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歷史真相」原來被“騙”了好多年

根據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拍攝的同名電視劇,潘金蓮偷情的劇情是收視最高一集,按書中記載,潘金蓮出生於一個貧困的裁縫家庭,在早年喪父,9歲即被賣入豪門當家伎,之後又再次被轉賣到土財主張大戶的家中,被“收容”之後又因為財主婆的不容,被張大戶下嫁給了矮醜的武植,即武大郎。

「武大郎歷史真相」原來被“騙”了好多年

按劇情解釋,潘金蓮因為追求自天而降的壯男武松未成,又因為王婆的教唆才轉而投入高富帥的西門慶懷抱。接著……(不可說)

「武大郎歷史真相」原來被“騙”了好多年

「武大郎歷史真相」原來被“騙”了好多年

然而,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與潘金蓮又是什麼樣的呢?是否真有其人?他們又是什麼關係?

歷史上武大郎真有其人,但是卻並非書中所寫的那樣。

「武大郎歷史真相」原來被“騙”了好多年

「武大郎歷史真相」原來被“騙”了好多年

「武大郎歷史真相」原來被“騙”了好多年

「武大郎歷史真相」原來被“騙”了好多年

據考證,武植武大郎是山東清河縣武家村人士。他自幼崇文尚武,力超群才,少年便得志中了進士,且在山東陽穀做了一方知縣,且是一名清官。這簡直與《水滸傳》中的描寫大相徑庭。

這時,曾經資助過武植的一名同窗好友因懷才不遇,家境衰落貧寒。就千里迢迢的來投奔武大郎,希望能某個一官半職,從此擺脫困境。

剛開始,他受到武植的盛情款待,可是過了很久也沒聽武植提到做官的事,於是他便認為“武大郎真乃忘恩負義之徒”,一怒之下,不告而別。

在返鄉的路上,因為怒氣難消,此人編寫了眾多謾罵、諷刺與詆譭武大郎的小故事、歇後語,寫在紙上,逢村必貼,逢店必說,村村傳唱,鄉鄉張貼,造謠詆譭,極盡所能的對武植惡意中傷、大造謠言。

這個時候,曾經被武植治罪過的鄉里惡少西門慶,也同流合汙,助紂為虐,同樣大肆傳播有關武大郎的損毀之詞,武大清官的形象就這樣被毀於一旦。

「武大郎歷史真相」原來被“騙”了好多年

卻不知,等這位同窗的好友回到自己家中之時,才發現原來武大郎早已派人送來了銀錢,幫他修房蓋屋,置買良田。

同窗好友悔不當初,他才發現武植決非知恩不報之人,而是公正廉明的清官,不搞以權謀私之事。悔恨之餘,他發狂似地返回想撕掉自己貼的那些紙條,但亡羊補牢悔之晚矣,那些流言蜚語就像潑出去的水,再也無法收回。再加上一些文人墨客的借題發揮,因此謬談一傳十,十傳百,一發不可收拾。

而縣城東北有個黃金莊,便是被武氏後人稱作“老祖奶奶”的潘金蓮的家鄉。潘金蓮並非書中所寫是潘裁縫的女兒,恰恰相反,是貝州潘知州的千金大小姐,一位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她嫁與武大郎,與武大郎恩愛有加,白頭偕老,且先後生共下4個兒子。

黃金莊距離武家村1.5公里。村上原有一座武植墓,由青磚覆蓋,立有墓碑,從所載墓誌銘文看,武植乃是殷商王武丁之後,正宗的王族子孫。

「武大郎歷史真相」原來被“騙”了好多年

直到1946年墓被打開,從墳墓中還發現有一口上等楠木懸棺和兩具骨骸。據3位參與下墓的老人證實,從骸骨判斷,武大郎相當高大,推算少說也有1.78米。這與賣燒餅維持生計的形象簡直有著天上地下之別。

「武大郎歷史真相」原來被“騙”了好多年

「武大郎歷史真相」原來被“騙”了好多年

健在的武植24代孫武雙福的,也證實了《水滸傳》中武大郎與潘金蓮之千古奇冤。《水滸傳》中所述武大郎與潘金蓮夫婦無子嗣並相繼斷命,那麼,何來其後代之衍之說?

反而武大郎之弟武二郎、武松武行者,歷史上實無此人,只不過是施耐庵塑造出來的文學典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