開朗!這首詞在藝術上也渾然天成,毫無雕琢的痕跡。我認為這首詞必將成為我國詩詞寶庫的一顆明珠,千古傳唱!




本人也斗膽試做一首《仿臨江仙古風.詠梅》

沐浴風霜色不改,襲來冰雪何妨?

百花飄零我獨放。

笛中奏神韻,暗吐滿庭芳。

瓊枝玉蕊不需葉,俠骨卻蘊柔腸。

東風何必試鋒芒,丹心未曾改,

落影也飄香。

獻醜了,歡迎各位文友斧正!看看能不能改成正宗的《臨江仙》謝謝!


書生老崔520

梅、竹、松,歲寒三友。古往今來皆是詩人詠物題材的首選。

其中以梅花為骨的詩詞很多。


個人推薦兩首很喜歡的詩詞,其中近代詞一首和古代詩一首。


《卜算子·詠梅》_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毛澤東的這首詞,和古人詠梅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有他的獨特之處。


1961年底,毛澤東揮毫寫下這首詩。那時百廢俱興,事業正在統籌發展。毛主席借梅花的高潔脫俗,傲雪鬥寒來鼓勵全國人民,像梅一樣有不怕吃苦不怕勞累,迎難而上的精神!


《梅》_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荒涼的世界中,冷冷的角落裡,數枝梅花迎寒風而綻放,更顯嬌豔!天地孤獨,梅花依舊散發沁人心脾的幽香。

詩人簡短的一首詩把不畏嚴寒,冷豔孤高的梅花刻畫的幾近完美。


梅有幽香,梅有骨氣。我們欣賞她,也要學習這種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